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电子商务配送发展趋势开始,分析了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组成,内涵及特点,从配送特色,企业角色和政府的角度,论述了影响电子商务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各种问题,并参照物流管理等理论,分析了最后一公里配送困难的原因。本文的结论:最后一公里配送应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企业应当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基层受众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政府应加强区域整体的规划和统酬考虑等。
关键词:电子商务配送;最后一公里困境;策略
一、概述
近年来,配送业务伴随着电商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服务。我国2015年配送业派送的快件达到206亿件,居全球第一,2016年成几何级增长,数以百亿计的快件,近90%是配送小哥骑着电动三轮、两轮车派送到用户手中的。
当前,“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正成为制约配送发展的瓶颈,由于城市对货运车辆进入核心城区的限制非常严格,导致配送效率低下,而且成本高昂。在电商飞速发展的今天,“最后一公里”配送越来越成为制约电商发展的最大问题。对于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如何保证各方现有利益的前提下,实现配送工作人员和收件人之间的无缝连接。
“十三五”期间,我国物流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完善解决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改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促进城市物资流通,加快城市运作效率;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配送与“最后一公里”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通过配送,最终使物流活动得以实现,并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以及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城市配送是指服务于城区以及近郊的货物配送活动,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加工、包装、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最后一公里”不仅是城市建设管理与服务中的公共交通微循环的问题,更是物流配送的末梢神经。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更能体现服务的公共性、公平性和长效性。
三、“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的问题
“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城市配送的末端环节所出现的通行难、停靠难、与受众对接难、线路选择优化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接问题,配送工作人员和收货人时间不匹配。很多人在购物时常纠结于收货地址选在单位还是家里。目前除了少数配送公司能够做到完全准时送货外,其余大多给定一个大概时间,尤其是三四线城市,配送时间范围前后可能相差好几天。这就很可能会出现周末收到送达单位的,而工作日收到送达家里的。此外,即使是周末很多人也不会待在家中等配送。这就使得配送员很难和收件人约定一个确切的时间,造成双方时间的浪费。
二是管理缺失问题,大多小区、学校等规定配送员不准进入。这就使得收件人配送员“咫尺天涯”,非得隔着栅栏收货不可。由于配送货物需要收件人亲自检查,这些地方一般也不提供代收服务,“怕担风险、惹麻烦”。小区和学校为了安全考虑当然无可厚非,而民众生活因此受困。
三是距离问题,很多自提点和代收点距收件人较远。在农村地区的自提点距离就更远了,能够实现送货到家的村镇更是屈指可数。这使得原本应该送货上门的服务在最后一公里鞭长莫及。加上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配送總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经营分散,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现代化程度低、运作水平与物流效率不尽如人意。
四是政策配套问题,城市人口、商业集中,物流配送面临着通行难、停靠难、装卸难和收费多、罚款多等问题。由于城市交通日益拥堵、超市分布街区化使得城市配送环节成为一个难以协调的问题。配送企业最普遍的配送工具是电动车。电动车不是载货车,作为配送车辆来使用,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又没有相应的政策出台。城市配送物流体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专业分工和协作,而条块分割和区域封锁的存在又严重制约着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影响着物流设备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影响着我国物流配送的高速流转。
五是“最后一公里”是制约物流成本的关键和重要因素。
六是城市物流配送公司众多,存在恶性竞争,加上在线购物方式的迅速发展,配送行业的竞争也变得多元化等问题。
七是配送人员庞杂,配送工具五花八门,亟待提高配送人员素质、统一着装、统一配送工具问题。城市配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物流企业和客户不愿充分共享信息资源,难以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同时人才培训落后,缺乏一线的专业物流配送经营人才。
四、电子商务配送“最后一公里”国外经验借鉴
加拿大极为重视物流标准。比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自己的标准。企业的标准是各自企业根据自己企业的需要和创新所制定的,因而各个企业也正在积极修改自己的物流体系标准,向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紧密的接轨,来减少物流装卸次数,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减少物流配送成本。
日本强化物流信息应用标准和应用。在日本企业对物流技术平台极为重视,差不多所有的物流企业完全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的,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务。日本物流通过实施物流EDI标准化,不仅有利于企业信息系统之间自动进行数据接口,避免了操作失误,大幅度缩短了作业时间;而且实现了企业之间的无纸化沟通,减弱了运营的成本,有利于通畅和高效的供应链。
