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飞
(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论网络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构建共同精神家园的影响
何云飞
(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随着网络的发展,它对我们构建共同精神家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三方面:网络成为构建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在凝聚社会共识方面提出全新挑战;在国家安全方面提出全新的挑战。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由于边疆性、民族性和贫困性的特点,网络对构建共同精神家园的影响更大,加快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步伐,积极打造少数民族文字网页集群,运用网络的优势积极构建共同精神家园;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基础上,不断探索符合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的网络管理具体措施,保护网络主权等。
网络;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共同精神家园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能否凝聚共识、构筑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意义重大。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1]在这个凝聚共识,构建共同精神家园的过程中,网络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习近平同志就曾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2017年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2]所以,在网络越来越成为我们最为主要的生活方式的今天,互联网在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网络是构建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渠道与手段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现在正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对于这场人类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习近平同志指出:“总体上说,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1]。实际上,网络不单是一种新的生产力,还是一种人类全新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在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一,网络是丰富共同精神家园最为重要的渠道。在当前网络化的时代,人们多数信息的获取来自于网络,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需要建立在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网络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当前共同精神家园构建最为主要的渠道。
第二,网络是宣传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需要凝聚共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在网络逐渐成为人们其中一种生活方式的情况下,网络在宣传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习近平同志要求,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网络是了解民情,实行舆论监督的重要渠道。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需要获得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伟大中华民族、伟大中华文化、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五个认同”,这一切都需要最大范围的倾听民意、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网络是最好的倾听民意与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渠道。所以,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1]。
(二)在凝聚共识方面,网络对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第一,网络信息量巨大,正面宣传容易被淹没。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全国已经有7亿多网民,400多万家网站,几千万个微信公众号,如此巨大的规模造成了每天有大约300亿条信息被生产出来。巨大的信息生产量导致了人们随时随地被包围在信息的海洋中,有着无限的选择空间。在海量信息中,那些积极健康、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正面宣传信息很容易被淹没。由于信息量巨大,人们更容易被那些被精心商业包装,能吸引眼球的信息吸引,而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可能不是那些带有说教性质的正面信息,而是那些新奇的非正能量的信息。
第二,网络去中心化特点,容易淡化共同的价值标准。网络虚拟世界相对于真实的社会生活自由度更大,在网络的掩护下,人们可以更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传播学原理,人们在信息供给巨大的情况下,更容易选择和自己观点和价值观相近的信息,改革开放后,西方的一些消极思想意识随之进入我国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随之而来的思想意识中,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为主要代表。在这些思想意识的影响下,一部分人开始越来越重视个人利益,思想上更重视个人的主体性和个性。注重个性必然导致共性的弱化,个人主义盛行必然导致去中心化。所以,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相比,去中心化特点明显。在去中心化的过程中,就包含着对共同价值标准的淡化,共同价值标准的淡化必然不利于构筑共同精神家园。
第三,网络的互动式特点,让正面引导变得相对不容易。在传统的传媒条件下,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单向的,由信息发布者发布信息,信息接受者被动接受,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网络中的大量信息是可互动、可评论、可编辑,可反驳的。网络中的信息传播不再是上下一律,而是参与式、反馈式的传播。所以,如果不了解网民的想法,不了解网民的认识水平,不考虑网民的阅读习惯,网上信息传播不但难以被网民关注,甚至会引发网民的吐槽、戏谑和恶意篡改。如果这样,不但不能凝聚共识,反而会产生负面的离心后果。所以,在互动式的网络世界中,正面引导变得比传统传媒条件下更加不容易。
(三)在国家安全方面,网络对共同精神家园的安全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在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中,如果失去了共同精神家园的安全,构建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维护共同精神家园的安全,是构建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前提。对于国家安全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了集 “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3]为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共同精神家园的安全,则是建立在这11个国家安全体系基础上的更为整体的安全,当前正面临着网络带来的全新挑战。
第一,网络信息传播的隐蔽性与跨国性特点,为西方国家进行宗教、文化渗透,甚至是进行 “颜色革命”提供了便利。近年来爆发在阿拉伯世界被称为 “阿拉伯之春”的运动即是西方国家利用网络进行 “颜色革命”最为成功的尝试。
第二,我国网络核心技术的缺乏,为西方国家进行颠覆与渗透提供了技术便利。目前,全球互联网的根服务器均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控制,这为西方国家利用网络进行宗教、文化渗透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所以,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 ‘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1]。
第三,我国的网络法制不健全,为境内外的反动势力蛊惑民众、造谣生事提供了便利。面对网络这个全新的事物,国家在立法方面的力度相对不足,导致一段时间以来,网络空间存在各种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宣传与言论,甚至利用网络空间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等活动。
总之,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网络安全问题 “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1]。网络正日益成为影响共同精神家园安全的一个重要变量。
(一)网络普及率低与对网络作用的认识不足制约着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
