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錢有很多别称,在古诗和古文中常能见到。
最早的钱是贝类,称为“朋”,通常是五贝为一朋,也有说五贝一串,两串为朋。《诗经》中说:“既见君子,锡我百朋。”以“贝”做偏旁的字,基本都与财富有关。
晋鲁褒的《钱神论》里,有“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又有“见我家兄,莫不惊视”等句。后人以“孔方兄”和“家兄”代指钱。
钱在古代还称“泉”。王莽篡权后,把“金、戈”组成的钱改称为“泉”。“泉”字拆开是“白水”,繁体的“货”字拆开像“真人”,所以钱又被大家称为“白水真人”。王莽所铸币名为“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后引申为钱币的通称。
《内部新书》记载,唐代的王元宝很有钱,当时的钱上有“元宝”二字,故一般人就把钱叫做“王老”。古代的钱外面的边叫做“肉”;内面的边叫“好”,故钱也叫作“肉好”。钱外面一转的边叫“周郭”,所以钱也称为“周郭”。古钱中有一种背面有“五男二女”的字样,所以“五男二女”也是钱的别称。
古人出门在外携带的金银、铜钱一般放在束腰用的腰带里,然后把腰带缠绕在腰间,故称“盘缠”。
宋太宗初年,出现了纸币,当时称作“交子”。与宋朝大致相同时期的金朝,发行了纸币交钞,分为大钞、小钞。现在我们把纸币称为钞票或简称钞,就是从那时流传下来的。
古代钱还称为“邓通”“青蚨”“阿堵物”“没奈何”“不动尊”“铜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