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重点工程投资办公室 孟亚莉
财政分权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研究
枣庄市重点工程投资办公室 孟亚莉
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基础性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财政分权改革的实施推动了财权和事权的重新分配,地方政府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投资决策权力的分散对投资效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就财政分权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受到的影响展开研究,查找其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帮助基础性产业投资效益的提升。
财政分权 基础设施投资 投资效率
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投资总额和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基础性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财政分权改革为该领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为投资效率和经营效益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财政分权是指中央将部分财政收、支权力下放到地方,给予地方一定的财政自主权。其对地方投资效率的影响可以从财政收、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财政收入方面看,基层政府部门财政收入来源分散且不固定,缺乏稳定的主体税种,财政收入的有限性制约了地方政府部门的投资活动。财政分权改革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持,同时也为地方政府间形成税收竞争机制提供了便利条件。部分地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同时通过不断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吸纳外部资源,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从财政支出方面看,基层政府部门在整个支出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但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配置不均,限制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一)政府间横向竞争激烈,地方保护主义加剧
有的地方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实施地方保护主义,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利用其在国有资本上的产权优势对地方经济实施了控制,通过保护地方税基的方式规避了地区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是设置贸易壁垒,地方政府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对外来生产资料的流入加以限制,控制资本在地方市场的自由进出。
(二)地方经济自主权力的扩大导致了腐败问题
财政分权给地方政府部门更多的经济自主权和更少的阻碍,而当前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这给权力寻租预留了空间,腐败问题也因此产生。在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项目建设上,政府部门扮演着投资主体的角色,私人企业为了获得公共项目的建设权则会寻求与政府部门的合作,通过花费一定的寻租成本规避市场竞争,从而取得项目建设的垄断权,以实现财富增值的目标。政府的寻租行为导致了腐败,并将有效投资挤出市场,私人企业的垄断经营为基础设施建设中偷工减料行为提供了机会,严重降低了投资效率。此外,地方政府部门经济自主权力的增大也可能导致投资的盲目性,部分地区为了实现短时期内经济的快速增长盲目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追求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建设质量,使得各项基础设施在后期投入使用过程中问题频发。
(三)地方政府投资不规范现象突出
部分地方政府部门为了使政绩指标“好看”,在投资决策上急功近利,缺乏科学规划,侧重于投资增长迅速、效益明显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了科教文化卫生事业方面的投资,这使得地方财政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不利于地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此外,部分政府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缺乏长期的投资规划,这使得政府部门在建设资金的使用上缺乏有效的管理,盲目的“政绩工程”建设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建设质量,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部分项目建设上存在先开工后申报、先招标后规划的现象,审批、监管环节的缺失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项目烂尾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各类因工程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严重阻碍了地区的发展。
(四)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追求自己任期内地方GDP的高速增长,将财政资金重点投资于“短、平、快”项目建设上,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此外,地方产业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部分地区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建设,将牺牲自然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不重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规划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面应当以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投资规模的合理性,并针对存量不足且具有较大产出效益的项目作为政府的重点投资内容,通过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投资效益。一方面要优化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一味的追求区域基础设施投资总量的增长,不必然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核心问题还应该在资源的科学配置上。另一方面要注重优势产业培育,地方政府部门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加强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扶持和培养,利用优化基础投资环境、给予税收政策优惠等方式帮助产业快速成长和发展,通过打造地方龙头产业带动地区经济整体发展。
(二)发展绿色经济,注重经济可持续发展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虽然给地区经济带来了短期的快速增长,但是牺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代价是惨痛的,其可能威胁我们几代人的生存与发展。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就是要以传统产业为支撑,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部门在进行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时要将环保理念贯彻始终,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益,促进投资结构的转变,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等环节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效率。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当加大对环保技术、清洁能源、先进生产工艺等绿色项目研发方面的投入,通过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举措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将益于环境的绿色技术转化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政府投资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财政分权改革给予了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上更多的自主权力,权力规范有序的运行需要依靠制度对其进行约束。一是完善法律体系,为地方政府的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投资政策的法律化提高了政府决策的权威性。二是规范政府投资制度,推动投资行为行政化。通过明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政府部门的权力及责任范围,能够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避免管理工作上的缺位、越位问题,严格的项目把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使项目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三是加强权力监督,严肃惩治违规行为。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监督管理,针对暗箱操作、违规招标行为严肃惩处,以保证投资环境的公开、公平、公正。
[1]张文娟.基础设施投资效益、规模效益评价与决策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
[2]范九利,黄君力,潘泉.基础设施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进展——生产函数法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