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小东
电视新闻从上个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迎来了发展春天。但在面对新媒体冲击的背景下,能否突围,要针对自身问题,转变发展观念,使电视新闻更能适合市场的需求,迎来发展的“第二春”。
1.资金不足。电视新闻要适应时代需要,推进内涵式发展,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和一定的技术作为发展支撑。但目前电视台创利主要靠的是广告收入,而商家一般愿意选择电视剧板块进行广告投放,这导致电视新闻节目盈利渠道变得有限。同时,电视新闻从发现新闻到播出新闻,期间各个环节都需要较高的费用支出。所以电视新闻面临着收入少支出多的困境,面对创新发展的问题,电视新闻首先要在苦练内功方面,做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除了要进行各种创新,而且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定位,这些都需要足够的经济支持,这使电视新闻感到力不从心。
2.技术不强。电视媒体是对技术要求非常强的行业,电视节目从生产到播出各个环节,都是依托技术进行的。电视媒体从模拟到数字是飞跃性的发展变化。新媒体在技术支撑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对电视媒体极其技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虽然这是种竞争,但也是种发展的动力,可以使其发展的更为强大。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电视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和新媒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但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融合仅仅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并未为电视节目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利润。媒介融合的目的并未达到。从行业看,电视媒体之间竞争异常激烈,导致每个媒体在市场中的作用不断减小。对此,电视媒体只有在理念、运营机制上加大创新力度,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方可不断为自身赢得立足之地。
一直以来,电视新闻节目传播主动权是掌握在节目制作者手中的,虽然也考虑市场的需求,但更多考虑的是上级工作要求。而新兴媒体则完全以客户为主体,将一定的话语权交给了客户,迎来了自媒体时代,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客户对新兴媒体的兴趣。当然这种模式具有能更好迎合客户需求的一面,但也有新闻内容质量低下,甚至假新闻盛行的问题。电视新闻应该继续发挥内容为王的新闻优势,同时,也要吸收新兴媒体优势,从而做到“为我所用”。
电视新闻在当前新兴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要使电视新闻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在创新发展方式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时效性是新闻观众最为注重的内容。对此,电视媒体应该在各地尽可能多设新闻采访点,同时也可以考虑通过多种途径鼓励群众提供新闻线索,从而保证新闻尤其是重要的新闻能早知道、早采访、早获得。为了保证时效性,可以将采访得来的新闻首先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其次,借鉴网站新闻的方式,再在电视屏幕的下方进行滚动播出,从而尽可能保证新闻的“新鲜度”。
真实性是保证电视新闻价值的前提。对于电视新闻来说,除了形象化、传播快、直观性的特点外,真实性是电视新闻最大的特点和优势。要保证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就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保证事实与细节的绝对真实,这是新闻制作的底线。其次,要保证音、画,以及音画结合的真实,这是新闻真实的保障。还有,要深度剖析新闻事件本质和表现手法的真实,这是保证新闻真实的基础。只有从这三方面将新闻工作做实,才能真正地维护电视新闻的公信力,从而保证电视新闻的的权威性。
电视屏幕将电视新闻制作者与观众隔离开来,一直以来,制作者成了“传道者”,而观众则成了“受道者”,在新媒体强势崛起的当今,这种“填鸭式”的方式已经显露出了极大的弊病。电视新闻制作者只有注重观众的参与权,提高电视新闻传播者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才能增加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度,从而挽留住新媒体冲击下急剧流失的客户群。新闻制作者可以考虑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电话、视频切换等方式进行与观众的互动。
新媒体不仅在客户端方面可以做到与人零距离,而且可以随时看想要看的新闻。所以,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新闻在传播速度上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如,手机在手,只需轻轻点击,各大网站的新闻随时可供浏览。但这种新闻只是停留在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对影响新闻背后的原因没有深度的思考和解答,而这恰恰是电视媒体所具有的优势。所以电视媒体必须通过邀请专家对新闻进行深度解读,在帮助观众思考中,为观者寻找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通过厚植这种优势,增加在与新兴媒介竞争的筹码。
面对新媒体的强大冲击,电视新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唯有正视自身不足,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发挥、提高自身优势,电视新闻才能保持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1]谢金华.论新媒体时代编辑的创新路径[J].今传媒,2014(3).
[2]马玥.新媒体时代点事新闻的发展之路[J].西部广播电视,2014(10).
[3]王润兰.电视节目导演与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