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华
摘 要 文章分析了传统出版的发展困境,探讨了传统出版逐渐转型为数字出版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加快传统出版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传统出版;数字出版;融合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2-0104-02
科技的進步和新媒体的广泛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论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还是日常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着明显的改变。在2014年8月18日中共中央会议上,国家领导小组讨论通过了促进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相关文件。新媒体的逐步兴起为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和巨大挑战。作为新媒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传播形式,互联网使得信息生产、传播的成本大为下降。所以数字出版较传统出版来说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与发展前景。因此传统出版在面临严峻的挑战时,应勇于探索,积极创新,逐渐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以最终促进传统出版行业的持续进步。
1 传统出版行业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1)传统出版企业思维老套,缺乏时代性。部分出版社在产业发展时往往忽略市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有着资深经验的编辑工作者,他们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到客户的最新需求,也无法有效、全面了解到客户的相关信息。所以这部分出版社就无法根据市场的发展动态进行革新与改进,导致市场机遇的流失。这些出版社还保留着最初固有的发展理念,尤其在给予客户服务时的心态及其服务形式上较数字出版大为落后。由于未能充分认识到市场发展的形势,传统出版社也无法意识到其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差距。即使传统出版行业中仍存有部分有竞争优势的出版社,但究其根本还是利用以往积累下来的现有资源。
2)传统出版工作环节分散,效率较低。传统出版社过于强调行政上的分割,导致其工作环节过于分散,人员分工过于繁琐。例如,在执行出版社的业务时,往往一位编辑就能胜任的工作却被分割成几十个人共同完成的局面。这种部门人员之间的过于分散使得出版社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部门队伍之间的人员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倘若过分看重行政控制就会导致产业工作效率低下,成员缺乏责任意识。原本申请一个书号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但在传统出版社繁琐的流程制约下,书号申请就需要浪费几个月的时间,甚至几个月都无法有效完成。因此,传统出版社在面临这样的工作环节困境时,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效提高效率,以准确理解和充分执行出版社的业务要求。
3)全民阅读方式转变。如今互联网已经广泛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电子图书更加快捷、方便,使得读者更加青睐于通过电子方式进行阅读,这也使得传统纸质出版图书逐渐失去其原始的地位。不断下降的期刊发行量加速了传统出版社的衰落,使其只能停刊或者与新媒体融合转型。同时,迅猛增长的地租和上涨的成本以及网络书店不断兴起,这些使得实体民营书店的生存空间大幅缩小。因此,传统出版产业受到日益减少的纸质阅读量及数字阅读独特优势的不利影响。
2 传统出版产业转型的发展趋势
传统出版产业要想在时代发展中占领一片市场,就必须与新媒体产业融合,逐渐实现向数字出版的成功转型。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就是出版的全程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处理。不管是在产品的出版、技术的应用,还是在客户服务和管理模式上,数字出版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与广阔的市场前景。传统出版产业转型的具体方向如下。
1)盈利模式转变。传统出版行业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内容销售及版权利润,这种获取盈利的方式过于单一。而数字出版不仅包括电子图书、网络书店等多种媒体形式,其获得盈利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在转型过程中,传统出版的创新盈利方式就是将数字报纸和新媒体报网有效结合。另外,传统出版单位也可以加强与电信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推出手机报业务,这也是传统出版在盈利模式上的创新。电子图书则是通过计算机手段进行销售,它们的靶向消费群体是网络读者或是机构用户。
2)产业链的转变。在这信息化时代,我国出版行业在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变过程中,产业链也在不断改变和延伸。就产业链而言,传统出版主要是以产业分工为基础,而后进行具体的书籍出版、印刷工作及对外发行等。与这一传统流程相比,数字出版从内容上的创作、后期加工、出版发布到最终传播销售都融入了数字化工具,使得这一产业链更加快捷有序。另外,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带动了更多的软件开发商、运营商和广告投资商等纷纷投身于数字出版行业中来,使得这一产业链的运行更加持久高效。
3)管理模式的转变。在基地建设方面,数字出版产业较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集聚性。因此传统出版不仅需要在盈利模式和产业链上进行革新,而且转变管理模式也是重要的步骤。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不同的是,其产业类型更为丰富,产业链条更为广阔。同时,数字出版产业还有着其他产业没有的三方面特点,具体表现在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及数字化传输上。所以具有以上特征的数字出版其管理部门也涉猎到多方领域。因此,为了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高效有序地运行,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基地管理系统。其中的主管部门设立要与数字出版行业的基本特征相适应,并能与其他部门统筹合作,共同促进传统出版在管理模式上的革新。此外,为了促进企业资金和技术的融通,传统出版行业还可建立公司化管理基地。
3 加快传统出版产业转型的有效措施
1)丰富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在转型过程中,传统出版单位不仅仅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更加需要其他产业技术上的借鉴和政府资金上的有力支持。倘若传统出版单位只局限于原先的发展模式中,不加以创新,那么只会导致固步自封,事倍功半。传统出版企业较明显的优势是其内容资源较为丰富多样,但其在转型过程中常常无法占据主动地位。更重要的是,传统出版单位在与技术提供商或者网络运营商合作的过程中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利润。这种利益分配显得不是很平衡,且不利于我国数字出版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传统企业在处于产业转型阶段时,要在产业链运行中占据主导地位,积极转变产业链的运营模式,形成以集成合作为特征的产业形式。另外,传统出版产业还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交流。例如,技术开发商可以自行研发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出版单位与技术开发商之间的合作,传统出版企业对先进的技术平台加以利用并充分展现出版单位在文本编辑上的独特优势。同时,用户也可以感受和体验到技术服务商所提供的新技术服务。这种方式的有利作用不仅体现在其能够促使传统出版单位在转型中获取主动地位,更能促进企业之间形成来良性竞争,最终让消费者享受到数字化的增值服务。
2)寻求融资途径,促进产业创新。数字出版行业是对人才及技术有较高要求的密集型产业。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时都无法缺乏资金上的有力支持。我国传统出版产业在融合创新发展时要积极关注和学习国外的技术经验,寻求多渠道的融资手段。传统出版企业在使用政府下拨的资金款项外,也要鼓励大型出版单位与综合实力较强的公司进行合作。传统出版企业可以借此广纳具有较强专业水准的技术人才,从而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传统出版产业转型充分的支持与保障。另外,传统企业在向数字化方向转型时,要在自主创新上投入大量的资金,通过为企业创建良好的公众形象,从而创办出出版企业特有的知名品牌,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在竞争中的综合实力。
3)提高版权保护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数字出版产业有一发展劣势就是其不像实体经营书店那样有着明确的规章制度,导致部分不良网站或个人在互联网上肆意传播一些原创作品。这一行为损害了原创作者的版权权益,也不利于数字出版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为了保证我国传统出版成功转型,政府建立相关的版权保护规定是必要的。完善相关保护制度不仅要求司法执行力度切实加大,更需要政府对作者的版权权益实行技术上的保护。例如,数字出版企业可以组织成立相应的著作权协会或是数字图书馆等,以集体管理的形式有效维护作者的权益。同时,政府要确保与版权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能够得到切实有效地实施,从而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4 总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出版与新媒体逐渐融合,并向数字出版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传统出版在转型过程中要在盈利模式、产业链和管理模式上进行革新。出版单位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深入研究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出版企业也要从多方面准确找到出版转型的具体模式,立足自身发展,推动企业革新,从而为我国的出版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岩.融合创新比翼齐飞——加快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的五个思考[J].出版广角,2014(Z3):4.
[2]林震.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及创新[J].新闻传播,2015(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