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新路小学 吴明华
找准课改基点 探索课改真谛
——论“实新课堂文化”建设的策略
□文/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新路小学 吴明华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都有它深层次的历史和现实原因,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新路小学的“实新课堂”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它根植于石新路小学三十年的历史进程,脱胎于学校“十二五”规划,伴随全区课程改革的大潮应运而生。同时,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全面引领和提升学校文化建设,使实新课堂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我认为实新课堂文化建设,在于“找准课改基点,探索课改真谛”。学校实施课程改革,构建实新课堂,基点在于“实”和“新”,并通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体现了现代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真谛。
在“崇实立新”的校训指导下,“实新课堂”以“目标导向,情景激趣”→“尝试学习,多种方法”→“点拨提炼,运用拓展”→“自我总结,发展提升”为课堂基本环节。老师们在积极践行“实新课堂”理念和课堂环节操作过程中,以大量的实践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实新课堂”的内涵。概括起来,对于“实”和“新”这两个课改的基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实践。
(一)崇实立新:办学理念引领教学改革
“崇实立新”作为学校办学理念,必然要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更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主渠道,这既是“实新课堂”得名的缘由,也是学校实施课改的追求。
崇,是崇尚、向往、追求的意思。崇实,就是要尊重实际,重视实践,追求实效。不重视实际,不追求实效的课堂,绝对不会是有用的课堂,也不会是对学生有益的课堂。“实新课堂”的实际,体现在学校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教师编制不足,代课教师比例大,正式教师偏老龄化,新教师补充不能及时等方面;实践,体现在学校根据前述实际,并没有放弃远大的办学理想和抱负,一方面根据实际,作好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一方面积极主动探索属于自己的课改之路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实效,体现在通过扎扎实实的课改工作,规范课堂,规范教学行为,加强常规工作管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学生发展的实效性,教师提升的实效性。
立,是立足、树立、创立的意思。立新,就是要通过多方面过的实践工作,去发现具有学校特质的课改方法、模式,去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借鉴,兼收并蓄,消化吸纳,形成独具特点的办学风格和课堂特色。正所谓“借他山之石,立自我之新”。
“实新课堂”文化建设的三年中,将“崇实立新”的办学理念充分融入课堂文化建设之中。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加强课堂及相关教学工作的管理,落实教学的两个“六认真”,夯实课改基础,保证了育人质量的底线。加强教师培训,根据需要安排教师前往教育发达地区观摩学习,带回学习成果与全校教师分享。同时,利用九龙坡区教师修远行动,实施教师阅读计划,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成立学术委员会,开展青蓝工程,以老带新,促进全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尤其是代课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成为推进课改的中间力量。通过家校联手,成立家长学校,广泛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成果,促使家长相信学校,支持学校,理解和协助教师共同教育培养好孩子。在抓好这些基础工作的同时,学校改革“实新杯”赛课体制,开展“同课多轮”校内研修活动,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课、研讨课活动,广泛展示和验证了“实新课堂”的思想和成果。学校与时俱进,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启动课程改革,使课堂和课程的改革得以顺利衍进。
(二)据实图新:办学理念引导教学行为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育人的主渠道。没有一定思想、理念引导的课堂教学行为,是难以想象的,是没有灵魂的。从本质上讲,每一位教师都有着自己富有个性的教学理想、思想和观念,并且一定能反映在他的教学行为之中。但如果一所学校的教师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则所有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则会指向学校的同一的育人目标。在课堂教学行为上,崇实立新的办学理念则化为“据实图新”的课堂观念,体现在学校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之中。
据实,就是教师要针对自己任课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科的具体情况,即学情和教材,在规范的前提下,力图更新教学思维和方法,以取得既实际又有新奇的教学成效。
周泽武老师在执教研讨课《伯牙绝弦》的过程中,为解决学生对“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这两句文言文的理解,运用音律、音频变化的曲线,展示高低错落的山之巍峨,展现起伏连绵的江河之势,为学生揭示了钟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能听出高山与江河的科学本质。为什么这么做?第一,是“据实”,普遍学生不具备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和相关体验的实际。第二,就是“图新”,而且是有实效的新。运用科学原理来解释音乐本质,直观而且形象。有很多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时,喜欢让学生直接听音乐,还要问,你听出了什么?以六年级学生的音乐理解力,你说学生能听出什么?
