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训满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聂家桥乡中学)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认识和了解计算机基本构成的基础上,逐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初中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发展的特点,探讨一些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创设相关情境,导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现在每一门学科都使用得比较多的方法之一。教学中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學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本来就对电子计算机感兴趣,看到电脑就来了精神,因此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本身的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过程方法,促进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1.重视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不能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是积极主动的参与,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在给七年级的学生上《计算机的组成》的基础知识时,我从课桌上展示的一台计算机说起,首先给学生介绍计算机外部各个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熟悉、认识计算机的外部结构,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计算机主机后面的内容有些什么。学生一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弯下腰去查找计算机主机背后,有的说显示器后面有两条线,有的说键盘后面有一条线,还有的说主机后面有很多连接线。然后我又引导他们“顺藤摸瓜”,进一步深入查看这些线都连到什么地方去。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式教学,让学生用眼看,动手操作,结合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各个设备部件,掌握了计算机外部线路、部件的连接方法,而且还掌握了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潜力得到有效的挖掘和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设置探索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任务式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在本堂课里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如:在学习《数据的计算与排序》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为班级期中考试的成绩进行统计与排名”的任务,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看书、讨论,并上机动手实际操作,编排班级成绩数据和学生名次先后顺序。任务完成后,请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选派一名能够代表他们小组最高水平的学生来汇报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则随时观察学生的进度,当有某位学生领先时,教师就可以大声表扬,同时还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督催”那些动作相对迟缓的学生积极探寻各种方法,加快任务完成的速度,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最后,通过期中考试统计排名表格任务的实践操作,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学会数据计算与排序的相关知识,而且都能够触类旁通地完成其他函数的计算,从而提高了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
能力。
三、多元评价,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程教学的评价应该采用多元评价的体系与方式,从各个层面、各个方位来评价和激励学生。具体来讲,教学评价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部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多种形式。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锻炼学生学会相互评价、公正的评价,学会从多个角度、采用多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学生的能力。
小组评价,就是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就是让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学习的过程与学习能力的提升等进行合理的评价,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深入认识。但是,根据我们观察和调查的情况,初中学生在进行相互评价过程中,大多数都是习惯挑对方的毛病缺点,而不是正确肯定同学的优点。这时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能发现他人的不足,更要发现他人的优点,全面评价学生之间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营造一种互帮互学、轻松愉快、和谐上进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之间与人友善相处的能力。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是多元化的关注过程,培养能力、多元评价。实实在在地提高初级中学的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杨晔琦.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策略与方法
[J].苏州教育信息化,2014(5).
编辑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