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副刊·家庭
过去很多年,每次回家过年母亲总要正儿八经地和我谈谈家事,我满心不耐烦。后来我一想,即便我未曾认真对待母亲正儿八经的谈家事,但已经客观上满足了她的沟通需求。
而老年男子要和子女和睦相处,其实非常不容易。一是不善表达、沟通。哪怕是像我这样受过一些教育,性格也算温和,也还算孝顺的儿子,也会觉得和父亲的沟通极其不易。多说几句就有可能莫名其妙地大吵一番,有时自己也动气。二是老年男子一旦没有了事业,在某种意义上就退出了部分家庭生活,但老年妇女却不会退出。我父亲和叔伯们都在年龄不算大的时候宣布自己是“老年人”,要过“退休”生活,“吃儿子”的。他们基本上都成功了。可问题是,一旦“退休”,老年妇女还继续操持家务,而老年男子就不再是家庭生活的轴心,各种不适应随之而来。
多数老人在子女成家立业后就主动“交权”,想象着自己可以安享晚年。可是,他们未曾预料的是,他们在生活上其实面临巨大挑战。比如,家里吃饭的时间不再就着老年男子,饭桌上虽坐主位,儿孙们却容易在不经意间损害其尊严。
现在想来,年近七十的父亲之所以会通过不断讲述他年轻时的遭遇来倾诉他现在的诸多委屈,其实是家庭生活转变的一种表现。当他在宣布他“退休”时,内心对“退休生活”一定是憧憬万分的。他也的确按他的想象过老年生活,喝茶、下棋、打牌……可是,这只是他个人的生活,并不是家庭生活。而在某种意义上说,和母亲相比,他的家庭生活经验显得过于贫乏。母亲虽是唠叨,但这却是她与儿女们有效沟通的方式。
既然冲突难免,“学会做老人”也就变得异常重要。家乡很多老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主动戒烟戒酒。当那些男人们还不是老人,还没宣布退休,还未主动放弃其家庭主宰的时候,不良嗜好是他的一种权力,儿孙们得适应。可问题是,一旦老人们主动放权,就很难再有这种特权,而儿子儿媳们却在培养新的特权,比如打牌赌博,一日三餐想吃就吃、不吃就不吃,早上睡懒觉……
我一直都从健康角度去考虑老人的戒烟戒酒问题,可对于老人而言,抽烟喝酒或许更是一种特权的象征。他们虽是老人,要“吃儿子”的,但仍然抽得起烟、喝得起酒,说明其家庭地位并未降低。乃至于还可以炫耀,他们的子女多么地孝顺。
(观察者网)
这两天我在温哥华拜访了一些华人大佬,其中一位跟我讲了一个故事特别有意思。他说他小的时候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奶奶,他的奶奶不识字,也写不了东西,却是一个对气候和身体比较敏感的人。他小的时候,如果感冒发烧,奶奶会拿一些红糖姜水煮给他喝;如果睡得不好,可能会给他喝一些除湿的茶;如果食物不消化,可能会给他服一些磨成粉的鸡内金;如果跌打扭伤了,知道在哪里拨拨筋,让气血畅通……他的奶奶照顾家人几十年,去世的时候都90多岁了。
其实我自己的外婆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已经将近30年没有感冒过了。她未必可以照顾家里面其他人,因为其他年轻人都觉得她的方法比较老套,但是她把自己照顾得很好,身体甚至比我妈还好。我的外婆每天早晨睡醒之后先叩齿,用手擦脸,然后捏手捏脚,顺着肝胆经敲打,用呼吸吐纳法发出不同的声音去释放内脏里的浊气。
然后她也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喝什么样的汤,什么时候该喝什么样的水。最简单的是她每天吃完肉之后,都会喝一碗比较热的开水。她知道油脂在肠胃里面,如果水温比较高的话就容易化得开。这几乎是一种生活的常识。其实生活就是这么简单,也许她没有太多的道理,但是她用了接近于零的预算,保证了她过去这30年的健康。
在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我们花了太多的成本去向外求,购买各种健康保健品和医疗服务。其实当我们回想家里面的长寿老人时,你不得不相信,他们用他们活得足够长的寿命告诉我们:健康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只是需要你有一些简单的、正确的健康观念,并且持之以恒地练习和坚持。
(《特别文摘》)
邻居张奶奶和老伴儿已经结婚五十多年了,他们是小区里出了名的模范夫妻。早起上班,时常会看见他们两个手拉着手,去菜市场买菜;晚上下班回来,时常会看见他们两个手拉着手,在小区的花园里散步。有时望着他们的背影,内心里总是涌动着莫名的深情和感动。