在执教四年级上级期末的阅读复习课时,也有类似的案例可以说明。我走进教室,发现桌子较乱,地面垃圾较多。于是叫学生将桌子拉整齐,把地面垃圾捡干净。学生们也照做了,但我顿时发现,在讲台下面,三个学生之间还有一片餐巾纸没有捡起来。灵机一动,说,下面老师口述一篇作文,请同学们认真听。然后要解决一些问题。
于是我现场口述题为《一片垃圾》的文章,将老师的要求,同学们的做法,地上的垃圾清理过程,还剩一片垃圾时的感受说了出来。边说边观察离那片垃圾最近的三个学生,又开始分析他们的心态,三位学生看见后的表情、动作,一个学生伸手去捡起来时整个班上发出来的笑声——戛然而止。趁孩子们还不明就里之时,开始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口述的这篇作文,请大家给一个小标题;三个同学都看见那片垃圾时,各自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当其中一个同学伸手去捡起来时,其他同学发出的笑声,说明了什么?文章最后其实没有写完,还留有一条横线,请大家在横线上补上一句合适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这几个问题,逐一解答。将阅读知识复习与清洁卫生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当有个学生补充出最后的句子:“不要再让一片垃圾刺激我们的眼睛,不要再让一片垃圾玷污我们的灵魂”,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个案例的“据实”,就是学生们良好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对不卫生现象熟视无睹的之实;“图新”,就是充分运用教师的教学机智,将阅读复习与清洁卫生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获得了新的意想不到的课堂实效。
(三)求实创新:办学理念影响教学成效
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先生在给校长高级研修班做培训讲座时,对一堂课的好坏提出了四条简洁而朴实的标准:一堂好课,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一堂学生喜欢的课;第二,是一堂有实效的课;第三,是一堂有问题的课;第四,是一堂可以让学生期待下一堂课的课。如果认同并认真分析这四个标准,不难发现,这四个标准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课堂实效——学生喜欢并期待的实效,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实效,学生获得并感知的实效。所以,课堂的实效性,是课堂教学永远的追求,无论你采用什么教学手段,能达到这三个方面实效的课堂就是好课堂。从这个角度讲,实新课堂的在课堂效果方面就应该“求实创新”,这是学校“崇实立新”的办学理念在课堂成效方面的演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求实,就是追求获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前述的三个方面;创新,就是要通过创新教学思维、方法和手段,帮助三个方面课堂实效的达成。
既然课堂教学应追求的三个方面的实效摆在这里,我们就应该致力于思考如何通过创新去达成。实新课堂的结构模式已经为老师们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开课的目标导向,情景激趣;过程的多种方法,尝试学习;提升的点拨提炼,运用拓展;结课的自我小结,发展提升。这不仅是规定了课堂环节与结构,同时也提出了每一个环节的目标和方法的要求。
开课环节,如李本英老师在执教《倒数》一课时,采用了趣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作为引入,顺读倒读都读得通,但意思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引出数字问题和倒数概念,可谓匠心独运,妙手偶得,让学生兴趣大增。成功的开课,就意味着课堂成功了一半。
主体环节,如廖丽丽老师在执教一年级六单元巩固识字时,一是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二是巧借学生身边的图书馆、班级、张贴栏等学生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标牌文字,拍下来,学生眼前蓦然一亮,争先恐后地说我还知道学校哪些标牌,写了什么。这对于启发学生运用从课本识字到生活识字的方法,打开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创新,既是一种追求,但更是一种能力。能否创新,还在于教师是否具有真正的教育理想、情怀。如有,则时时处处留心思考,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教学机智。到用时,信守拈来,妙趣横生且不着痕迹。
从课堂教学改革上升到文化的建设,这是每一所学校的梦想。当一个现象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也就是意味着走向了成熟。从实新课堂到实新课堂文化,是我校课改的梦想之路,也是必然之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新课堂”从根本上改变了课堂教学现状
有思想的引领,有环节的规定,有方法的指导,有评价的标准,结束了课堂的纯自我不受约束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有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共同理想追求的行为方式,教与学都得到较为彻底的改变。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有趣味,有收获,有期待。老师自觉改变与学生学习需求不相适应的思维、方法和手段,自觉创新、发现、探索。教与学互动,催生共同的成长和成熟。
(二)实新课堂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精神风貌
学校主体活动——教与学互动愉悦,带给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精神上的享受和成就感,进而影响师生的心态,师生变得更加乐观,积极向上,奋发作为。
(三)实新课堂从根本上提升了学校的形象
在实新课堂改革过程中,老师们走出学校,走上各级赛课讲台,收获颇丰。重庆市语文赛课一等奖、法制课一等奖、品德与生活全国录像课一等奖、机器人赛课全国二等奖、教师们为课堂创新所制作的微课获得全区四个特等奖的两个,老师们赴浙江、陕西等地举办讲座、展课等,使“实新课堂”的研究及成果在众多高平台范围内获得展示与检验,学校形象得到极大的改变和提升。
(四)实新课堂促进学校共同价值观的确立
“实”和“新”,作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已经不仅仅限于课堂,它源于办学理念,发展于课堂,影响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全校师生所认同、理解和接纳,成为学校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又引领学校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崇尚实而立于新,据于实图于新,追求实而创于新,坚持实而富于新,作为实新课堂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既打造了成功的课堂,更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这就是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课堂为育人主阵地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