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明
转型期民办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仰恩大学为例
汪 明
通过数据采集分析转型期民办高校仰恩大学的英语教师队伍,发现师资结构问题制约了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通过调查了解分析出民办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存因共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民办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民办高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成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民办高校的师资结构和水平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但教师来源成分多样,有着自身的局限性,要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是关键因素。民办高校的转型期①转型期: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面临着诸多问题,而在转型过程中民办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备受关注。为此,本研究通过采集民办高校仰恩大学的英语教师师资现状,并就英语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专业发展”等三个方面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探讨民办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存因共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促进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剖析仰恩大学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结构,了解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问题,探讨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仰恩大学英语专任教师42人。
数据采集:笔者实际采集了仰恩大学全体专任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的有效数据42人的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笔者以仰恩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群体作为样本,通过抽样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专业发展”等三个方面的现状。本研究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2份。
访谈交流:笔者对仰恩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访谈交流,共计6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1人;硕士5人,学士1人;教龄最长的20年,最短的3年)。
笔者通过对42位英语专任教师的数据采集,并对英语教师的师资队伍现况进行剖析,发现仰恩大学的英语教师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学历和职称结构等问题突出,迫切需要专业发展。
调查显示:42位英语教师当中,男教师所占比例为26.19%,女教师所占为73.81%,女教师的比例远远大于男教师,性别比例突显出严重失衡。女教师承担着工作责任和家庭事务的双重压力,因此,女教师要进行教师专业研究和发展面临着阻力重重。
教师年龄调查的数据显示:该校英语教师20—30岁之间0人,所占比例0%,31—40岁之间34人,所占比例为80.95%,41—50岁之间6人,所占比例为14.29%,超过50岁以只有2名教师,所占比例为4.76%。从分析得出,31—40岁之间人数所占比例80%以上,说明英语教师队伍大多数为年轻教师,专业发展有相当潜力,但也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的矛盾。
调查数据显示:57.14%的英语教师学历是本科,42.86%的老师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人数为0。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大学的教师学历必须要达到60%是硕士,3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1]学历虽然不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唯一影响因素,但也会制约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调查数据显示:该校英语教师中讲师33人,占78.57%;副教授7人,占16.67%;助教的人数为2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4.76%;教授所占比例为0。中级职称的讲师人数占七成多,说明英语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梯队。要提高英语教师职称,首先要做好科学研究,教学和科研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专业发展是民办高校教师教育实践主流话语,笔者通过对仰恩大学英语教师师资现状的调查,针对存在的结构问题,结合对英语教师问卷就“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专业发展”等三个方面的现状调查梳理,发现民办高校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因共性主要有四个方面:
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调查发现,73.58%的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较强,65.71%的英语教师能处理好语言与文化关系,50.25%的英语教师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只有26.26%的英语教师重视批判性的教学策略。究其原因在于民办高校英语教师中,有相当多教师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入职前培训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且入职前培训效果参差不齐。[2]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60.32%的英语教师不了解教育的内在规律,并且不会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英语教师对专业发展缺乏内在动力,教学任务繁重,势必影响了专业发展。
调查显示,76.3%的英语教师很少参加学术交流,有20.5%的英语教师没参加过任何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民办高校英语教师为了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而没有时间开展科研活动,导致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受到限制。[3]部分英语教师科研意识薄弱,没有科研训练,申请科研项目难,这制约了他们从事科研的积极性。科研能力相对弱势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制约教师职称晋升。
教研活动是保证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集体教研活动,比如英语教师利用集体备课,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有经验高职称的教师传帮带年青教师,通过经验交流,组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等等,但实际上大部分教研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之间缺乏人际信任和有效沟通,交流经验和共享信息无从谈起。教研活动没能很好发挥提升功能,反而成了教师额外的精神负担。调查发现,57.57%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较强,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成长缓慢。
民办院校由于科研经费缺乏,科研条件相对落后,科研氛围缺失,缺乏激励制度环境。65.96%的英语教师有对教学科研反思,想通过反思发现问题,努力提高自己。但受制于民办高校主要靠自身学费收入办学,生源受限,财政实力薄弱,加之办学环境不利等因素,在提高英语教师薪酬待遇、科研奖励方面有些捉襟见肘。
针对民办高校仰恩大学的英语教师的师资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困境,根据现有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本研究建议采取以下发展策略解决:
转型期民办高校要创新英语教师引进和培养工作机制,坚持外引与内培并举,引进优秀的高水平英语教师,扩充教师队伍,改善优化英语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同时,注重对原有教师的培养提高:一是选送中青年英语到国外高校进修培养;二是选送中青年英语教师骨干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和合作科研;三是选送优秀英语青年教师攻读硕博士。民办高校还要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聘请知名专家、教授为客座或兼职教授,以确保学校英语师资队伍不断优化,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民办高校在转型过程中,要积极引进或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不低于教师总数的30%。[4]同时,完善聘任制度和培养制度。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要提高专业发展和实践能力,既要承担课程教学,更要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学习经验,吸取营养,协同创新。学校要鼓励青年英语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习,挂职锻炼,协同育人。学校要鼓励英语教师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坚持学用结合,做到以学习指导实践,用实践推动学习,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应将加强实践教学能力考核,保障快速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第一,英语教师应将学校作为校本研修的主要场所,构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合力,并凭借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体现。一是反思性研修,引导英语教师每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性评价,以达到“实践+反思=成长”的效果。二是听课反馈式研修,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智慧。三是案例解读式研修,通过对校外先进教师的成功案例推介式解读,达到开阔思路、智慧共享的目标。四是读书研修,定期选一本好书,课余时间自己阅读、反思、笔记。
第二,民办高校要完善科研激励奖励制度,加大科研投入,创新考核办法,建立保障体系。每年定期投入一定资金,重点奖励优秀科研成果。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利用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并不断提升科研和服务能力。
第三,民办高校要紧紧围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引导教师修身养德,加强自律,严把入口关,创新过程环节管理,在招聘遴选、岗前和在职培训,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评优评奖,薪酬分配、流转退出等环节,加强监督,严格管理。同时,要构建“感情凝聚、事业激励、利益保障”三位一体的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文制度环境。
民办高校要善于借助于转型时机,通过灵活机制和政策支持,求同存异,探索途径,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本文系2017年仰恩大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JY20170005)]
[1]陈丽清.泉州民办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3.
[2]韩彩虹.民办高校提升英语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实践[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23(3):70-72.
[3]娄欣生.民办高校英语教师职业素质现状及对策——以郑州市民办高校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3,13(10):77-78.
[4]谢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9):125-126.
[作 者]汪明,仰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