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如何做好“一带一路”海外报道

2017-03-28 07:50:23
传播与版权 2017年9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国家

代 晓

电视媒体如何做好“一带一路”海外报道

代 晓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媒体热词,各路媒体纷纷推出“一带一路”报道,利用各自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台都派出了精兵强将进行大规模、多角度、长时间的海外报道。电视记者们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轨迹,为观众呈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生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进展,以小故事阐述大战略,用事实和事例印证“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电视媒体;“一带一路”;海外报道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媒体热词,各路媒体纷纷推出“一带一路”报道,利用各自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此背景之下,电视媒体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将“一带一路”的概念生动的视觉化,结合自身定位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报道,用影像展示国家战略,用镜头记录企业责任,用光影传播中国形象,表达中国“合作、发展、分享”的理念,让全世界真正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一带一路”海外报道必须把握几个原则

目前,电视媒体报道“一带一路”主要采取的是权威解读、高端访谈和现场探访等几种方式,重点打造海外报道大型系列节目,派出多路记者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采访,比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带一路共建繁荣”系列报道,北京电视台推出的“天涯共此时”大型系列报道,等等。这种海外报道方式生动鲜活,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电视媒体要做好“一带一路”海外报道必须把握几个原则。

(一)既有宏观政策,又有微观解读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引起全球高度关注和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未来数年内中国的时代命题。当人们站在地图面前打量“一带一路”时,会发现这是一盘大棋,是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大手笔。电视媒体既要津津乐道于“战略”,又要孜孜不倦于“细节”。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探讨这一时代命题,宣传“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从具体事例入手,讲述中国故事,让观众从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中体会到“一带一路”与人民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感受到“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二)既要致敬历史,又要与时俱进

“一带一路”是从历史深处走出来,在新世纪重新绽放光彩的一个新概念。而今,驼队消失,高铁疾驰;宝船进了博物馆,集装箱货轮远洋遨游,然而,承载着互信、互鉴、互利等理念的丝路精神却历久弥新。从历史迤逦而来,顺应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发展梦想,古老的丝绸之路就这样被赋予了新的愿景。这些都要求媒体在报道“一带一路”时既要尊重历史渊源,又要挖掘现实意义,展望未来。

(三)既要有个人体验,也要有深度调研

目前电视媒体“一带一路”海外报道,通常采取派出记者赴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体验式采访报道的形式,这种形式借助自身专业优势,深入文化交流第一线,捕捉最直接最真实的信息,用亲见亲闻取代道听途说,用切身感受消除隔膜空洞。需要注意的是,记者既要有生动真实的亲身体验,又要深入当地进行调研,深入挖掘传播内容,保持极大的耐心去宣介、去倾听,才能向国内外公众形象化阐释、故事化演绎“一带一路”的政策成果。

近三年来,电视媒体对“一带一路”海外报道非常重视,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台都派出了精兵强将进行大规模、多角度、长时间的海外报道。如:中央电视台2016年推出《一带一路》纪录片,历时一年,累计行程20万公里,跨越亚、非、欧、美四大洲,涉及沿线30多个国家,采访50余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界人士。

北京电视台2016年推出《天涯共此时》大型新闻行动,派出36名记者走访62座城市,持续78天,采访人物超过1100人次,播出216期电视专题。

再比如,2014年,以陕西卫视作为策划主体的大型跨国体验电视报道行动《丝绸之路万里行》从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出发,驱车3万里,穿越8个国家直抵罗马。活动全程以边拍边播、全景真人记录的方式为观众送上《自驾万里到罗马》《丝路进行时》《长安与丝路的对话》《丝路上的陕西人》等多档精彩节目。

二、电视记者做海外报道面临的矛盾

电视记者们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轨迹,为观众呈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生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进展,以小故事阐述大战略,用事实和事例印证“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在具体的操作中,电视记者做海外报道通常面临以下几方面的矛盾:

(一)全程记录与日常播出需求的矛盾

由于海外采访时间有限,采访难度较大,采访素材珍贵,所以摄制组一般都会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拍摄,主要会采取全程记录的方式。这种拍摄方式会积累大量电视素材,如果对这些素材进行精细的后期编辑制作,将会是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但是,新闻强调时效性,媒体有截稿时间的限制,所以记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并写出稿件,把新闻传播出去,超过了限定的时间,新闻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因此,为了满足日常播出的需要,记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尽快完成任务。同时,新闻的时长有限制,不足以让记者全面、充分展示新闻故事,导致新闻质量有所影响,大量拍摄素材浪费。

