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红楠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辽宁 沈阳 110041)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边红楠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让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健康教育质量提高,同时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深化整体护理、综合性、跨学科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能让护理人员主动地、有预见性地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让患者清楚自身的护理目标,进而积极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最终提高临床疗效[1]。我院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并给以头颅CT检查确诊。排除发病时间超过3天的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者脑疝的患者、伴有严重心、肝、肾、肺并发症的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2.4±5.1)岁;实验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3.2± 4.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按照卫生部关于《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组建完善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科室主任、主管医师、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通过共同讨论来对纳入临床护理路径的疾病进行确认,根据临床路径原有的进度来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制定,具体的内容包括:入院指导、检查、治疗、护理、功能康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出院计划等。②具体的实施方法:患者入院即进入临床护理路径,临床责任护士应该根据护理路径来协助患者完成相关的检测、检查、治疗、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并对具体的完成情况进行认真记录,责任护士和护士长应及时进行评价和检查,对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足进行及时发现,并给以有效的强化和补充,教育和评估工作应持续进行;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中,要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感受进行了解和掌握,进而来补充和完善临床护理路径。在患者出院时向其发放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而来对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3 临床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并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治疗费用(千元)实验组 50 16.33±1.52 5.46±0.45对照组 50 18.24±1.98 7.41±0.63 t -5.4106 17.8099 P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率比较[n(%)]
临床护理路径的工作程序比较严格,而且时间要求也比较准确,能让资源浪费和康复延迟有效减少,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2-3]。在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及时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让患者能尽快完成相关检查、治疗和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严格按照相关的路径程序来实施,从而让患者的住院时间能有效缩短,让患者的治疗费用降低,最终来对医疗资源进行有效节约[3-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相关临床研究报道结果一致。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要求护理人员能对主要的护理问题进行有效辨别,同时还需要了解怎样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因此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进而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思维判断能力和询证意识,防止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疏漏[6]。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应严格按照时间要求来进行,应多次少量、循序渐进,防止护理人员采用填鸭式的健康教育,从而让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全面性得以保证。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让护理人员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患者,对患者进行鼓励,让其能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让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得以满足,最终让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满意度提高[7-8]。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让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健康教育质量提高,同时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王翠英.62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10,22(15):2031.
[2] 盛娟才.自发性脑内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56.
[3] 游涛.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6):730-731.
[4] 贾晓梅,张丽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2003.
[5] 王翠英.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06.
[6] 刘美虹.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80-1781.
[7] 崔国红,常继英,陈春茗等.高血压脑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42.
[8] 王爱琴.微创穿刺治疗脑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09, 21(16):1981-1982.
R473.74
B
1671-8194(2017)06-02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