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报纸发展探索

2017-03-28 19:36张洁
新媒体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形式转型内容

张洁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报纸作为传统媒体,面临着生存挑战,迫切需要转型。文章以《祥云時讯》为例,试探索县级报纸的转型之路。

关键词 祥云时讯;转型;内容;形式;全媒体一体化;全能型记者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2-0096-02

《祥云时讯》是祥云县本土唯一出版发行的报纸,关于其历史,应追溯到解放前。1949年,滇西人民自卫团在祥云创办油印报《新华消息》,在部队和地下党组织内部发行。1955年11月,《祥云小报》创刊,次年8月,改称《祥云报》。1960年底,《祥云报》停办。1995年10月,“祥云报社”成立;1996年3月《祥云报》复刊。1999年3月,《祥云报》改为《大理日报·祥云版》。2003年12月,《大理日报·祥云版》停刊,改办《祥云宣传》。2007年4月,根据需要,祥云县委新闻中心设立内刊编辑部,创办《祥云实讯》。随着时代的发展,《祥云实讯》作为一个内刊部已远远满足不了受众的需要,2013年8月,《祥云实讯》从祥云县委新闻中心划分出来,成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同年11月更名为《祥云时讯》。可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刊名不同,但祥云本土的报纸为宣传当时国家的政令、沟通信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祥云时讯》也面临诸多问题,不得不走上转型之路。

1 面临问题

与所有的传统报业遇到的挑战一样,目前,作为县级纸媒的《祥云时讯》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发行量小。目前,《祥云时讯》是周刊,四开四版,每周五发行4 000份,免费赠阅,覆盖到全县党政机关、乡镇、部队、企事业单位、村委会及村民小组,这与全县43万人口比起来,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少得可怜。

二是每周只发行一次,周期过长,时效性不强。一篇新闻,从事件发生开始,要经过记者采写、编辑修改、排版、印刷等必要途径,然后再通过邮局送到读者手中,基本上“新闻”都成了“旧事”。

三是读者严重萎缩。随着手机的普及,读屏时代的到来,《祥云时讯》的忠实读者大部分都是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干部,原有的中、青年读者甚至小读者在不断流失,大家一有空,都习惯刷屏,报纸在很多时候成了“抱纸”,成为摆设。

四是互动性不强,读者参与热情不高。报纸基本上是“我讲什么”,受众就必须接受什么的单向传播方式,虽然偶尔也会有读者的来信或电话,但为数不多不说,与微信、微博比起来,就显得生硬、冷酷,读者很少会关注。

五是信息量有限,趣味性缺乏。《祥云时讯》一共4个版面,一版刊登时政要闻,二版刊登经济类要闻,三版刊登综合要闻,四版刊登文艺作品,虽有“彩云论坛”“天南地北祥云人”“创业故事”“小说林”“春苗苑”等栏目,但一个版面也就能刊登4 500字左右,一期报纸4个版面,容量有限,因而信息量也就有限。由于是党报,其娱乐功能被弱化,显得过于严肃,缺乏趣味。

六是办报成本投入大,经费高。《祥云时讯》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目前核定编制10人。由于是免费赠阅的内部报刊,不刊登任何广告,人员工资,印刷费、邮寄费都来自县财政,使办报成本很高。

七是传播速度慢,范围有限。祥云地处高原,大部分人口住在乡镇、山区,有的偏远山区,邮递员半个月到一个月才送一次报纸,可谓7天一送,10天一捆,耗时比较长,再加之村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报纸感兴趣的很少,看报的人不多。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县级报纸改革刻不容缓。

2 转型方式

2.1 内容转型

近年来,《祥云时讯》摒弃县级媒体更多报道县委、县政府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大项目的传统,视角更多转向关注民生,突出报道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措施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和群众反响,注重新闻的延伸性和拓展性,针对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大力开展走基层、改作风、转文风活动,倡导记者采写大量来自基层的鲜活稿件,采写了一些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深受读者好评。

