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鱼“钉虫”的处理方法
锚头鳋病俗称“钉虫病”,又称铁锚头鳋病、针虫病、大头生针蓑衣病,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类。此病是锚头鳋侵入鱼体而引起的疾病。锚头鳋头部生有背、腹角两对,略呈铁锚状,所以称为锚头鳋,其钻入鱼肌体,不易拔出。锚头鳋在水中一年四季均有,夏秋季较多。水温低时,会潜入鱼鳞下过冬,当水温达到15℃左右时,就开始孳生。
症状:锚头鳋寄生鱼体时,是以其头部深钻入肌肉或鳞下,而其胸部和腹部露在外面。鱼体少量寄生时,除在鱼体可见有少量锚头鳋之外,没有其他明显症状,需要兜鱼上来才能发现有虫;鱼体大量感染时,鱼体表仿佛披着蓑衣,故养殖户称为“蓑衣病”。
危害:病鱼最初呈现不安、食欲不旺,继而鱼体消瘦、游动迟缓。被锚头鳋钻入的部位,其周围组织常发炎红肿、伤口溢血,并逐渐坏死,肉眼可见象一粒粒石榴子般的红斑。锚头鳋寄生处会出现伤口,就为水霉菌创造了良好的入侵条件。当锚头鳋病处理不好时,在这种季节可能会导致生鱼感染水霉菌,进一步发生水霉病从而导致烂身。
病源分析:
1.池塘为老口池塘,池塘可能本身就有锚头鳋病原。2.池塘加水时未经过滤或消毒,由水源带入锚头鳋病原。3.放养鱼种可能带有锚头鳋病原,放养消毒不彻底。
发病原因:
养殖户预防意识不够,平时不改底调水、杀虫消毒,使锚头鳋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使锚头鳋大量繁殖。
杀锚头鳋的注意事项:
1.杀虫后要检查鱼的状况,如发现没有痊愈要继续进行处理。2.杀虫后必须用强力碘来对鱼身进行消毒,加快鱼的伤口愈合,防止其它细菌感染。
锚头鳋的处理方法:
1.干塘时,使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死锚头鳋幼虫。2.除了氯氰菊酯外,还可以使用辛硫磷、蜂房芽孢杆菌等处理锚头鳋。3.混养一些杂食性鱼类吃掉一些虫体,如黄颡鱼。
(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