封 寒,王学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221400)
我国正处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近年来更加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很多业内人士致力于探索符合学生成长需求和时代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但均未取得突破性成果。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真正迎来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春天,为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造了历史性契机。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理论相对滞后、过于空洞。教师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主要负责把教材中的基本内容讲授清楚,让学生划好重点、标好考点。学生则“笔记抄好拿高分”,只要考前认真背下老师给出的“考试重点”,就算完成了课程学习任务。因此,教材的编写者往往通过“下定义、讲案例、说道理、给结论”,为学生塑造一个“理想大学生”的范式,告诉学生“你应该怎样做”才能成功。但对于“如何做”的问题,即大学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怎样用思想政治理论引领自己,使理论融入生活实践,并通过理论的不断应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整体道德水准方面的内容讲得却很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成为当下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方式。结合基本理论讲授,教师通过信息全面的PPT课件、活泼的动画、丰富的视频、翔实的图表,更直观全面地传达教学信息,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领悟,丰富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但此类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仍未能改变“教师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信息的“接受度”很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多学校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活动,让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体验式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单纯的理论灌输向学生主动参与转变,以提高道德认知,强化道德行为。可很多教学活动看似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紧密相关,但学生参与后却发现,其中让他们受教育和启发并触动心灵的内容却很少,往往会有一种“貌合神离”“似是而非”的感觉。学生参与活动,很多只是去走个过场,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已。
为培养健全人格和符合社会主义时代要求并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大学生,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实践环节的引入,丰富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互验和转化。“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载体、途径、方法等方面面临着创新的机遇。”[1]根据人才培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必须具有即时性和广博性,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无疑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当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又倒逼我们思考和探求新的思想政治教学理论:如何整合各方资源,使网络课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实现优势互补,即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这已成为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的新的时代课题。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三中全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李总理的表述旨在强调互联网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巨大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成了大学生的重要生活方式,网络学习自然也成了受学生欢迎的一种便捷、灵活的学习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利用网络工具信息传递快、信息量巨大、交流畅通、可数据分析等优势,探索思想政治全新的多元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以教为主”的思维,把“课堂”让给学生,教师只作适当引导。这类似于田径大赛中的裁判,而学生则是运动员的角色。无论是赛前的训练,还是赛场上的比拼,都要靠运动员自己去切实训练,全面提高,教练只是给予理论上的引导。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练帮助分析和解决。每个阶段体育成绩的取得,主要看运动员持久训练的成效和现场发挥,此时,裁判只能远远关注弟子的表现而非上场代为比赛。
很多高校能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中提供的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结合大学文化建设,建立思想政治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按照课程进度要求,自由安排时间进行网上学习。课程内容除了视频讲解、PPT课件、教案文稿,还可以置入动画、闯关游戏、趣味问答等生动有趣且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资源。“何时学习、何地学习、和谁一起学习、如何学习,完全由学生自己作主、独立决定,满足了大学生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自己生活的支配欲,同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2]在“集中”学习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上交流,与老师取得单线互动。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给予及时全面解答,以实现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的相互结合。与传统课堂讲授相比,网络平台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1)融入信息化技术,让学生不用走进课堂,用观看“大片”的愉悦心情学习更多的知识;(2)以“论坛”为媒介,通过话题引领,增强了师师、生生、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发贴提问更随机,网上解答更及时,甚至学生就可以充当问题解答的“小老师”;(3)学生评价更客观,成绩评定更科学。观看视频中、视频学习结束、章节学习结束等都有测试评价,期中、期末也有分段测试,系统自动随机出题、学时统计和成绩评定,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在系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方面(课程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社会实践教学(体系化)在大学生内化观念、深化理论、升华情感、塑造行为等方面起着独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3]因此,积极探索增强思政社会实践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如何将教学任务有效融入项目式活动,这是思政教师选择、策划、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时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学生党、政、工、团等活动,当地可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学校的实验实训课程等都是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通过学习者自主参与、小组协作,能激活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有利于学习者体验道德认知、提高法律意识、增加明辨是非的能力。
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和多元需求的不断提高,大学校园中的社团活动日益丰富多样,它成为了学生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承载着结识同伴、交流思想、发展兴趣、文化传承等多项育人功能。社团活动不受年级、年龄、学历的限制,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因社团活动的灵活、多样性及组织的自发性,学生在参加活动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被其所包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子”滋养和感化,学生获得了切实、丰富的学习体验,真正做到了学习向学生的回归。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培植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完善了大学生的心性和人格,使大学生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对社会的责任,学会做人,逐渐成为具有崇高献身精神和完善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关键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的要求。混合教学模式正是着力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中建立“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情境空间,突破了传统“教师一言堂”的单一教学方法。线上的网络学习和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菜单模式,使优质教学资源更广泛地服务于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丰富多样的主题项目活动的体验和交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具体情境体验获得理论认同,在实践中感悟和沉淀知识,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由灌输向自主建构的转变,更有利于促进其行为的养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完全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单纯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而用碎片化、互动化、交互性的方式来传播学习内容。新的教学模式倒逼教师必须提高业务能力,要求教师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善于将教学主题进行网络改造,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学习素材。在进行学习资源设置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将网络互动、过程考核等纳入其中,保证课程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二课堂的实践主题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学生活动经验,在力求活动的趣味性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活动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其中的教育元素,互动式教学可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以笔者所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例,目前,学校的慕课平台建设已全部完成,并已正式上线运行。共拍摄视频48个,编写脚本48个,制作课件30个。网络课程资源丰富,集讲稿、教学课件、课程录像、互动讨论、试题(卷)库、作业库、在线测试以及各种拓展资源(专家讲座、学习指南、竞赛资料、网络课件、音像资料、案例)等为一体,完全可以为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所用,同时也是教师学习的平台。
学校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如参观校史馆、爱国主义演讲、新生入学感恩教育、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等。实践教学形式应用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学生的课堂感受都令人耳目一新,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首先,课堂一改过去教师满堂灌的形式,教学形式新颖化。其次,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变过去的输入式教学为输出式教学。最后,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在实践教学引入后,有的学生参加了演讲比赛,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通过观后感的写作,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还有的同学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达到了品读名著、交流思想、丰富心灵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彻底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考核评价模式,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加快了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形成了“你追我赶,敢为人先”的良好氛围。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课程的信息化资源、教材资源、慕课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形成了一批优秀信息化作品,同时带动了一批教师积极加入到信息化教学的队伍中来。信息化教学的理念以及慕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思政任课教师,今后还要不断总结经验,继续创新适应时代要求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愉快地教、学生幸福地学”“教师学生均有较强获得感”。
[1]王霞娟,陈海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方法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82-85.
[2]晁乐红.翻转课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益处[J].台州学院学报,2016(1):44-48.
[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