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萍
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规划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不同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后,多地教育部门开始将传统文化引进教材、引进课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过程。
创客教育是把“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协同探究”的理念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模式,提倡“做中学”“体验学习”及“项目式学习”等开放式学习方法,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技术原理、人文内涵等。本文以杭州StarLab创客空间自主研发的创客作品“皮影戏”为例,探究创客教育如何引导学生们主动学习传统文化。
电子皮影,现代化的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在光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一种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传统皮影戏的制作需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完成等八道工序,这个过程汲取了中国帛画、画像石、壁画等手法与风格,将皮影戏精妙的制作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个过程太复杂、费时费力,而且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能够掌握的人非常少,可复制性弱,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StarLab创客社区制作的电子皮影盒子结合激光切割套件、电子编程等数字化工具,简化了传统皮影戏的制作工序和操作要求,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可复制性强。
电子皮影通过三维建模和激光切割技术,使用亚克力作为制作人物的材料,真实再现了皮影人物的姿态神韵,而且大大简化了加工工序和加工时间。电子皮影戏的舞台部分采用木质框架,通过榫卯结构进行安装固定,可快速搭建出皮影戏所需的舞台、灯光、幕布等。同时,激光切割结构件能够与电子元器件进行结合,通过编程就可以实现皮影戏表演。
电子皮影进课堂,科技与传统的和谐统一
在电子皮影戏的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掌握三维建模、激光切割等技术。通过参与到皮影戏道具制作、皮影戏人物角色的制作以及皮影戏舞台框架的搭建,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传统皮影戏的制作工艺及演绎过程。
传统皮影戏需要表演者通过手部的精准动作控制角色,对表演者的技能要求非常高,并不是人人都能参与;而电子皮影采用Nova电子元器件和图形化编程软件,使皮影戏人物动作、灯光、音乐等实现智能化操作。同时,加入示范操作使观众能够通过旋转电位器设置动作路径,参与到皮影戏表演中来,增加了皮影的互动性。
课堂学习中,学生需要认识各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和使用,通过编程设计实现皮影戏表演功能。这就要求学生从传统皮影戏中单纯的“看戏”心态,逐渐转变为参与皮影戏道具制作、编剧、表演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参与性。
跨学科知识融合,渗透传统文化
电子皮影戏的制作包含了美术、文学、音乐、电子、机械自动化等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教学案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中国皮影戏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了解其表演形式、制作过程、艺术特色、代表作品等。同时,还需要学生结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发挥创意,自己设计人物角色、形象、动作和故事情节,选择背景音乐,布置舞台效果,完成一台完整的皮影戏表演。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任务,学生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文献、视频等,以增加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充分展示其综合素养。
通过学习皮影戏复杂的制作过程,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关注我国传统文化,传承艺术经典。电子皮影戏的功能原理,让学生能夠联系生活,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理解生活中的科技,利用所学知识创造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以“皮影盒子”为代表的项目作品将当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STEAM教育的典型案例。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请”进课堂,让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也是创客们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StarLab创客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