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捐款门”,究竟伤害了谁?

2017-03-28 21:23向明康
求学·素材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罗尔捐助者善心

向明康

材料展示

近日,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作者深圳市民罗尔称,由于女儿身患白血病,每天医疗费要上万元,所以他和一家公司商定,自己写的文章被转发一次,公司就会为罗一笑捐赠1元钱。看了文章的人纷纷慷慨解囊。然而,很快有网友爆料稱,罗尔有3套房产,事件幕后有营销公司助力。深圳市儿童医院回应,患儿目前自付3.6万余元,不会因费用问题影响治疗。

//立意速记点//

一、受捐人角度:道德自律性

罗尔向公众发出求助信息,仅说女儿患病一事,不说其经济状况。这样,捐助者在善心的驱使下纷纷掏钱。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完备性,捐助者并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挖掘事情的真相上,所以受困者是否真实,往往考验的是受捐人的道德自律性。

二、捐赠人角度:“寒蝉效应”

一起慈善事件的真相,需要有人求证、质疑,但这任务应由专业人士和机构来承担,不能完全交给普通网友。罗一笑事件中,真正让人痛心的,不是网友不加求证地释放爱心,而是事件逆转对社会爱心的伤害;真正让人担心的,是这种伤害会不会形成“寒蝉效应”,导致网友下一次的徘徊、观望,甚至袖手旁观。

//写作巧运用//

话题1:别再伤害朴实的善心

个体救助卷入骗捐漩涡,已非个案。2014年广西杨六斤事件也曾引发骗捐争议。事实上,与这类真实的求助案例相比,更恶劣的是网上屡见不鲜的诈捐事件。这类捐款争议事件,让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网上的求助信息,也不敢再轻易地拿出钱来救助他人,因为他们的爱心被一次次地践踏与伤害。

话题2: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罗一笑事件的出现与反转,是因少了必需的规矩;罗一笑事件发展得如此之快,善事没能善终,同样是因少了规矩。德谟克利特说过:“凡事都有规矩。”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而活动的动机却因其目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如果没有规矩来约束个人行为,社会就会陷入无秩序的混乱中。当今众多个人捐款,正是由于缺少了必需的规矩,才有捐款者发现善心被利用之后的愤怒,才有了几百万资金由原路退回给网友的尴尬。公益慈善捐助需要建立规矩,否则难止乱象。

话题3:冷漠并不是理性的选择

在对罗一笑事件的反思中,有声音表示,网友们是“稀里糊涂地感动,不明不白地捐款,最后急吼吼地求真相”。可是,爱心不该被嘲笑,沉默也不是智慧的代名词。当网络这个巨型平台把网友的爱心汇聚到一个人的身上;当轻轻点击、随手转发和打赏就能达到小小的“自我实现”后,互联网便改变了人们行善的形式。罗尔“捐款门”的一再反转,绝不该以冷漠才是最理性的选择结尾,怎么做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才是我们应看到的大结局。

链接:速积累

2015年8月13日,广西防城港市民杨彩兰在网上得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后,通过新浪微博账号“我的心永远属于拜仁慕尼黑always”发布了一条微博:“好害怕,爸爸在那附近上班,刚刚打他电话关机,打他公司的电话也没有人接,我一个人在家真的好害怕。”此微博发布后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也获得了3739名新浪微博网友共计3856笔“打赏”,总金额为96576.44元。后经媒体报道,杨彩兰的做法属虚假骗捐。广西防城港防城区法院一审判决杨彩兰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处罚金8000元。

猜你喜欢
罗尔捐助者善心
名家谈教育
名家谈教育
阳光·作文大赛专项活动
阳光·作文大赛专项活动
感恩受捐者是一种境界
送给妈妈的水晶胸针
罗尔的秘密行动(阅读指导)
非营利组织应对经济危机八大招
A Good Heart to Lean on善心可依
好胖的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