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 越
标题的魅力在于能言简意赅、提纲挈领地表达通篇文章的主题和观点。标题制作是要通过传达文章主要内容或部分内容以达到吸引读者阅读文章的目的。所谓精、准,即标题的精炼和准确。实事求是地讲,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媒体一直在努力追求标题的精炼和准确。实践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令人过目难忘的经典标题。如六十多年前毛泽东主席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84年10月19日,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资深记者冯森龄在榆林采访后,写下的题为《陕北有煤海》的报道;外国新闻报道如《威斯康星没有新闻》《人类登上了月球》等具有历史航标的标题……这些经典标题因其精、准,富有深意将会历久弥新,永远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和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中有的新闻标题要么是八股气太重,要么就是故弄玄虚,云山雾罩不得要领。这种表现手法显然与时代脱节,与读者脱节。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形式和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新闻标题的制作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媒体已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抓住了时代跳动的脉搏。如今,你只要打开一些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的新闻网页,不论你是阅读时政新闻、社会新闻、财经新闻,还是体育娱乐新闻,这些新闻仿佛会跃出屏幕,跳进你的眼里,让你欲罢不能。在此列举两个网站的新闻标题赏析:
《头条新闻》:
大连建的不是航母:哪是一艘中国划时代军舰
罗马教皇结束访美称希望访华:我热爱中国人民
《搜狐新闻》:
马云:人家都说我丑我只是长得比较独特罢了。
这样的标题“萌”不“萌”?这样的标题会不会让人过目难忘呢?由此可见,我们必须让传统的新闻标题也“萌”起来。这与目前微博、微信朋友圈中所传播的一些信息,文不对题、低俗暴力、夸张惊悚、故弄玄虚以及无底线的悬疑等某些传播者所谓标题制作“法宝”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这表面看似夸大、调侃或无厘头的手法,其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总之,有利于社会、人民,有利于媒体实现“三贴近”的“萌”,我们都应该大胆地探索,大胆地去尝试。
“女汉子”“十面霾伏”“待我长发及腰”“中国大妈”“高端大气上档次”“爸爸去哪儿”“土豪”“中国梦”“自贸区”“中央八项规定”“老虎苍蝇一起打”“且行且珍惜”“有钱就这么任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城会玩”“你造吗”等一个个最先在网络出现、蹿红,又被社会大众、传统媒体接受,继而成为流行新语言、新词汇进入我们的生活。其中的一些中国网络热词还走出国门,被世界其他国家人民接受和欣赏。就是最好的佐证。这些热词即代表了一个时期网络语言流行趋势,也代表了一个时期人们的语言追求,时代特征鲜明。
时代洪流浩浩荡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我们已走到了,完全有必要借鉴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新闻标题实行嫁接改造。数字化时代,读者对新闻的用户体验,与新闻本身的质量同样重要。那些精炼、准确、贴切、可爱、亲切,有别于传统媒体标题的正儿八经,时代感强的词汇,将更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更有亲和力,实现阅读黏性。
网络编辑词条里这样解释“混搭”。混搭英文原词为MixandMatch。混搭是一个时尚界专用名词,指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口味拼凑在一起,从而混合搭配出完全个人化的风格。
如果将时尚界这一专用名词借用到新闻传播里来,我认为“混搭”就是打破传统媒体那种平面媒体就是平面媒体,电子媒体就是电子媒体,井水不犯河水的老传统、老规矩。要大胆地向数字化时代的网络媒体、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看齐,敢于越界,敢于跨界,敢于打破陈规陋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胆探索新闻传播中的“混搭”。这种“混搭”应该是文字、图片、视频、点赞、微信留言间的互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再人为地分出界限来。我们可以探索将报刊中的文字、图片搬进各种互联网传播平台;同时探索将互联网传播平台上的视频、点赞、微信留言转化成为文字和截图甚至是连续截图,搬上传统媒体这个大平台。
我们可以大胆探索记者采访能力和方式的“混搭”,让报纸文字记者既能拿笔、又能手握照相机、肩扛摄像机,发布视频、微博微信;让电视记者、广播记者也既写、又能照相发布视频、微博微信。这种“混搭”既对记者综合能力的培养大胆尝试。同样也是传统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大胆探索和尝试。这种“混搭”定能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实现彼此间的优势互补以及深度融合找到一条道路,也定能为传统媒体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