例如,在“践行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教育活动中,《祥云时讯》不仅仅停留在会议报道上,而是以《说真话做实事敢碰硬》《奔走在田间地头的“草帽村官”》《一个女书记的责任和担当》《彝山深处领头雁》《200余万字民情日记的点点滴滴》等系列报道,从具体人、具体事切入,讲述了祥云县一支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层干部队伍,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与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结合起来,为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树立了标杆,令人鼓舞。在“寻找祥云最美家庭”系列报道中,《大山深处的夫妻相守》《平凡的女人金子般的心》《平凡家庭绽放别样美丽》《大山里出了个北大生》等报道,则以百姓身边的人和事,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在彩云之乡唱响了“弘扬家庭美德、追求和谐友善、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旋律。

2.2 形式转型

首先,是外观上的不断升级转型。2013年11月,《祥云时讯》从黑白套红印刷升级到单面彩色印刷;2014年4月,又升级到双面彩色印刷;2016年7月,从四开四版升级到对开四版。升级后的《祥云时讯》美观、大方,内容更丰富、趣味性更强、更具视觉冲击力,从内容到形式实现了华丽转身,令人耳目一新。

其次,是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进驻移动互联网领域,实现传播形式的转型。《祥云时讯》编辑部紧紧抓住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机遇,2014年10月开通了“祥云时讯”微信公众号,内容依托纸质《祥云时讯》,以本地、时政类要闻及生活服务信息为主,完成了探索全媒体转型之路上的第一个大动作。2015年7月9日,腾讯公司开通了祥云时讯微信公众号“评论功能”增加了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之后,腾讯公司又开通了“原创保护”和“流量主”功能,使纸质《祥云时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截至2016年12月底,公众号关注人数近五万人,单条图文消息最高阅读量达8万多人次,“祥云时讯”微信公众号成为大理州较有影响力的公众号之一,《祥云时讯》编辑部也随之成为该县最具竞争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具有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是祥云对外、对内宣传、展示的重要平台,也是大众了解祥云的重要窗口。

2.3 向探索全媒体一体化转型

县级纸媒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体裁、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业态、创新体制、创新机制”的指示精神①,进一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为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祥云时讯》编辑部于2015年底开通了“掌上直播”频道,并与“祥云时讯”微信公众号有机整合,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四位一體”同步直播,媒体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实现了新跨越,祥云时讯升级为全媒体报道平台。作为州内第一家、全省第三家实现微信直播的新闻单位,《祥云时讯》编辑部先后成功直播了祥云首届大型迎春灯展、祥云2016第一场雪、2016年“两会”、白龙潭傈僳族七人节、禾甸大营哑巴节、全国女排甲A四强对抗赛祥云站比赛、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等重要会议、活动,特别是全国女排甲A四强对抗赛,在全省率先直播现场讲解,受到了广大微友的喜爱和关注。这一系列流媒体直播,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把祥云的民族文化及时、有效地传播到了县内外。

2.4 采编队伍的转型

为适应全媒体的需要,要充分发挥传统报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采写记者这一优势,加大对采编人员的思想、业务培训。全媒体时代,一个记者一台相机“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采访,一个编辑一个版面就可以出刊已成为历史,记者就是编辑,编辑也是记者,编辑记者首先要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特别是流媒体直播,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个直播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尽职尽责才能完成。其次,全媒体时代,团队需要的是全能型编辑记者,编辑记者不仅要会编辑、写稿、拍照片,还应具备拍摄、剪辑视屏、现场主持、同步解说等能力,能承担起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报道任务。新闻机构应加强编辑记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升编辑记者的新闻素养和业务水平,促进编辑记者尽快向“人人能采访、人人能编辑、人人能排版、人人能照相、人人能直播”的全媒体记者转型,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总之,纸媒特别是县级报纸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在全新的传媒环境下,县级纸媒只有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追求多元化发展,才能在纸媒危机中求得生存。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19日.

猜你喜欢
形式转型内容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