(二)中国故事与西式欣赏的矛盾

“一带一路”的电视报道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全景报道丝路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即时记录和传播沿线国家的复兴历程和建设成果,构建国际社会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舆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存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一带一路”媒体报道是以中国为主,以中华文化为核心,媒体报道讲述的是符合中国观众欣赏习惯的中国故事,这样的中国故事不符合西方价值观,也无法满足其他国家观众的欣赏习惯。在具体操作当中,媒体很容易提前设定主题,把“讲好中国故事”变成“只讲中国故事”,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唱变成中国式的独唱。

(三)中文表达与海外语言的矛盾

在媒体报道中,编导主要用汉语进行表达,海外采访对象主要用本国语言进行表达,这种语言上的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媒体报道的深度。尽管英语是全球普及度最高的语言,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英语并非畅行无阻的通用语言。由于语言上的隔阂和文化上的差异,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无法进行深入的沟通,编导自己没有深刻理解,不能感动自己,在报道时自然也无法升华主题,感动观众。

(四)单机拍摄与画面丰富性的矛盾

受人员、时间、经费、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带一路”的海外采访通常是三四个人的小组作战,人员有限,大型机器设备也不便携带,通常采用单机拍摄的方式进行。单机拍摄只有一个机位,镜头画面单一,拍摄量十分有限,只能单一作战,无法全线开花,互为补充。而在后期制作“一带一路”这样宏大主题的电视片时,镜头语言必须十分丰富,要求图像清晰,构图完美,画面表现力强,需要多视角、全方位、大体量的镜头,而单机拍摄显然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三、如何做好“一带一路”的海外报道

“一带一路”的媒体报道需要能触及灵魂的内容、能入心入脑的题材,需要讲好故事。那么,电视媒体如何做好“一带一路”的海外报道呢?

(一)把介绍点评变成记者感悟

海外报道中,记者来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最大的目的就是代替观众去亲身经历、见证、报道。在新闻事件现场的记者,就是新闻事实的目击者,见证人,甚至是一种“参与者”,要把专题化的解说变成记者在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要把结论变成记者的感悟和点评。记者边观察边报道,真真切切地把观众带入现场,观众更能强烈地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从而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可视性。

(二)把游客心态变成居民视角

海外报道由于时间有限,常常变成一种走马观花的模式。这种浮于表面、不求甚解的报道手法适用于旅游节目,但不适用于“一带一路”大型主题的节目。记者在采访中不能是游客心态,而要把自己当成当地的居民,深度体验“一带一路”给他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深入挖掘鲜活事例,用小人物来体现变化,达到以小见大,讲好故事。

(三)把观光探访变成学习交流

媒体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进程中,不能把采访看成一种观光探访,而要变成一种学习型专访,保持着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平等对待任何国家和民族,虚心吸纳别国的优长和经验。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之前做好功课,对采访对象事先有充分的了解,抱着学习的态度去了解、倾听、感受“一带一路”,这样的报道才会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

(四)把宣教视角变成揭秘语态

“一带一路”建设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共同的利益诉求,中国需要通过各种管道和路径向世界传递“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世界梦想。“一带一路”的媒体海外报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一个跨文化环境中,这种交流要讲究技巧,方式,要和风细雨、潜移默化。一味从宣教视角进行解读未必能取得好的传播效果,记者应该带着好奇的心态,和观众一起去了解别国文化,揭开神秘感的报道方式会给观众带来新鲜的感觉,传播效果可能会更好。

(五)把单向灌输变成双向互动

“一带一路”不仅讲中国自己的故事,也可以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故事,把单向灌输转化为双向互动,展现不同的视角,实现更加客观传递信息的目的。“一带一路”海外报道为沿线国家和城市提供了搭乘中国国际传播的快车和便车,他们乐于享受这场国际传播营销的国际契机,也通过本国传播起到“外交政策”民间动员和政策解读的政治传播功效。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众能否做到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而媒体在促进“民相亲”“心相通”的进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在信息传播、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年来,“一带一路”海外报道成为向国内外公众形象化阐释、故事化演绎“一带一路”立场观点、政策成果的重要平台,在未来,中国媒体人必将更加主动地走出国界,通过国际文化传播助力“一带一路”,为“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梦想凝心聚力。

[作 者]代晓,北京电视台。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国家
“一带一路”我的梦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4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中国(俄文)(2019年6期)2019-07-05 07:02:56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专用汽车(2015年4期)2015-03-01 04:08:45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