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宇洁
摘 要 教学勇气就是指教师有勇气释放自己的心灵,正视教学恐惧,相遇于师生教学的共同体,使教学契合本性。内外相契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优质教学的前提,它能保障心灵的健康,实现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变革。本文从教师心灵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导向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浅议教师心灵在教学过程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教师心灵 自身认同 自身完整 教学共同体
Abstract Teaching courage means that teachers have the courage to release their own minds, face the fear of teaching, meet the commun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ing, so that teaching fit natur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mpatibility is the premise to realize the high quality teaching, it can guarantee the health of the soul, realize the teacher's self-identity and integr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wo aspects of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orientation of the teacher's mind,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teacher's min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words soul of teachers; self identity; own integrity; teaching community
作为社会文化组成的一部分,文化的诟病已经蔓延到教育,当学术文化过度赞誉外部世界,贬低内在真实,学生和教师就会失去心灵。教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外部世界,更要重视“内部景观”——教师心灵。
1教师心灵的内涵分析
帕克·J·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一书基于一个简单的逻辑前提:“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①基于这一前提作者阐述了“教师心灵”这一概念。他认为,“好教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这里的心灵是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②教师的心灵“不仅仅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灵魂,更是为了爱护学生的心灵”。研究影响教师心灵的内在因素对教育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心灵”的内涵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追求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自身认同不仅包括对成功的认同,还包括直面坎坷和挫折、爱的体验以及痛苦的感受,正是这些生活中不同的力量的汇聚才构成了不一样的人生。自身完整指的是教师具备协调自身“力量”的能力和方法,使得自身完整和谐。
其次,在教学中追求与“真我”的相遇,布贝尔(Buber,M.)曾经说过,“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③教学就是永无止境的相遇,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区分自身完整与否,只需要时常在教师的身份和地位背后保护好自我意识,不让自我被同事、学生或者社会观念所左右,不屈从于这些诱惑。教师与很多别的职业不同,教师的教学工作一直都是个人生活与公众生活危险的汇合。当一名老师站在个人和公众相遇之处时,就像徒步穿行在高速公路上,处理川流不息轰鸣而过的车辆,在百川交汇处编制“联系的网”。在个人生活与公众生活交汇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难免会受到漠视、批判、嘲讽。为了减少伤害,降低危险,很多教师选择与学生分离、与学科分离。在自我内部真实与外部世界中筑起一堵墙,一边隐藏自我的本质,一边追求脱离自我的“客观真实”。
简言之,“追求真我”就是要求我们记住我们自己是谁,找回我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成为肩负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和领军人物,而成为教师,是因为我们相信(或者曾一度相信)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洞察力至少和围绕我们的外部世界一样真实和强大。
2教学作用机理:漫步教师的心灵
教学是一场特殊的表演,好的教学是“师生共舞”,要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必须先把握好“教师心灵”在教学中的作用机理。
2.1正視恐惧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恐惧。学生恐惧挑战失败、害怕不懂老师的授课内容、害怕老师突然提问,害怕自己的观念受到挑战,害怕自己在同学面前出丑……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觉得站在教室前面内心会惴惴不安;提问之后担心学生会像木头一样保持沉默;被学生提问难住或者出现非理性冲突的时候,浑身会像蚂蚁在撕咬;甚至是当一节觉得上得糟糕的课堂现一个看上去顺利的结局时,结束后很长时间还处于恐惧和担忧之中。
恐惧可以是病态的,但也可以是健康的,如果我们懂得如何破解恐惧,恐惧就会帮助我们教学和成长。正视和恐惧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应该认清自己的心灵,克服内心的恐惧,减少过度的自我保护,敢于袒露自己,在坚持自我的同时也能够承认自己的无知,在学生面前展现活脱的自我;第二,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真理不是来自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产生于相互询问的过程中,只有拥有这样的认知理念,课堂才能成为资源丰富相辅相成的共同体;第三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加强交流。教师们要花费比研究学科研究课程更多的时间共同思考学生的状况,讨论教学方法的功效和弊端。
2.2 追求悖论式的教学