有一次,我终于按耐不住内心的好奇,偷偷地向张奶奶请教幸福婚姻的秘笈,她认真地说道:“清秋啊,当你把你的伴侣当成恩人时,他做的每一件事情,对于你来说都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他的存在和陪伴本身,就是用生命在兑现着自己的承诺;他的优点和缺点于你而言,都有值得欣赏和赞美的闪光处。常常怀着感恩的心与所爱的人相处,内心里自然而然就会充盈着富足而又美好的喜悦,久而久之,你的伴侣也会被你内心的光亮所感染,他也会学着用同样的方式来回应你。反之,当你把你的伴侣当做仇人时,但凡对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是可以找到一百个理由去挑剔的,久而久之,对方就会厌烦、悲观、不自信,一见到你就会本能地处于自我保护和对立的情绪之中。”
“像我和我老伴儿,我们今年都已经七十多岁了,哪还能像你们年轻人,还有那么多年的活头,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你就会知道,早晨起床时,我们最害怕的就是另一方永远也不会醒来,所以啊,能够见面的每一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上天的恩赐和偏爱,哪还舍得去吵架啊……”
张奶奶的话,是我来到这人世间,所听到过的最动听的“情话”,这番话让我感动,让我心动,也让我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感谢。
(人民网)
房子住得不舒服
老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如果房子住得不舒服,比如感到潮湿、阴冷、吵闹、光线不足等,千万别“将就”,否则家就会变成疾病和危险的温床,使老人容易患上风湿、神经衰弱或是发生意外等;如果床、沙发等用着不舒服,会影响老人的休息,损害健康状况;家里布局不合理会使老人行动不便,使老人容易跌倒、撞伤等。
此外,生活在不舒服的环境中还会影响心情,进而诱发疾病。有老人的房间必须湿度适宜(45%-65%);光线充足,保证白天有足够时间的阳光照射,夜晚房间光线不影响活动;周围环境要足够安静;家具摆放有序,并且最好不要有尖角,以防受伤。
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大中华区总裁黄田强介绍说:“科迪华™(Corteva)这一名称承载了公司愿景以及以科学塑造未来农业的信念。作为专注农业的企业,丰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推动子孙后代的进步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而在塑造未来农业的道路上,我们相信科技创新将为包括中国农民在内的全球种植者启迪农业智慧,照亮丰产和繁荣的未来。”
打扫卫生不方便
体力下降、关节疼痛等使老人做起家务活来十分不便,此时也不要觉得稍微累一点没关系,应及时告知儿女,尤其是家中有霉味或其他异味时,更要请他们帮忙打扫,否则还会刺激呼吸道或引起其他疾病。
老人打扫房间时不要“逞强”,一些不便打扫的地方,如窗户、灯、电器等,要请儿女或钟点工打扫。
老两口在家寂寞
退休后,有些老人的生活变得单调了起来,常常感到寂寞无聊,想跟儿女聊会儿天,却害怕耽误他们的时间。老人如果不及时将心中的寂寞排解出来,会加重郁闷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会抑郁成疾。
身体有些不适
有些老人怕儿女担心,有了不适也不说、不治,或是独自去医院看病、瞒着病情,这样不仅会贻误病情,发病时还会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
老人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告诉身边的人,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每次检查后要将详细结果告知儿女,让家人“心中有数”;不要觉得病好了就擅自停药;告诉家人常吃的药都放在哪里,便于在意外发生时家人能及时找到。
自己的财务状况
年纪大了,记忆力会衰退,防备心也会减少,使得老人有时无法正确支配自己的财产。老人不妨把银行密码,存折和贵重物品存放的位置告诉儿女,让他们帮忙管理,防止将其遗忘或上当受骗。老人平时还可以记账,不仅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财务状况,同时还能锻炼大脑,预防认知障碍症。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