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鸾
·论著·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分析
李金鸾
目的 研究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病毒唑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肿大淋巴结横径及纵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便秘或腹泻缓解率、疼痛缓解率、止痛药使用率及手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肿大淋巴结减少或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腹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恢复时间及肿大淋巴结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消退,降低手术及并发症风险。
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毒感染;小儿;喜炎平;疗效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结肠、回肠或者直肠系膜淋巴结发生炎症,以<7岁小儿较为多见[1]。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导致儿童急性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除腹痛症状外,患儿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且腹痛等症状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学习及生长发育[2]。本病的病因及病机尚未完全阐明,西医临床对于本病尚缺乏特效疗法,多依靠抗病毒药物等治疗,但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多。我院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中药制剂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7岁,平均(4.72±1.03)岁;病程1~12d,平均(4.87±1.45)d。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7岁,平均(4.81±0.98)岁;病程1~14d,平均(4.71±1.53)d。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构成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
1.2.1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3]以及《超声医学》[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5]中的诊断标准。年龄2~7岁,近2周内均具有肠道感染史或呼吸道感染史,均具有反复腹痛症状,且经腹部彩超检查证实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经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WBC)等正常,不提示急性感染;病程<15d。
1.2.2 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系统疾病者,排除合并糖尿病、肺炎、免疫缺陷等疾病者,排除功能性腹痛、过敏性紫癜、结合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肠道痉挛及其他外科急腹症者。
1.3 方法 2组均予以解痉、退热、补液及清淡饮食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患儿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按5mg/kg+100~250ml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予以病毒唑(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5mg/kg稀释至1mg/ml静脉缓慢滴注,滴注时间20min以上,分为2次给药。2组均于用药5d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2组治疗前后患儿的腹痛、发热、便秘或腹泻等症状改善情况,统计2组疗程结束后便秘或腹泻缓解率、疼痛缓解率、止痛药使用率及手术率及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肿大淋巴结横径与纵径。淋巴结肿大标准[4]:彩超显示同一区域肠系膜上存在≥2个淋巴结,最大切面长径>10mm、短径>5mm,且长短径比值>2;或彩超见簇状排列的淋巴结,经CDFI观察显示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
1.5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5d后,患儿的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治疗后第4周复查彩超显示肿大系膜淋巴结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治疗5d后,临床症状基本恢复正常,治疗后第4周复查彩超显示肿大系膜淋巴结缩小或减少;有效:治疗5d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反复发作,治疗后第4周复查彩超显示肿大系膜淋巴结无消退;无效:临床症状及肿大系膜淋巴结无改善甚至加重。计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2组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比较 治疗前2组的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及纵径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获得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别横径治疗前治疗后纵径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6.85±1.524.71±1.72#14.66±2.199.88±2.52#对照组6.69±1.455.43±1.85*#14.43±2.2512.19±2.97*#
注:与试验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2组症状改善比较 疗程结束后,试验组的便秘或腹泻缓解率、疼痛缓解率、止痛药使用率及手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肿大淋巴结减少或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症状改善比较 n=30,例(%)
注:与试验组比较,*P<0.05
2.3 2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试验组的腹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恢复时间及肿大淋巴结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见表3。
组别腹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恢复时间肿大淋巴结消退时间试验组3.39±1.822.05±0.874.45±1.435.69±1.52对照组5.84±2.47*3.22±1.03*5.74±1.69*7.33±2.26*
注:与试验组比较,*P<0.05
2.4 2组综合疗效比较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性提高(P<0.05)。见表4。
表4 2组综合疗效比较 n=30,例(%)
注:与试验组比较,*P<0.05
2.5 不良反应 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
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起病急骤、病情迁延,腹痛症状可反复性发作,不仅影响患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且可诱发食欲不振等,影响患儿机体营养摄入与生长发育。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是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病毒唑等,但疗效不满意,加之患儿的腹痛症状持续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长时间应用抗病毒药物容易影响患儿的机体免疫[6]。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重要意义。
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中医“腹痛”的范畴,病位在肠,并累及脾胃。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卫外不顾,容易外感六邪。邪毒侵袭中焦,则可致气机瘀滞,加之饮食无度、寒饮内伤等,可导致脾胃损伤而失之健运,继而导致气机运行不畅,导致湿邪内蕴化而为痰,阻塞气机[7]。痰、湿、热、食等淤积,则致肠道瘀阻,继而形成痰核,即西医学提出的淋巴结肿大。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及“不通则痛”的理论,认为本病的治疗当以通法为主,即条畅气机、和胃消食、清热除湿和疏通经脉[8]。基于上述认识,本研究选用重要制剂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该药主要活性成分是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主要包括穿心莲甲、乙、丙素等,具有抗病毒、抗真菌、抗致病性细菌、清热解毒以及凉血消肿等多种功效[9]。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还可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抑制白介素-1(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起到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病毒的作用,促进肿大淋巴结的消退[10]。文献报道显示,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治疗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较早地减轻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改善,缩短病程[11]。同时,喜炎平注射液无耐药作用,对肠道内环境几乎无影响,不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快速地重建肠道功能,改善临床预后。王梅香等[12]对小儿病毒性肠炎应用喜炎平治疗,5d内总有效率达90.5%,相比于病毒唑治疗的76.2%显著提高,充分证实了其显著疗效。本研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应用喜炎平注射液与病毒唑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便秘或腹泻缓解率、疼痛缓解率、止痛药使用率及手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肿大淋巴结减少或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结果也表明,试验组在腹痛消失、退热、大便恢复及肿大淋巴结消退时间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认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本病较病毒唑能够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缩短病程。
综上所述,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促进疼痛等症状的消退,缩短疗程,减少相关并发症及手术风险,改善临床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马学梅,李小玲,王佐佑.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研究现状.医学综述,2014,20:698-700.
2 赵学梅,高锦春,赵福,等.146 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治分析.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85-1086.
3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62-1363.
4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7-105.
5 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1-372.
6 代春江.利巴韦林联合青霉素用于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医学信息,2014,27:438-438.
7 李倩,孙远玲.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297-299.
8 张健,郝丽华,杨阳,等.中西医结合内外并治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128例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3-14.
9 马长沙,段成军,马静洁.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药理活性研究.吉林中医药,2014,34:77-81.
10 李静.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75例.中国药业,2010,19:66-67.
11 曾德颖.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90例体会.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4,67.
12 王梅香,郑瑞庆.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5-136.
10.3969/j.issn.1002-7386.2017.02.036
项目来源:广东省江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科研立项(编号:江卫[2015]156号-15A060)
529200 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
R
A
1002-7386(2017)02-0277-03
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