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塑造学生的体育主体意识

2017-03-28 19:26谢翠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谢翠红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组织的艺术探索,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规范的教学程序,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训练的积极性,为学生自觉运动的学习习惯培养提供重要助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组织艺术;运行行为;参与热情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74-01

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小学体育课中尤其不能忽视。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教师的教学组织不严密,势必影响教学效果。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和组织程序,利用纪律规则约束学生的行为,并展开多元化的个性评价,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运动训练水平。

一、科学设计,注重学生的情绪调动

在体育课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展开多元调查活动,以提升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当。由于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要,设计运动项目和学习内容。其次,教学形式、运动形式的设计要科学合理。体育课大多采用集体运动形式,或竞赛,或游戏,讲究的是合作互动交流。因此,教师要对合作形式展开创新设计,以新颖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三年级的体育课设计中,教师选择游戏性障碍跑的教学内容。具体设计如下:第一个环节是教师带领学生布设障碍,即将跳箱、垫子、体操凳子、篮球等布设到操场上;第二个环节是热身运动,做好准备;第三个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讲清楚游戏障碍跑的规则;第四个环节,教师发动预备跑;第五个环节是开始游戏障碍跑。在发动环节中,教师进行个性发动:“这个运动,最需要注意的是安全问题。各个小组自己设计游戏形式,如果游戏的展开顺利有效,这样的游戏障碍跑设计将成为经验被收录,希望大家献计献策,圆满完成这项活动。”学生听说老师要收录游戏设计,都自觉地行动起来,主动策划。这里,教师的个性发动,使学生自觉参与运动的同时,还主动对运动形式进行创新改进,这样的教学组织当然是非常成功的。

二、合理约束,规范学生的运动行为

运动项目有自身的规范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要给学生讲清运动规范,不能随意打破规范原则。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及时跟进,处理可能出现的即时问题。同时,教学生成随时发生,教师要有充分的预案准备,随时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表现给出全面的评估,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组织方案。

例如,教学“韵律操”时,学生开始还能够集中精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生开始懈怠了。这时教师应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让一部分学生操作演示,另一部分学生观摩,并分别给出具体要求:演示的学生注意动作规范,特别是力度要到位,表情要自然,不可嬉皮笑脸,一旦出现失误,负责观摩的学生要记录在案,为老师行使处罚权提供信息支持;观摩的学生认真观看演示,发现不规范的地方要记录下来,如果找不到破绽,也可以找出其优点,如果什么也找不到,也要接受处罚。在教师公示相关规定之后,学生精神集中,课堂秩序良好。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生成进行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利用相关规则约束学生运动行为,并形成互相制约,体现的是教师教学组织艺术。学生认真参与到活动中,自觉遵循运动规则,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评价,激活学生参与热情

评价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对教学评价进行升级。首先,丰富评价的形式。学生个体自评、小组内互评、教师点评等都属于常见的评价形式,教师应要根据教学做出理性的选择。其次,评价语言要进行优化处理。教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或者是针对学生出现的失误进行评价,都要本着客观、公正、关爱的原则,不能随意打击学生的积極性。同时,教师对待学生的过失要宽容,对学生的进步表现要给出积极鼓励,这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例如,在进行耐力跑训练时,大多数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困难面前常常出现退缩的情形。为了给学生鼓励,教师应对教学评价进行改进。首先,教师征求学生意见,划定一个最低数值,让学生自己申报长跑的距离。其次,改良常规规则,允许运动中有三次休息的机会。最后,进行运动评价,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学生都将获得一定的奖励。宽松的评价原则给学生带来满满的信心,使学生纷纷行动起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努力争取获得个人最好的成绩。这里,教师让学生自己申报长跑距离,并且允许学生中途休息,这是非常宽松的要求,也给了学生精神上的鼓励。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给学生带来必胜的信心,还确保了整个运动过程的良好秩序。

总之,体育课中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快乐、自主、健康地学习和运动,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为确保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教师要做好教学组织工作,设计规范的教学程序,矫正学生不正确的运动行为,关注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