欧洲国家的主要做法,首先,对物流的基础设施、装备制定的基础性和通用型标准作为目的。其次,对安全和环境制定的强制性标准;最后支持行业协会对不同物流作业和服务,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事实上,欧洲一些国家,电动车也是配送业的选择。在瑞士,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信件和包裹需要处理,为了减少碳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打造“环保型物流”的新战略,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组建一支现代化的新能源运输车队,目前大约三分之一是电动车替代燃油摩托车投递邮件,在车辆外观,员工装备等都体现了高水准。电动车不但环保,而且经济性优越,为公司节省了大量开支。在正常行驶的情况下,每三天才需要充电一次,费用约为40美分。另外,德国邮政近期也在巴登-符腾堡州的多个城市启动电动摩托车投递测试。
五、电子商务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对策
要解決电子商务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必须构建高效的服务和适用的配送系统,达到外观和标识的统一,并采用信息智能化管理,为居民的优质生活提供高效且优质的电子商务配送服务。
1.遵守国家的法规政策,杜绝恶性竞争。解决好行业及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维护好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定。
2.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配送需求与城市交通容量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努力提升行业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与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相适应。充分调研,研究并制定相关规定,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企业配送车辆的交通工具限制及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等方面问题,提高快件运输车辆的配送效率,从而降低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由于对电动三轮车、电动二轮车至今还没有制定国家标准,因此现在的电动(机动)三轮车、二轮车无法取得货运牌照,在这方面完全可借鉴瑞士、德国等国外相关经验,改堵为疏,规范配送车辆管理,制定相应标准,统一标志,出台相应政策。为电子商务配送最后一公里的电动三轮车、二轮车,提供通行和临时停靠作业便利。因为电动三轮车的确是目前最理想的末端派送工具。
一是成本优势。电动三轮车购置成本只需千元左右,充电成本低,占用场地相对较小,也不需要负担机动车所需要的保险、上牌、检验等费用,驾驶者不需要驾照考试、培训等成本,对以进城农民工为主体的配送员来说,电动三轮车在成本、效率方面,无疑是最佳的派送工具。
二是运送优势。三轮车可以安装防盗上锁厢体,配送包裹避免风吹雨淋和丢失。
三是环保优势。目前使用一辆电动三轮车,每天能完成的派送货量普遍超过100件,在城市中零排放、无污染,占用道路面积也很少。而使用汽车派送,以效率较高的美国UPS为例,一辆装备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燃油派送卡车,每天大概能派送300件包裹,时下新能源货车尚未形成规模,如果把全国数十万辆电动三轮改成燃油货车行驶在街上,对目前饱受拥堵和雾霾之苦的诸多大城市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3.建立公共配送管理体系,完善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公共配送节点政策。还原城市配送的公共属性,将城市物流配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与客流的公共交通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要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要求,把群众家门口的事情办好。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基层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制度,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彻底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由政府牵头,合理规划专门物流仓储用地和配送中心,引导企业,政策性扶持参与共同配送模式的建设。对电子商务配送场所实施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纳入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4.建立小区物流联盟。由行业协会牵头,与物业公司协商,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做到业主、物业服务企业、配送企业三方互利共赢。小区物业可以从包裹的代收代发获取配送公司的管理费,物业不需太多投入便可实现包裹的转存和转发,确定了最后环节的责任承担者,那么这个承担人就必须保证包裹的顺利配送到达,出现问题也不会有争议,责任清晰明确;通过将小区物业纳入联盟当中,可以将高度分散的客户一定程度的整合到小区转发中心,提高了配送的规模优势和效率,有效的降低“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
5.强化配送信息技术智能化。一是设计手机应用和配送网络对接,方便、快捷、安全、高效;二是开设智能快件箱,采取智能化运作,以提供快件收发、自提等服务,配送到货后,系统将会即时以手机短信的形式通知收件人领件,领取人到智能柜输入短信密码即可取件,且取件免费;同时领取人也可以在领取处通过电脑查询自己的快件;三是建立社区的电子商务网点,为居民解决网络代购、配送接收等服务。
6.加大管理力度,培养专业化人才。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城市配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加强对一线派送员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注意形象(统一着装),购买保险,遵守交通规则。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一是企业对已有员工进行培训,二是职业院校加大培养力度,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具备现代物流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关于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的指导意见》.2012.
[2]国家邮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配送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3]郭道猛.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2)
作者简介:
黄一鹤(1961.07- ),男,汉族,湖北,本科,副高,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