第一,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普及率低,制约着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2017年发布第39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各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关联度较高,普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而普及率排名靠后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2]。其中,云南是全国普及率最低的省份,网民只有37 4%。网络普及率低直接影响着西南边疆地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从而制约着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
第二,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网络作用认识的不足,影响着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与网络普及率较低相对应的是,对网络对共同精神家园构建的影响的认识相对不足。据对云南的龙陵、个旧、麻栗坡、云龙、永德、宣威、盈江、宁蒗、会泽、梁河、镇沅11个地方的党员干部进行的关于 “互联网是否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变量”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互联网会成为当代中国最大变量的只占29 9%,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是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对互联网的冲击怀有担忧。认为互联网不会成为当代中国最大变量的占31 1%,认为互联网会成为变量,但能控制的占30 3%,这两部分的总和是61 4%,也就是说61 4%的人对未来互联网发展充满信心,认为互联网会一定程度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但是会在可控的范围内改变和发展。还有7 78%的人很少上网,不了解网络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缺乏对网络的积极与负面作用的充分认识与了解,这制约着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
(二)网络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共同精神家园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
虽然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网络普及率较低,网络对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的负面作用表现得并不很明显。但是,随着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普及率必然会不断提高。网络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共同精神家园构建所带来的挑战也会日益明显。
第一,网络加大了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冲突的可能性。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独特的历史、民族、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步呈现出 “多元和谐”的局面。随着网络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各民族文化在得到更为充分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把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甚至是异质性充分地暴露了出来,这将加剧文化冲突的可能性。
第二,网络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文化之间 “多元一体”的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及其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 “多元一体”的格局,各民族以及各民族文化之间在保存多样性的前提下,都共同汇聚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在网络时代条件下,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容易强化各民族的自身民族身份与文化的认同,从而淡化对祖国、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第三,网络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带来挑战。经济文化的落后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各种症结的总根源,经济的落后容易导致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教育文化的落后,又使得民众对各种网络信息与价值观的辨析能力相对不足,从而加剧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困难。
(三)网络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共同精神家园的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是集边疆性、民族性与贫困性为一体的地区,特别是边疆性与民族性的特征,使得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这对共同精神家园的安全提出了挑战,网络的发展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挑战。
第一,网络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带了挑战。共同精神家园的安全首先需要的是已有民族文化的保存与传承,而网络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相对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所以网络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的生存带来挑战,影响着文化多样性的保存。
第二,网络为 “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思想的传播以及西方的宗教、文化渗透提供了便利。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等状况,导致其更易受到 “三股势力”思想的影响以及更易被西方宗教、文化渗透。网络的发展加大了国家管控的难度,为上述有害思想文化渗透提供了便利。
第三,网络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带来新威胁。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跨境民族较多,跨境民族对本民族认同往往超过对各自所属国家的认同。近年来,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时常有人通过网络鼓吹 “民族至上”“宗教至上”口号,对国家认同带来新的威胁。所以,境外国家的民族、宗教问题往往对境内民族带来影响与冲击,网络则加剧了境外民族、宗教问题对境内的影响与冲击,从而加剧了西南边疆民族的离心倾向。
(一)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构建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同志曾在多个场合强调 “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其不断向前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对于网络对共同精神家园所带来的 “双刃剑”作用,应该充分抓住其所带来的机遇,发挥其在共同家园构建中的积极作用。对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来说,主要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快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步伐,积极打造少数民族文字网页集群。要使网络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共同精神家园构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必须使网络语言成为少数民族能够看得懂的语言。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看望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时候,就关切地询问了:“人民网、新华网都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吗?” “几个民族的文字都有?”“各个自治区的官方网站都有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吗?”[4]这样几个问题,体现了中央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网络发展的重视。所以,对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而言,网络的发展,首先需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化、网络化,打造少数民族语言的网页集群。
