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2017-03-27 20:48
成功 2017年1期
关键词:供给改革结构

孙 敏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供给侧结构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孙 敏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整体表现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济结构内部矛盾突出等问题,在现在甚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我国经济领域的工作重点。新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也形成了自己的新特点,借助国家对供给侧结构进行调整的契机,我国经济也可以更好的实现自身进一步的发展,因此积极开展供给侧结构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非常迫切。供给侧结构与经济发展是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统一主要是因为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对立则主要是由于供给侧结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经济改革,必然会对目前的经济结构产生影响。要想借助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需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统一性,整合两者之间的对立性,利用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从国家角度出发,中央决定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在当前世界经济竞争过程中顺流而上的主动选择决策,是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适应与顺势引导,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相吻合,更是为国民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推动国民经济顺利转型的一大保障。本文主要从供给侧结构的内涵与相关理论出发,结合当前我国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探究如何应用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经济发展。

供给侧结构;经济发展;应用

在2015年11与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主席主要就经济发展提出了“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主张,紧接着国家政府紧扣供给侧结构改革,以此为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先后出台一系列的经济调控政策,有效指导了如何有效处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经济结构矛盾尖锐等实际问题,显然,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已经被确认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

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特殊含义

从宏观角度来看,供给侧结构改革实质上是从供给层面进行突破,通过对供给结构进行全面调整,将过去不合理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供需矛盾,更好的提升供给质量,确保供给的有效性,全面提升供给结构的合理性,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结构,实现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对相的概念,供给侧主要指的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而需求侧则由投资、出口以及消费构成。从需求侧角度出发,当需求后继无力时,生产效率会出现下降,需要采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进行激励,通过扩大内部消费、增加生产投资、不断扩大对外出口等方式来扩大不饿不需求,实现生产的增长;而从供给侧角度出发,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际生产能力的提升的基础上的,只要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激发潜在的生产能力就能供拉动经济增长,这只需要充分利用市场进行内部调节就能够实现,并不需要运用过多的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进行干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供给侧结构改革实质上就是从经济生产环节下手,充分发挥市场自身在生产资料优化配置上的作用,追求生产力的解放,从而实现社会生产率的提升,推动经济整体发展。

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理论基础

供给侧结构改革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十九世纪初出现的萨伊定律就论述了供给创造需求的论点,而在二十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都陷入2“滞涨叠加”结构性矛盾中时,出现了一大批以“拉弗曲线”为代表的供给经济学理论。根据供给经济学的观点,当一个社会陷入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速度过慢的困境时,如果照搬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不断扩大财政赤字来提高民众的购买力以扩大内需并不能真正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如果政府能够积极运用财政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政治环境,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减少对企业生产发展的干涉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效激发企业内部发展活力,社会需求会慢慢进行自我调节,与供给领域发生的变化相适应,自动对不符合发展进程的落后产业进行淘汰,并不需要从需求侧进行过多的刺激。在供给经济学看来,社会经济的增长与社会中的劳动力、创新等诸多生产要素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地供给以及充分利用息息相关,假设Y代表社会生产总产出、A代表经济全要素生产率、K代表资本投入、L代表劳动力,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表达为Y=F(A、K、L)。由于劳动力L在实际生产中存在限制,资本投入K也可能会表现出边际递减,如果想要有效增加社会生产总产出(Y),就必须通过技术进步创新、制度创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渠道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A),因此,如何更好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所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理论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被以美国里根政府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付诸实践,当时里根政府通过全面减少税负、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等措施实现了经济的整体增长。

三、新时期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国党和政府之所以一再强调要全面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主要是因为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迫切需要借助新的创新理念打破现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能过剩,投资的拉动效应出现递减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开展的宏观经济调控都更侧重于需求侧,虽然在供给测也有过动作,但是力度小,作用并不明显。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在1997年开始实行的宽松经济政策直接促成了1999年到2007年的8年经济上行期,国民经济在这个阶段获得快速发展,而这主要得利于投资与出口的增加。投资与出口的增加能够直接扩大需求,刺激生产。但是当产业规模达到一定成都市,如果市场的扩张速度跟不上,必然会出现产能过剩,抑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产能过剩时,再接触投资、出口的手段从需求侧进行调整,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将会越来越小。

(二)人口红利不断下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花费的成本是一个涉及到自然资源、技术开发、劳动力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性体系,虽然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在享受到多年的人口红利后,劳动力成本也逐渐成为我国企业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我国人口调查资料显示,从2012年开始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一直呈现减少趋势,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社会劳动力成本整体上升,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成本,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对于一些相对比较落后的产业来说,沉重的劳动力压力不是他们能够承担的,必然会被淘汰,而许多新产业也需要得到扶持,这就需要借助供给侧结构改革才能实现。

(三)资产泡沫隐患更多,潜在风险增加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在放慢,到今年依然还在下滑,在这种整体经济不景气的发环境下,开展实体经济投资收益小,而市面上大量的资金无处投放,催生了很多投机倒把的经济活动,使得经济发展中的资产泡沫越来越多,资产价格很容易出现急剧波动,这直接影响了金融经济的发展,金融风险无形中增加。面对客观存在的资产泡沫以及金融风险,有必要积极开展从共给侧开展的结构改革,有针对性的去应对经济发展中隐藏的风险。

