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多方发力 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2017年财政预算报告指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主要体现在继续减费降税、保持3%的赤字率和突出保证重点、提高支出的有效性。报告强调,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解决结构性供需失衡。
2016年以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2017年,围绕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财税政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需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继续支持做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支持做好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按照各地安置职工进度及时拨付专项奖补资金。安排补助资金,支持中央企业处置“僵尸企业”。提高三四线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继续落实和完善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研究出台新的减税降费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有效发挥减税降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
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盘活粮食风险基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支持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扩大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加快推进省以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和运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垦、国有农场、国有林场林区、供销社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三是推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制造业改造升级。发挥好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作用,支持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支持实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继续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运行。
四是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并进一步加大统筹使用力度。全面推进扶贫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支持做好异地扶贫搬迁、资产收益扶贫等工作。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加大产业、教育、健康扶贫支持力度,切实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此外,要着力化解供需结构矛盾,增加有效供给。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信息、旅游、健康、养老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营造有助于PPP深入推进的市场环境。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重视有效投资。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推动供应链体系建设。构建与我国经济改革发展时代背景契合的激励相容机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科学发展的积极性。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