第二,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大数据战略,让网络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医疗等方面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 “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1]西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网络普及率低,制约了网络在对构建中华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中积极作用的发挥。所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在网络时代下共同精神家园建设中,需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三,充分运用网络传播主流价值观,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需要形成一种 “一主多元”的民族精神文化格局,也即是要求在主流价值观的统领下,多种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民族文化最为多元的区域,也就意味着传播主流价值观与凝聚共识,在构建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在网络基础设施得到发展、网络得到普及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网络集群得到建设后,要充分运用网络传播主流价值观、凝聚共识。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如习近平同志要求的那样:“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1]。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护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中华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对已有文化与共同精神家园保护的基础上,失去了对已有民族文化与共同精神家园的保护,构建也就无从谈起。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网络主权,保护文化安全方面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任务更为艰巨,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基础上,不断探索符合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的网络管理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对网络认识的滞后、管理机制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导致网络冲击共同精神家园构建的主要原因。据此,十八大后,中央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决定》也明确要求 “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5]。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该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新的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实施,适应了新形式下网络发展的要求。对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来说,网络发展的相对落后,决定了在对网络的认识、管理等多方面也相应的滞后。这就要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要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成立本地区与部门的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对所管辖地区与部门的网络舆论、网络安全、信息化建设等问题进行全面统筹管理;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制定更符合地方工作实际的网络管理与发展政策。
第二,维护网络主权,保护文化安全。在互联网时代,国家主权从领土、领空、领海等领域拓展到 “信息边疆”等新领域,维护网络主权,是维护中华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安全的首要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尊重网络主权。《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覆盖国与国交往各个领域,其原则和精神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6];“目前,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1]。所以,维护网络安全问题实际上即是一个维护理念与话语权的安全,也即是维护文化安全的问题,其关系着一个国家共同精神家园的安全以及国家最终的整体安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民族等情况,决定了其在网络主权维护以及共同精神家园的保护方面面临的挑战最为严峻,这就要求对一切危害共同精神家园构建的境内外势力,特别是对 “三股势力”与西方的宗教、文化渗透势力,要积极通过网络舆论以及技术、法律等手段进行反击,保护共同精神家园的安全。
第三,开展国际合作,共建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互联网是一种跨国界的信息交流平台,网络安全以及各国文化安全的问题,是一个具有全球性质的共同挑战。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相邻或接壤国家最多的区域,也是跨境民族最多的区域,在应对网络以及文化安全的威胁,特别是应对 “三股势力”所带来的安全威胁方面,与境外国家之间,存在较为广泛的合作空间。所以,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6]
[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4-26 (02).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17-01-22) [2017-07-13].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72017 /201701/t20170122_ 66448.htm.
[3]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N].人民日报,2016-04-16 (01).
[4]李斌,霍小光.习近平总书记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事纪实 [N].人民日报,2014-03-13 (01).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N].人民日报,2014-10-29 (01).
[6]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5-12-17 (02).
On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on Constructing Common Spiritual Home in the Southwest Frontier Areas Inhabited by Minority Ethnic Groups
HE Yunfei
(School of Marxism,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675000,Yunnan Provinc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is shedding increasing influence on constructing our common spiritual home,including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1}the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nstructing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2}new challenges to consolidate social consensus are emerging;and 3}new challenges to national security are surfacing.Southwest China borders upon other countries and a lot of minority ethnic groups here live in poverty.The network,therefore,has greater advantage in helping constructing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through faster informationization of ethnic languages and developing more webpages in their languages.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Network Securi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e should take concrete administrative rules regarding network security in conformity with reality of this area to safeguard our network sovereignty.
network;frontier areas inhabited by minority ethnic groups;common spiritual home
D648.1
A
1671-7406(2017)05-0117-05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西南边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项目编号15xks034)。
2017-08-13
何云飞 (1979—),女,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 刘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