(四)资源环境制约明显,粗放模式难以为继

在我国过去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实行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用高投入、高污染换取高产出,虽然获得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出现,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发展,原有的粗放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形式,如果依靠刺激需求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效果很不明显,需要从共给侧开展结构改革,全面改革过去经济模式造成的发展障碍。

(五)产品服务供需错配,消费结构矛盾凸显

在我国“十二五”计划期间,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下行带来的压力,政府在进行需求侧调整过程中将更多地工作放在刺激内部消费上,虽然这一举动使得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直处于增长的势态,甚至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在消费领域中依然存在各种供需不对等、消费结构整体矛盾突出等问题,迫切需要尽快开展共给侧结构改革,针对消费领域出现的供需不对等、消费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实现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满足消费市场的需要,更好的袭击消费。

四、新时期我国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增加公共服务产品,提升社会服务效能

从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来看,公共服务产品指的是许多人可以一起进行消费使用的产品与服务,不具备有竞争性以及排他性,一般来说,科、教、文、卫、司法、公共设施、警察等都属于公共服务产品。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目前公共服务产品总体数量与人口数量对比表现出明显的数量矛盾,在内部构成中有存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表现得比较突出的问题,政府部门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李克强总理就公共服务产品问题就多次提出要增加总供给量,不断加大国家财政预算在公共服务产品的投入,积极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合作的形式,对投资与融资体系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将民间资本与外企也纳入合作体系,有规划、有重点的就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领域逐步开放,更有效的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与能力。可以说,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有必要不断增加公共服务产品,逐步实现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还能够更好的造福人民。

(二)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效激发微观经济活力

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已经提出要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在2015年3月在颁发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详细论述了经济渠道发展战略具体内涵以及战略目标,明确阐述了如何用创新驱动发展的具体措施。目前我国开展的供给侧结构改造主要就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更快的转变,实现经济产业整体的优化升级,从微观层面激活经济发展活力,更好的协调好供需之间的矛盾,推动国民经济从过去粗暴的要素投入驱动型经济朝改革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与转变,归根到底,这一转变的实现还需要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发展,发挥在经济中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有意识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从制度、管理、结构、技术等层面全面进行创新发展,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将更多的新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更好的服务于新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三)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我国的传统产业基本上属于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制造加工业,比如钢铁、煤矿、食品加工、服装等都是我国典型的传统产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突出的矛盾,加上经济下行压力,传统产业在发展中整体表现出产能过剩的现象,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经济发展变化的冲击,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出现生产困难,甚至频临破产,必须要积极汲取现代化的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升级,重新激发传统产业生产发展的活动,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扶持电子、生物、新能源等新型产业,培育现代化新兴企业,对资金与资源进行更合理的配置,在确保供给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提升供给的质量。在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不断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才能够更有效的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供需矛盾,为供给侧结构调整提供更好的经济环境。

(四)开展行政体制改革,灵活运用市场机制

要想更好的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在我国的高效开展,还需要不断开展行政体制改革,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双向开展工作。开展行政体制改革主要是要求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在政府机关内部开展行政体制改革,及时转变政府职能,对行政机构进行结构精简,明确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理顺,适当放权,打破过去体制对经济发展人为造成的障碍,利用制度为经济发展创造红利。同时政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借助相应的措施有效降低行业垄断,为企业发展减轻税负,督促企业进行高能生产,致力于地域之间经济壁垒,努力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避免由于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或者干预不到位影响经济发展;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则主要是要求在经济领域建立现代化的市场体系,使得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市场的管理,对市场中的流动要素以及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市场交易中产生的制度性成本,更好的激发竞技活动主体的活力,有效推动公平竞争的市场运行秩序。无论是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对政府的干预进行限制还是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加强市场对经济的管理,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对经济的调控,确保市场经济中的供给体系能够符合需求结构的变动,实现经济整体健康有序的发展。

(五)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环境倒逼机制

在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生态环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伴随着经济的提速涌现出的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越来越尖锐,集中反映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紧张,绿色、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的提出备受推崇,深入人心。李克强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做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赢之路”,先后两次对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强调。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将工作重点从过去抓需求转变为抓供给,在不断提高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出现资源紧张、环境制约等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采用过去无视生态环境的错误做法,需要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大基础上不断开展节能减排行动,不断开展环境倒逼机制的建立,将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的“三高”产业及时进行淘汰转型。

在当前情况下,面对世界经济整体表现出的疲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也呈现出乏力的现象,针对这一客观经济情况,党和政府有针对性的提出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发展新思路,这不仅仅预示着未来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心也将开始由需求侧向供给侧转移,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趋势与方向与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供给侧为出发点,全面进行经济结构改革调整,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国民经济中表现出的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市场供应与需求矛盾突出等经济结构问题,还能够切实减轻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从整体上看,对整个经济中的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实用价值。因此,当前经济下我国积极开展供给侧结构调整,不仅能够更好的实现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调控的实现,还能够有效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1]李稻葵.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理论视野,2015(12):16-19.

[2]金海年.新供给经济学的主张与应用[J].中国经济报告,2016(1):31-34.

[3]韩芳.供给侧改革的内在演变理路分析[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4):86-88.

[4]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12-17.

[5]贾康等.“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6):12-21.

[6]邓磊,杜爽.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力与新挑战[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18-20.

孙敏(1980-),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长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供给改革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论《日出》的结构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