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美君
新闻编辑策划虽然分为好几种,但总的工作内容大体上都是一样的,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策划,对稿件进行编辑,对新闻顺序进行安排等。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进行探究。
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台在新闻编辑上要远远比报纸和网络等有优势,毕竟方便又真实,所以在新闻编辑策划方式上已有了独有的一套,相关人员在编辑策划方面的理念想法上,也早已根深蒂固[1]。所以当新媒体时代带来冲击时,广播电台完全没有反应的时间,在未来得及改变和创新之前,就被快速发展的网络新闻编辑策划逐渐替代了新闻编辑在广大人民心中的位置。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出现的问题有,新闻内容选取形成固有模式,新闻的新鲜价值大打折扣,而网络上出现的新闻有的来自观众,有的是网络媒体制作的新闻,并且类型多元化,内容也很博人眼球,在新闻顺序安排上也足够吸引观众,再加上多种移动设备和摄像软件的出现,使新闻周围的观众充当了新闻记者和编辑策划人员的角色,这些新闻一旦在网上发布,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全国观众都有机会看到,并且观众还能随时发表见解和看法,这种比较自主的新闻编辑策划比较符合满足观众的要求,如果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还不进行创新,早晚有一天,网络媒体会攻占广播电台在市场上的所有份额。
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时代也是有竞争优势的,就是新闻的真实可靠性强,广播电台的公信力度强,但和新媒体相比,比较缺乏的是与观众之间的联系不足,即互动不强,和网络上在线留言和交流不同,广播电台经常会给出热线电话或短信等形式进行新闻方面的联系和交流,这种方式存在话费成本问题,再加上具有时滞性,观众并不是很喜欢这种交流形式。由此可见,广播电台的新闻传播方式单向传播为主,所以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就能了解观众对新闻内容以及编排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也就不能对其作出调整,所以新闻的质量总是达不到观众要求,所以广播电台新闻节目的受众越来越少。要对广播电台新闻编辑进行创新,首先要和观众做好沟通与交流,能在每天新闻结束或播放的过程中,使观众能参与进来,给予观众对播放新闻评头论足的权力,如此这些信息反馈到编辑策划人员手中时,吸取可参考建议,对新闻编辑的相关方面进行整改,新闻最后的质量总是能满足大众的[2]。而这种双向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多种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比如微博、微信,很多广播电台都有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广播电台要利用起来,对民众开放评论渠道,使民众能在上面畅所欲言,如此不仅可以对广播电视新闻质量进行提升,还可以将其作为新闻素材收集的渠道。这种能让观众畅所欲言,参与新闻编辑制作的方式,能使新闻接地气,能接近观众心中所想,可以说在审美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和观众有关,最终新闻会使更多的观众接受。
每天的新闻内容都是一个样式,这对受众来说一样的事件,只不过换了人物和地点,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还要对新闻内容进行创新,首先要使其具有广泛性,能适应各个年龄段、各个职业岗位等方面的受众,还要在内容深度设计上下功夫,使新闻更有感染力,在价值体现上也会更好。另外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企业也在崛起,他们借助快速发达的网络技术,来使新闻得到多渠道推广,广播电台完全可以和这些新媒体企业而展开合作,使自家制作的新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推广,并实现和受众的互动。新闻APP的使用,正是广播电台与新媒体企业合作的表现。新闻APP的使用,使受众在任何地点都可以接收到最新的新闻推送,所以广播电台还要保证APP上的新闻内容能与电台新闻播放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一致[3]。
广播电台播放的新闻类型不同,所以会对其进行模块规划,这些模块规划要时刻保持创新,并能符合受众喜好要求,如此才不会出现模块收听时间,出现的受众数量有明显大幅度变化的情况。在模块设置中,还可以加入互动模块,该模块的时间在长短上也要做出设计,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该模块受众的互动并不是在线留言那种,可以在线用语音或视频交流,受众掌握模块自我阐述的时间,受众能就新闻事件的相关方面展开讨论和阐述,如此广播电台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也会拉近。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要扬长避短,要在不断创新和整改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能以提高新闻质量为目的,以增加和受众交流互动为目标,只有如此新闻价值才会更大,广播电台存在的价值也会更大。
[1]张闻.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创新探究[J].新闻传播,2017(18):49-50.
[2]胡素琼.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创新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7,3 (03):110-111.
[3]谭莉.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创新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2 (19):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