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嘉
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推动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张维嘉
在“一带一路”建设之中,我国西北地区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是无法忽略的问题。传统发展模式和本身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西北地区成为绿色丝绸之路发展面临的重点。
生态环境保护 产业转型
近日,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环境保护部发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我国西北地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点建设地区,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和政策原因影响,开放程度低,能源资源依赖较为严重,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受到了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问题的影响,加上原本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所依赖的能源资源呈现出日渐枯竭的态势,这些都成为了其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一带一路”建设中,西北地区开放程度大大提高,成为了我国通往中亚、西亚、俄罗斯等国家地区的“黄金通道”。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同时进行,西北地区以开放倒逼开发,必须跳出传统的发展理念,改变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的绿色丝绸之路。
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我国西北地区具有类似的自然条件,面临相似的问题。生态环境脆弱,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活动长期以粗放的方式进行,农业科技需求大,产业链仍具有很高潜力。西北地区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大力发展养殖业、林果业、木材加工等体现地域特色的农业,引进或研发先进农业科技,着力开展现代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抓住开放机遇,加大跨区域协作力度,开展和周边国家的农业合作,互通有无,推动绿色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的推广和建设,并通过贸易、投资等方式,推动农产品走出国门,打造跨境农产品流通平台,发现比较优势,促进互利共赢的绿色农业发展。
在传统的发展方式中,产业转型往往会经历一个由农业向工业再由工业向服务业转变的过程。西北地区由于其后发优势,在吸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其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密集型的工业基础,可以考虑大力开发文化旅游和边境旅游资源,尽早发展污染较小、潜力巨大的特色旅游业。
西北地区具有深厚的丝绸之路文化底蕴和民族文化资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聚了众多文明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相似历史背景的中亚地区同样面对着较为广阔的旅游业发展前景。如果能在政策支持下联合沿线国家大力发展文化边境旅游,合理开发人文旅游资源,培育专属文化品牌,展现我国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之美,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和更高层次的产业结构,而且能够为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文化多样性保护提供直接的支持,促进西北地区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长期资金支持。西北地区作为后发展地区,在这一过程中既得到了政策的倾斜和支持,也必须认清经济底子薄、外部资金需求量大的问题。为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应该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平台的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所需资金量大,风险高,回收期长,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绿色金融也应相应地确立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方面的资源、民间资本和非盈利组织的支持等,以传统优势换取新兴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交叉推动,构建利益共同体。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和审计,吸收过往的经验教训,防范民间借贷危机等金融问题,明确准入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干净有序的绿色金融体系,为西北地区生态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我国过去对于中亚等国家的投资也多集中于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金融业仍然有较大的探索空间。西北地区可以凭借“一带一路”下的政策优惠,利用相近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优势,寻求可行方案开展跨境投融资等活动,开展与中亚的绿色金融合作,推动金融业发展,反哺自身生态环境保护,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必会伴随着市场空间小、产能落后等问题。以环境换发展、凭借后发优势获得经济增长的方式在面对我国当前产能过剩、速度型效益减低等结构性经济问题时会表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的开放性使其面临着更优选择,即发挥其黄金通道作用,大力建设交通等基础设施,扮演中间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和原本脆弱的生态状况产生了矛盾。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即是给西北地区的经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直接推动其产业转型,也是未雨绸缪,预防其产业转型的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分散经济与环境的双重风险,促进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以提供交通基础设施和开发加工能源资源等换取经济效益被证明是西部大开发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但大量开发和消耗资源以换取最终消费品会给周边环境带来的不可逆转的破坏。目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切实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西北地区的生态基础,建设绿色丝绸之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推广绿色农业、绿色金融等切实关系着民生民意,也展示着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发展的主旨思想。
在“一带一路”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不难看到,发达国家正在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专利推动再工业化进程。环保领域亦是如此。我国西北地区地域广阔,情况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积攒量大、耗时长、难度高,考验我们现有技术的同时也为这方面的科研和创新带来了新的机会。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离不开科技创新。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强,西北地区的环保科技势必会得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由此带动我国环保科技的发展和输出,反哺整个绿色丝绸之路的建设。
[1]金梅,何莉.“一带一路”背景下服务业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以西北五省区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2]胡仁霞,李晓乐.“一带一路”与东北经济的转型发展〔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3]徐海俊,武戈,戴越.“一带一路”建设与农业国际合作:开放共享中的农业转型——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15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6(04).
[4]王永中.“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发展〔J〕.学海,2016(01).
[5]蒋志刚.“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支持主导作用〔J〕.国际经济合作,2014(09).
[6]芮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当前〔J〕.中国港口,2014(06).
◇作者信息:山东大学在读
◇责任编辑:焦 岩
◇责任校对:焦 岩
F275.5
A
1004-6070(2017)08-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