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玉玲
跟腱疾病的发生和康复
文/吴玉玲
吴玉玲
解放军杭州疗养院直属院区创伤康复中心理体疗科副主任技师、技师长。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声、光、电、磁、冷、热等多种物理因子疗法及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
跟腱是我们人体中最长最有力的肌腱,位于小腿后方,上端连接小腿三头肌肌腹,下端止于足跟的跟骨结节,是小腿三头肌在足跟骨的附着点,长约15厘米,正常跟腱可以承受7000牛顿的力量。
我们常说的跟腱炎,也称跟腱肌腱病,主要是因为跟腱反复受牵拉、劳损而使腱组织肿胀发炎,引起疼痛。跟腱炎在经常从事运动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随着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的兴起,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
跟腱病的发生原因包括:1.跟腱遭受过度应力和反复微小损伤后引起跟腱周围组织炎症;2.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35岁前很少发生,随着年龄增加,肌腱损伤修复能力下降、老化,容易受损,且损伤后恢复不易;3.腓肠肌的柔韧性和强度不够,没有活动开或者还没调整好就开始运动;4.锻炼太多、太频繁;5.突然增加运动量;6.跑步路面的改变(路面较硬或不平);7.鞋不合适、扁平足、外伤等。
从临床上分,I期时:跟腱本身正常,腱周围组织有炎症,腱周炎;Ⅱ期:腱周炎和跟腱退变,肌腱内钙化,结节增生,失去正常的光泽。Ⅲ期:肌腱纤维的断裂。
医生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判断肿胀、疼痛位置,踝关节活动度,以及一些特殊体征来确定是否患有跟腱炎,同时需要排除是否有跟腱部分断裂和腓肠肌的拉伤。
另外,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跟腱炎早期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严重时X线可发现跟骨止点处的骨刺。钙化性跟腱病在X线上可以看到明显的钙化灶。核磁共振(MRI)和B超检查可以较清晰地显示跟腱组织水肿、排列紊乱,以及细小的钙化点。
一般情况下,跟腱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护理(休息、冰敷、理疗、服用非处方类镇痛药等)后会得到改善。
1.缓解疼痛和肿胀
可选择应用冰敷、超声波、冲击波、微波等物理因子,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同时注意休息,减少受伤处负重或者发力,如果症状严重可使用拐杖。选择穿坡跟鞋,或者使用足跟垫,将双侧足底跟部垫高至少1厘米左右,可以减少活动时跟腱的牵拉。但是足跟垫不建议长时间佩戴。如果使用时间过久,可能会发生腓肠肌适应性短缩,反而会增加跟腱负荷和劳损。所以足跟垫仅用于急性发作缓解疼痛和牵拉比较好。如果必要,遵照医嘱适当服用消炎止痛药。
康复过程中,仍然需要保持正常体能和活动量,可以采用下肢或者患肢非负重的训练,比如上肢及躯干的训练。如果疼痛可忍受,可通过骑自行车或者游泳保持正常体能。
2.伸展训练
日常活动恢复而没有疼痛时,可以进行一下训练:
主动伸展训练:坐位或仰卧位,脚趾脚踝轻轻向上翘起,做背伸动作,持续5~10秒,重复5次为一组,每天3~5组。
被动伸展训练:坐在水平面上,下肢伸直,将弹力训练带或毛巾套在脚上,往身体方向牵拉毛巾,保持膝关节伸直,能够感到小腿后方有牵拉感。保持该动作15~30秒,放松,重复3次。整个牵拉过程要轻要慢,避免发生疼痛。适当的屈膝状态下进行可训练比目鱼肌。
站立位腓肠肌伸展训练:对墙站立,将患腿尽量向后伸,双臂平举手扶墙,前腿膝盖稍弯曲,身体前倾。这一过程中保持后腿伸直,脚跟尽量不离地。当感到小腿后有牵拉感时,维持20~30秒,放松,重复3次。当没有紧张牵拉感时,可以增加身体的前倾程度,直到小腿后紧张感出现为止。
台阶伸展训练:如果前述的训练恢复较好,可以进一步使用台阶辅助训练,达到更好的牵拉效果。该训练可以替代之前的站立位腓肠肌伸展训练,两者只需做其中之一即可。训练时,脚掌站立在台阶上,脚跟离地。台阶两侧最好有扶手支撑物保护。将脚跟向下压低,直到小腿后方有牵拉感。维持20~30秒,放松,3次为一组,每天3~5组。如果没有小腿后牵拉感,可以试着将脚跟放得更低一点,直到有紧张感为止。
站立位比目鱼肌伸展训练:面对墙站立,使患腿在后,双手前伸扶墙。双膝适当弯曲,脚跟不离地。身体向前倾,体重施加在脚上,但是脚跟始终不离地。后腿有牵拉紧张感后,保持20~30秒。如果能够轻松完成,没有明显紧张感,可以进一步向前倾或者将膝关节屈至更低位置,以增加训练难度,达到更好的效果。3次为一组,每天3~5组。
3. 肌力训练
在保持肌肉无痛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伸展和肌力训练。从简单的动作开始做起。当能够轻松完成,而无任何困难时,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循序渐进,不必一次完成所有训练。训练包括:
踝关节抗阻跖屈训练:将抗阻弹力带绕在脚上,脚背用力往下踩,对抗做跖屈运动。刚开始时,每天2组,每组10次。以后可逐渐增加至每天3组,每组20次。如果进行几天后,没有任何不适,可以通过缩短弹力带增加阻力,以增加训练难度。
双腿提踵训练:站在地面或台阶边缘,两腿伸直,脚跟抬起离地,然后再将脚跟慢慢放下,直至低于台阶平面,然后再次踮起脚尖抬高。在台阶上训练效果较好,但确保身边有可以扶住的支撑物保护。练习数天,可以轻松完成而无任何不适后,可在患腿上增加负重(可以使用沙袋)。
单腿提踵训练:在能够轻松完成上述的双腿提蹱训练后,可以进行单腿训练。站在地面或台阶边缘,脚跟离地。正常腿膝盖弯曲抬起,不着地。患腿伸直,缓慢放低脚跟直到低于台阶平面,然后再踮起脚尖。
屈膝提踵训练:该训练主要是增强比目鱼肌力量,方法与直腿提蹱训练类似,只是训练过程中,膝盖保持微屈。每组10次,每天3组。
侧抬腿训练:侧卧,患肢在上,用力绷紧腿部肌肉,直腿向上抬起约15~20厘米。每天3~5组,每组10次,注意动作要轻、慢。
抬步训练:患脚站立在约10~15厘米高度的训练平板(或台阶)上,另一只脚平放在地面上。然后使身体重心逐渐转移至患腿,慢慢伸直,另一只脚抬离地面。随后再慢慢放下,恢复到初始状态。重复10次为一组,每天3~5组。
还可以用杯子或网球等物体置于足底来回运动以放松足底筋膜。
上述训练方法通过康复专业人员的指导可自行训练,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还可以结合肌内效贴布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