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发展产生了结构性的变革力量,媒体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社会传播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传播生态逐步构成,新的传播现象层出不穷,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重塑了社会舆论生态,宣告着“微时代”的到来。宣传思想工作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和更大的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并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有效发挥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高校一直受到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关系到校园和谐稳定,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问题意识,查找补齐短板,直面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与机遇,在关键环节持续着力。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重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舆论生态的变化,思考“微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变革之道。
在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的当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更要充分发挥“喉舌”作用,坚守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但舆论引导不宜通过刻板说教进行。当前,自媒体话语权大为增强,大众传播的影响被极大削弱,在众声喧哗和权威消解的情况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对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双重要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充分考虑到高校师生的情感需要、接受习惯和个体差异,加强工作的针对性,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运用新媒体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可以积极开展旗帜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成果展示和网络互动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加强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要严格新媒体阵地管理,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加强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运营,着力打造校园新媒体品牌,重视高校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建设,倡导开通班级微博、微信等“微工作”平台,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还应严格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督”的原则,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做好舆情监管,放大主流声音,不为不和谐言论提供滋生和蔓延的空间。
目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环节相对薄弱,多数高校尚未建立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为此,必须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从顶层设计角度进行整体谋划,培育、守护和弘扬大学精神。每所高校都有各自的校史、校情、校风、校训,要充分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和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优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为师生学习、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加强实践育人,强调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健全相关工作的考核测评机制,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利用假期时间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力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引导更多师生积极投入到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要切实强化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高校党委要深刻认识和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坚决维护高校校园和谐稳定,坚定高校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成长,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树立“大宣传”理念,“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工作格局,充实宣传思想工作力量。相关部门应增强大局意识,明确责任,敢于担当,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提升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
队伍建设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严把入门关,以“政治强、素质高、品行好、作风正、能力强、有担当”的标准选拔培养人才,加强培训和管理,凝聚和建设“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优秀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让宣传思想工作者了解新媒体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要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作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全和完善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不断壮大工作力量。
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抓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促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一是要加大政策投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高度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就要从战略上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地位给予充分重视,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二是要更新工作理念。要提高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意识和能力,顺应新的媒体环境,秉持开放、包容、分享的心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原则,按照“短、实、新、活”的要求,切实改进文风,不断创新报道形式。要把立足点从“以我为主”转向“以人为本”,增强受众意识,拓宽宣传渠道,主动回应师生关切,多关注师生身边的事例,多反映师生切身的感受,多出师生喜闻乐见的精品,使高校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师生思想实际、更加符合师生媒介使用习惯、更具引导力和号召力。
三是要建立长效的舆情监测机制。只有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高校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要深刻认识社会思潮的背景,从整体上把握和研判舆情态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进而合理应对由此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切实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权。
四是要加强经费保障。要从大局出发,提高认识、规范管理,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物质保障。有必要设立宣传思想工作专项经费,建立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保证经费投入到最需要的领域和环节中,支持和保障宣传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是要强化督导问责。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形成完善的奖惩办法和科学的考评方法,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增强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责任层层压紧压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于履责不力的宣传思想工作者,要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校情的深刻变化,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新局面:校内外形势复杂度高、师生期望度高、社会关注度高。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更好地应对宣传思想工作新的要求;要把握大局、创新理念,构建一个“大宣传”的格局;要不断拓展方式、方法和手段,激发宣传思想工作新动力,回应高校师生的新期盼。
目前,在大学生聚集的网络社区、论坛及微博、微信上出现思想上的混乱与交锋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常常反应滞后,从而丧失话语先机,造成被动的工作局面。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首要的就是要有阵地意识,不断增强在网络上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创新语言表达方式,加强对话题的引导,增强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互动的能力,牢牢掌握网络舆论战场主动权。要管建结合、善管善用,适应网络生态,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准确把握当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交流习惯,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运用日益成熟的情况下,要重视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平台建设,满足师生的使用需求,从而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是大势所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目标,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思想理论研究、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校园媒体平台建设、对内对外新闻宣传、社会舆情应对、大学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不断创新话语体系,让高校主旋律更加昂扬,正能量更加强劲,为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媒体在信息发布时效、受众互动交流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进行深度报道和解释性报道等方面仍然与传统媒体存在差距,其公信力和权威性也有待加强。因此,高校应积极促进新旧媒体的有机融合和校内各级媒体的联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用战略的眼光加强谋划、积极引导,让新媒体“新”起来、“动”起来,传播好声音、汇聚正能量,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常态,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积极贡献。(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宣传思想工作研究一般课题《全媒体视阈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16—2017RUCSZH020)
[1]靳诺.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J].学习时报,2017-06-16.
[2]王易.科学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责任[J].中国高等教育,2015-07-18.
[3]谢天武.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挑战、创新与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06-01.
[4]张岳君,陈锦,刘志伟.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
[5]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N].人民日报,2015-01-20.
[6]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用读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