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川++++王锋正
一、内蒙古形成创新发展的背景观点
(一)新产业革命驱动下,创新是引领内蒙古经济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
针对我区经济主要以资源型产业为支柱的现实,突破传统规模化扩张思维,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乃是推动全区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新产业革命是这轮结构调整的根源。因此,就内蒙古而言,重塑发展动力,优化产业结构,破解“新常态”下的战略难题,必须以第四次新技术与产业革命为背景驱动,将创新作为引领全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尽早主动付诸于我区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中,积极探索创新型转型升级路径以及与战略新兴产业交融发展模式。
(二)内蒙古要实现创新发展,构建区域创新系统是关键所在
自上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目的是推动产业与经济的转型。聚焦到某一地区,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已成为该地区实现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和起点。这是因为,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区域内有特色的、与地区资源关联的、推进创新的制度组织网络,其主要功能在于推动区域内新技术或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传统以扩张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已逐渐步入瓶颈期。因此,汇集各方创新要素,创新发展模式,突破发展瓶颈,就成为内蒙古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其重点任务就是构建区域创新系统。
(三)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用政策把分离的创新要素链接为一个体系
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汇集、链接、整合各方创新要素的功能,形成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的高度聚集,它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等各种創新要素交互融合的一种“复合”创新集合体,需要强有力的制度给予保障,以有效政策来引导。长期以来,受机制体制滞后和激励政策贫乏的约束,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各盟市独有的资源要素,相对孤立地进行,盟市之间的人才、知识、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交汇、融合度极低,进而引致全区整体创新效果不佳。因此,急需破除传统机制体制障碍,出台一系列有效激励政策,以此来促进相对分散且分离的创新要素的有机连接,建设具有真正内涵的区域创新系统,推动全区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载体和基础单元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提供生产、服务、管理、协调等功能,而且也是各种创新资源要素的集聚地,对实施创新引领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中心环节,更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单元。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内蒙古各城市整合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快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二是推进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实现创新型内蒙古建设的重要支柱;三是加快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动力单元;四是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探索内蒙古城市发展新模式的迫切要求。
二、内蒙古启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重点
(一)以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为核心,全力推进创新型内蒙古的建设
重点围绕培育创新要素、连接分散要素和发挥要素整合功能,以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为核心,全力推进创新型内蒙古的建设,最终将内蒙古建设成为以自主技术创新为主线,市场为导向,示范盟市和科技园区为载体,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用”为形式,以科学技术为引领,拥有适应我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主导产业核心技术体系和国内一流的自主技术创新基地与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型边疆少数民族省区。
(二)全力推进内蒙古主要城市(区)的创新型建设
重点聚焦于呼和浩特、包头、乌海、海拉尔、乌兰浩特、科尔沁区、红山-松山区、锡林浩特、集宁、东胜、临河、阿拉善左旗、满洲里、二连浩特等主要城市(区),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城市创新活力为主线,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科技体制创新和科技对外开放为动力,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为特色,以加快掌握重点优势产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重点,聚集各种创新要素与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改善创新条件,推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协调的“全面创新管理”,最终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地区的现代新型“城市创新体系”。
(三)推动内蒙古主要城市(区)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
一是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将各城市(区)建成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二是把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作为根本任务,运用引进、集成、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等多种手段,将各城市(区)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特色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三是把完善研发孵化体系作为关键核心,通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互补创新优势,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创新基地。四是把创新惠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内蒙古各城市(区)建设成为全区乃至全国创新发展的先行区。
(四)推动产业和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伴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移动互联网分享协作机制的逐渐形成,以新能源和移动互联网为引导的新产业革命必将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成长带来新的冲击。我区资源型产业要积极融合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思维与模式,通过建立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按市场导向优化配置,促进生产要素更加顺畅地流动;依托行业龙头和具有优势的企业,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生产要素由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流动;引导和鼓励资源型企业收缩产业链条的长度,变“拉长”为“做粗”,形成“短”而“粗”的新型龙头企业,推动主导产业和企业重构商业模式。
三、相关举措与政策建议
(一)以具有竞争性的人力资源政策投放为先导,用政策创新来引领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建设
人才是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首要要素,人才聚集的规模、层次和质量,以及与其他构成要素间的耦合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强弱。为大力推进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必须以具有竞争性的人力资源政策投放为引导,快速汇集来自各方的竞争性适用的高精尖人才,同时辅以财政、税收、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创新,引领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二)着力推进创新型内蒙古与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重点围绕创新型内蒙古建设的创新动力、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等3个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创新基础、创新动力、创新载体、创新产出和创新效果等5个一级指标,结合内蒙古及主要城市(区)实际,开展创新型内蒙古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评价。制定考核制度,实行严格的行政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以评促建,着力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并建议根据自治区各盟市科技发展基础的现实差异性,选择综合指标排位和创新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模式给予政策激励。
(三)激发企业家精神,激活企业的创新、创业行为,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引领改革不断前行最根本的不是利益,而是思想,主要来自于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才能。“新常态”背景下,在内蒙古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中,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才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政府要在为营造“三个环境(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和保护产权的法制环境)”制定规则、进行监管,并且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摒弃传统资源驱动和投资驱动模式,培育和发挥企业家精神和才能,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创新和创业活动,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四)加快建设多元金融体系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创新引领发展提供创新金融支持
针对内蒙古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要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目标,聚集各类金融要素,加快建设完善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信用担保市场在内的主要金融市场体系,形成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为主,以小微贷、典当、股权投资(如产业重组基金等)、会计服务、估值服务为支撑的多元金融服务产业体系,为创新引领发展,构建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提供金融支持。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