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技术 体能 运用”的关系

2017-03-28 14:48马杨旭
体育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体能关系技术

马杨旭

摘 要:浙江省实施“技术、体能、运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技能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取得突破性成效。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对三者在教学中的相互关系上存在一些模糊概念,导致教学中出现目标不明、重点不突出的现象。本文就三者之间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寻找合适的定位。

关键词:技术;体能;运用;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3-0030-01

自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提出“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的体育课程改革以来,经历了迷茫—争论—认识—学习—实践的艰难历程。通过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反复的实践检验,“技术、体能、运用”提高了学生体育兴趣,促进了学生技能发展,增强了学生体质获得突破性成果,实践证明此次改革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但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技术、体能、运用三者存在主次、先后还是并列的关系还存着某些概念不明、认识不清的状况。笔者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体验,认为三者相互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教学项目、内容的不同,三者存在不同的关系。笔者结合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田径、体操、球类教学简略分析一下三者关系。

一、田径教学中“金字塔”型关系

田径运动最基础的是体能,它是建立在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等体能基础上的体育项目。以跨栏项目为例,要跨好栏必须具备较快的速度,起跨时需要腿部有良好的爆发力,过栏时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学生身体素质的水平决定他练习什么样的过栏技术。速度不快、力量不足,柔韧性、协调性不好只能练低栏或五步、四步过栏的技术。当速度、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等体能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学生才可以学高栏和三步过栏技术。跨栏技术是建立在体能基础上典型的运动项目,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体能基础才能练习相适应的过栏技术,否则技术动作学得再好都过不了栏。教师只有在学生体能基础上传授相适应的过栏技术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三者的关系是金字塔型递进式关系(图1)。要想练好田径,先练体能,体能是田径运动的基石,它的宽度和厚度决定技术学习的层次,也最终决定了技能运用的高度。

二、体操教学中“品”字型关系

体操教学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但若有技术没体能支撑或者有体能没技术都难以准确完成技术动作。以纵箱分腿腾越为例:要完成该技术动作必须具有良好的力量素质(腿部、手臂)、柔韧、协调素质和掌握助跑踏跳、撑手顶肩、空中分腿、第二腾空、落地缓冲等技术。只有同时具备体能、技术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动作协调、优美熟练地完成动作的目标。体操项目教学中体能与技术教学并重,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动作运用的“品”字型关系(图2)。

三、球类教学中“一”字型关系

球类运动是指多人参与共同完成的集体性球类项目,要使球队在比赛或对抗中取得胜利,必须要求每个球员有体能和技术基础,同时还应具备在一定战术体系中熟练运用技术的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以篮球运动为例,球队要求球员个体拥有良好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素质,还应熟练掌握运、传、投、防等篮球技术,并在一定的战术引导下球员相互配合娴熟的运用各项篮球技术阻挡进攻,突破对手赢得胜利。篮球运动中光有体能不行,光有技术也不行,有技术、有体能但不能灵活运用更不行。所以球类教学中三者是并列的“一”字型关系(图3)。

四、小结

“技术、体能、运用”是体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在具体的体育项目和教学内容中,因不同的体育项目或同一个体育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学情,三者主次、层次都存在差异,不存在固定模式。体育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根据教学情况厘清关系,辩证分析,重点突破,有效实施,才能达到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研厅教研室,编著.浙江省義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3.

[2]余立峰.“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的单元构建研究[J].体育教学,2014,34(6):18-20.

猜你喜欢
体能关系技术
通过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研究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