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扶绥种畜场 余伟明
提高母猪产仔数的措施
广西区扶绥种畜场 余伟明
在规模化猪场生产中,种猪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种猪的生产力主要包括每头母猪年产窝数、窝产仔数、产仔周期及产仔年限等的能力;而影响种猪生产力主要因素是品种选择、种猪的饲养管理及预防疾病;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养猪生产一线的实践工作经验,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提高种猪生产力水平,从而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1.对公猪严格选择: 种公猪是猪场的核心,不仅关系到猪群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母猪妊娠率的高低。因此要选出最优秀的优良公猪和优良母猪配种。
2.建立高产的母猪群
通过选育和测定的方法,选出最好最优的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母猪群中,在生产中淘汰低产的母猪,从而保持一群高产母猪群。
有了高产种猪群,还必须有好的饲料才能保证充分发挥种猪生产的潜力。种猪的饲料必须按照饲养标准配制饲料,满足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要。饲料要新鲜,不得饲喂变质、霉败和带毒性及刺激性的饲料。
1.加强公猪的科学饲养管理
抓好公猪适度的运动,适度的配种(或采精)强度,保持强壮健康的体质,旺盛的精力和性欲,定期检查公猪的精液,保持有优质的精子,才能保持优良的精液品质,精子活力好,从而使母猪受胎率高,提高产仔数。
2.抓好后备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种猪以每栏在5头左右的密度为宜,配种前3周必须接触公猪;后备种猪130公斤时配种不仅可以提高第一窝产活仔数,也会增加以后胎次的产活仔数;
3.提高配种技术,采用人工授精,适时配种,从而提高母猪受胎率
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工作,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产仔数的关键和保证。母猪的发情鉴定采用外部观察、压背法和公猪试情法综合判定。
生产上适时配种的时间掌握在“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为了防止空怀率增多,生产中常在一个发情期内,配种2~3次为好,每次输精时间相隔11~12小时为宜,输精完后要采取防精液倒流如按压母猪臀部片刻等,以达到完全输精效果。
4.加强怀孕母猪饲养管理
前期限食:一般为每天2千克,分上午、下午各喂一次;注意保胎,不可粗暴驱赶或殴打怀孕母猪;怀孕前期可小群饲养,后期需单栏饲养;要保证猪的营养供给,怀孕中后期减少运动量。
5.加强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应保证有较高的泌乳力,同时要维持适度的体况,使其断奶后尽快发情配种,哺乳母猪每天需要将能量75%用于泌乳;供给高能高蛋白饲料,以增加泌乳量及初乳中的乳脂水平,从而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及断奶量;分娩的头3天适当控料,3天后逐渐加量,到第7天达到最高采食量,夏季采食量下降时,可考虑在晚上加餐1次,根据带仔的多少和母猪的体况,日喂4~6 公斤,断奶前2~3天适当减少喂量,以防止乳房炎的发生。
6.缩短哺乳期,实施仔猪早期断乳,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
早期断奶一般以3~4周断奶较好,因为2周龄前断奶,母猪子宫未恢复,受胎率较低,产仔数也较少,断奶活仔数也较少,3~4周龄断奶,一般母猪子宫已恢复,受胎率较高,产仔也较多,断奶仔猪也较多,5周龄以上断奶,年产窝数2.2~2.3胎,虽然每胎产仔数11头,但母猪年产仔猪数量减少,建议仔猪断奶以3~4周最适宜。
加强猪舍环境卫生清洁、定期消毒,强化免疫,预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近年来许多规模化养猪场都不同程度受到猪细小病毒、乙脑、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等母猪繁殖障碍疫病的困扰,致使母猪流产、产弱仔、受胎率降低、产死胎、胎产活仔数减少乃至繁殖母猪死亡。为了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规模化猪场对某些传染病每年应进行至少1次母源抗体监测,了解和掌握猪群母源抗体水平,科学合理地制订好免疫程序,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改善养殖环境,强化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免疫,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总之,影响规模化猪场的种猪生产力水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高种猪的生产力水平,增加猪场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