“智力伴随着情感同时存在,所以如果希望开启学生的思想,我必须同时开启他们的情感”,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和情感就是一组悖论,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具体而言,课堂教学空间存在六种悖论张力:既有界限又是开放;既紧张又令人愉快;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又欢迎团体争论;既尊重学生们琐碎的“小故事”又重视传统与纪律的“大故事”;既支持独处又随时有群体的资源支持;既有沉默又不缺乏热情。如果我们想在悖论的力量下教与学,我们必须接受心灵的再教育。
2.3 架构心灵共同体
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正的共同体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主体是“以教师为中心和学生为中心教育的融合和升华”,教师和学生都成为共同体中的求知者,在这种模式下,不存在纯粹的知识客体。认知、教学和学习不像车间的生产线,更像是热闹的集市,师生围绕主体,开展亲和的对话和聆听。教与学是动态的、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彼此关注,教师通过“伟大事物”提供声音给学生,展开智慧和想象力的交互与碰撞。
2.4 尊重教师教学的独特性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来整合教学。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的教学技巧都不同,但他们都存在共同的特质——他们把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到工作中。自身认同和完整要求他们分辨出哪些教学方法适合自己,然后通过选择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技巧,即教学风格。帕克·帕尔默曾经模仿自己的导师滔滔不绝的上课方式,但是结果却不能像他的导师那样吸引学生,根本问题在于模仿毕竟是模仿,脱离了自己本性和心灵的教学,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教师的教学魅力在于“他在他的教学方式和他自己之间找到了一致性”。
3教师心灵的实践导向
帕克·帕尔默的研究既集中探讨了通向教师心灵的途径,又密切关注了教学活动,从而给我们教学实践的研究以全新的启示。
首先,要以心灵为核心,遵从内心的呼唤。任何真正可行的教学要求都根源于教师内心的呼唤,这种呼唤尊重教师真实的自我,这里所说的自我是不受道德权威和外在判断左右的,而是教师的自我个性和自身认同。教师应该培养自己的职业热情。真正喜欢教学这个工作,才能发自内心想把它做好;真正喜欢学生,教师才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去亲近学生,去探究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并因材施教。另外,教师需要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很多教师都出自高等师范院校并且接受各种专业资格的培训和审核,在学习过程中不乏耳闻目睹一些优秀教师教学经历并对其向往不已,有的教师甚至发明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憧憬着到课堂上一展英姿,这份最初的热情和梦想却在工作三五年之后所剩无几甚至荡然无存,以教育技术为中心的社会文化压力和真实的课堂带来的困难和挫折让新教师始料未及,教师对于最初的教学信念产生动摇。这两个方面促使教师慢慢变得泄气和麻木,从而变成教学机器。唯有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才能够打破这种压抑的氛围。
其次,要相遇于师生教学的共同体。建立教师和学生彼此相互倾听的关系至关重要,要创造一个开放的、安全的空间,消除学生的恐惧,让教师和学生永远处于相遇中,相互傾听和言说;要提供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第三事物”,让教师和学生倾心于共同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
此外,还需要运用师生相契合的教学措施。教学就是师生围绕“第三事物”不断相遇和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使用一些技巧使关系更加稳固。帕克·帕尔默的实践经验能给我们深刻启发:第一,教材中的问题、文本、资料包等因素决定教与学的空间界限,在这个界限内学生的发言总是由老师以及相关的资料引向主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先请学生把焦点集中于一点用于确定界限,然后让学生们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延展教学空间;第二,好的主人总会使客人有故事要讲。教师不仅要礼貌又关切地对待学生,还需要创设一种自由而又紧张的氛围,引领学生交谈的同时激发新话题,使学生在交谈中有所领悟。第三,适当使用沉默,首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静静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把所想到的记录下来;然后尝试用含蓄而果断的方法把他们的思路集中到要做的事情上。如,在学生思考过后,要求他们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小组内(3人)分享想法,最后展开大组讨论,小组的讨论筛选会使大组的分享更有价值。此外,让学生多讲自己的“小故事”。一个学习空间不应该只被抽象的概念充斥,以至于没有空间留给那些充满灵气的真实故事。真实故事虽小,但却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教师的职责就是认真倾听,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小故事的含义,并以小见大启发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
帕克·帕尔默基于教师心灵的教学研究,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知识的传播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它并不是严肃无情,而是充满了爱和人文关怀,只有心灵才能叩响心灵,基于教师心灵的视角进行教学研究的方法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注释
①② (美)帕克·帕尔默(Parker J. Palmer).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
③ 吴国珍.心灵的觉醒:理解教师叙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参考文献
[1] (德)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87.
[2] 郭芳.论教师“真我”与“潜藏整体”——帕克·帕尔默 教师哲学思想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2.6.
[3] 刘旭东.论教学理论的学术传统与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12.12.
[4] 吴国珍.教学勇气引领教师成为心灵导师[J].中国教师,2006.7.
[5] 李政涛.教学的勇气就是返回自身的勇气[J].中国教师,2007.12.
[6] 罗祖兵.教学需要勇气——帕克·帕尔默《教学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评介[J].全球教育展望,2009.9.
[7] 宋庆清.走在改革的征途上:关于日本“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