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 伟
山清水秀桃源村
文胡 伟
山逶迤起伏,水如诗如画。仲秋时节,梵净山脚下的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桃花源村,微风轻拂,瓜果飘香。
位于印江、松桃、江口三县交界处的桃花源村,多条溪流汇聚成清澈见底的小河穿村而过,流向太平河,奔向锦江,成了锦江支流源头村之一。这里四季温差不大,冬暖夏凉。近年来,随着杭瑞高速、梵环路、冷孟连线的贯通,依托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及秀美的绿水青山,吸引了重庆、湖南、湖北等全国各地不计其数的游客前来避暑、观光、采风。村民依托绿水青山,吃上生态饭,发了生态财。
近日,笔者与友人从松桃县城出发,沿冷孟连线前行,途经素有梵净山下小南京之美誉的寨英古镇,越过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脉,约2小时车程,天然氧吧桃花源映入眼帘。穿村而过的小河与两岸原始森林、连片竹海和山溪飞瀑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在晴好的天气里,三三两两游客或在小河里戏水,或守着钓竿等鱼儿上钩,或伏下身子喝上一口甘甜清凉的天然矿泉水……村子里,时常可见新婚夫妻以竹海、绿潭、山水为背景,拍摄婚纱照,留住美好的一刻。
因空气清新,每立方米空气中富含30—35万个负氧离子,桃花源有着“天然氧吧”之称,户户有高寿老人,游人来此,看到八九十岁老人在地里劳作也不足为奇。
桃花源村原名冷家坝,风景如世外桃源,2008年正式申请更名为“桃花源村”,曾为松桃厅派设梵净八汛之一,旧名虎衙门。又因其处在梵净古道的交汇点上,北通乌罗,东达寨英,南往江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4年,红二、六军团即以此为道,完成了两军集结石梁的军事行动。
104岁的田秋香老人家住桃花源村田家坝,常年喝梵净山流下的山泉水,吃这块土地种的水稻、玉米、红苕和蔬菜,耳聪目明,记忆力特好,几十个孙子、外孙生日全记得。老人经历新旧社会,目睹桃花源从穷到富的变化。田秋香说,路未通之前,村民全靠砍柴、烧炭去集市卖为生,当时生活虽穷,但吃五谷杂粮,喝纯净梵净山泉,极少生病。
现村里通了路、电,村民不再砍柴、烧炭,依托青山绿水搞起特色养殖,开起农家乐,发展产业,游客纷至沓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桃花源景区苗寨民居独具特色 摄影/黄前生
桃花源风光.
美丽的桃花源景区 摄影/徐安军
同时,桃花源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保存完好的植被使得其水源充足。山涧溪流成群,飞瀑无数。村主任杨彪带我们来到河流源头,距村委会约1公里的鱼泉沟景区。沿途森林密集,山涧沟壑纵横,大大小小的飞瀑不计其数,或直泄而下,或飞洒绿潭,飞珠溅玉,如烟如雾,蔚为壮观。
一路前行,鸟鸣果香。八月瓜、野荔枝以及很多不知名的野果横挂绿潭上方,不时引来飞鸟觅食,加上宛如盆景的枯藤虬枝,为空寂的山涧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攀爬陡峭山涯谨慎前行,突然几声“咕咕咕”“咔咔咔”的叫声,大家不由自主屏住呼吸。“这是石蛙叫声。”杨彪说,雄性石蛙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溪流里除有石蛙,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石蛙与娃娃鱼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原生态纯净的梵净山溪流是石蛙与娃娃鱼的生存繁殖地。“密林深处,是黔金丝猴的活动场所。”杨彪侃侃而谈,山上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金丝猴、猕猴、熊、云豹、野山羊、五步蛇、水桶鸟等;植物有珙桐、铁杉、红豆杉、丁木、楠木、梭罗、槭树、香果树等,都是国家稀有动植物。
逐渐富起来的桃花源村民认识到,原生态青山绿水是村里宝贵的财富,游客前来观光避暑,恰是冲着这而来。只有留住青山绿水,才能过上好日子。保护村里一草一木,成了村民们的责任。政府也出台保护森林植被政策,鼓励房前屋后种植树木,发展生态产业,让山常青、水长流。(责任编辑/吕文锦 设计/毛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