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
(湖南省宜章县六中)
摘 要:分析近三年语文全国文言文试题的题目设置、文本内容,归纳全国卷命题规律,为平日的文言文教学及高三总复习找到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全国卷;文言文;命题设置;策略
2016年湖南告别了持续多年的高考自主命题,采用全国统一试卷。文言文考题是高考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分值大户,分析近三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试题,掌握其文本选择的内容,明确其题型设置的规律,对我们平日的文言文教学及高考复习都有重要意义。
一、考题设置
分析近三年全国卷文言文试题的设置,我们发现,全国卷取消了对文言虚词的单独设题考查。前两道客观题考点分别是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断句、文化常识的理解。这三个考点有轮换出题的趋势。客观题最后一道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主观题考查的是文言翻译,考查点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全面考查文言知识点。
温儒敏老师说:“文言文命题的改革将不满足于‘读懂。”全国卷考题设置已明确了文言文考查的核心能力不再是“识记”,而是把对文化知识的考查延伸到文本中,侧重于“理解”和“运用”能力。这提醒我们文言文的教学要从细碎的文字、句子教学中摆脱出来,依据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认知规律,站在更高的角度解读文本。
二、文本内容
分析近三年全国卷文言文试题的文本,我们发现,全国卷文言文的选文在时间范围上涉及朝代非常广,从五代十国到元、明、清皆有。从题材上看,都是人物传记,而且多选择官吏一生的小传。从内容上看,选文都涉及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从结构上看通常第一段介绍传主人物、出生地、身份等。然后用三四段文字来写和传主相关的典型事件,在叙述传主典型事件时,传主的官位会经过多次变动。在选文中有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孝,记载着传主对时事政治的看法,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时要弄清以下内容:知人,即清楚文本写了几个人;明事,要弄清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明志,即分析作者对传主的观点态度。弄清了这些问题,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备考策略
通过分析近三年全国卷文言文试题及选文,我認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1.夯实课本基础
在高考复习中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必须全面掌握。这要求教师强化读背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增强记忆。在朗读时要求读准字音,弄懂字义,看清字形。对大纲明确要求的篇目必须背到滚瓜烂熟。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课内文言知识,形成体系,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教师要对课内知识及时进行迁移训练,把知识点由课内向课外转移,选择长短适中的文段,用改变语境的方法把死知识用活。
2.帮助学生搜集整理纪传体特有的知识点
教师要帮助学生搜集整理纪传体文言文当中容易出现的古代文化、文学知识,包括古代数量词、古代科举、古代礼仪、古代少数民族特称、天文历法、古代地名、敬辞、谦辞等。帮助学生总结古代官职称谓、官职变动的词语。例如:表示授予、提升官职的词语,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语,表示降职、罢官的词语,在人物传记中,传主的主要经历就是通过这些词语连缀起来的。
3.强化答题方法
实词辨析题主要采用科学推断法,包括语境推断、联想推断(联想旧知,联想成语)、字形推断、词性推断、句式(结构)推断等。
断句题主要借助文言文写作规律划分句读,包括依据文言文句首句尾常用虚词定句读,依据文中对话定句读,依据句中名词为句子主语或宾语定句读,依据文言文语句工整,句式整齐,常用对偶、排比、反复、顶针等修辞手法定句读,依据文言文常用语句形式、固定句式定句读。
文意评述题,要熟悉常见错误类型。这类题的错误主要涉及细节,在具体的表述上,命题者往往会故意夸大事实,或拔高人物品质,或在“人物—事迹”“原因—结果”上张冠李戴,或在选项上故意缩小(扩大)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从而干扰考生的判断。做这类题时一定要准确理解,确定区间,细心比对,尊重原文。
文言文翻译题,要强化扣点意识,每个句子都有得分点,要把握大意,结合语境,进行翻译,切勿断章取义,主观臆断。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遵循“留”“补”“调”“删”“换”的原则。
分析了全国卷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我们可以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只要我们把握考题设置规律,明确选文特征,平时加强练习,以正确的方法阅读和解答,拿到高分是完全可以的。
参考文献:
[1]曲一线.5年高考3年模拟[M].教育作家出版社,2016.
[2]王叙英.高考文言文阅读与古代诗歌鉴赏[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董滕.高考语文冲刺宝典[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
编辑 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