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栽培技术

2017-03-27 10:14秦永华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马铃薯要点

秦永华

摘 要:马铃薯在我国种植非常普遍而且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马铃薯可以用作食用也可以用作工业生产。它用途广、营养价值高,在我国云南地区广泛种植,但是近年来,秋种马铃薯面积逐渐增大。但由于品种选择不当,栽培技术掌握不好,致使秋马铃薯产量普遍不高。本文主要结合作者所在地区的马铃薯种植栽培情况,就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更好地促进马铃薯增产增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现状

马铃薯作为一种蔬菜、被经常当做主食食用,并且马铃薯在我们日常家庭中也种植非常的普遍,“十五”规划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把它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内容,从产业规划、技术推广、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各个方面全面加大了支持力度。

一、马铃薯现状-就云南而言

云南是中国的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在云南,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维持在700万亩以上,居全国第五位,单产1162.8公斤, 总产607万吨,居全国第三位;总产值26.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2亿元,工业产值4.5亿元;涉及农业人口1300万人,占全省农民总人口数的36.8%。

1.基础条件差:土地分散、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差,整体生产水平不高。云南是一个山区面积占90%以上的省份,马铃薯主产区又都集中在冷凉贫困山区和半山区,这些地区土壤贫脊,灌溉条件差,加上农户科技素质低,贫困对生产投入不足,致使整体生产水平不高,单产较低。与全国发达省区的生产水平相比,单产低,与国外(如英国、荷兰等)的平均单产3000公斤/亩相比,差距更大。

2.种植水平低下、种植规模小导致农民种植收益低,种植积极性不高。目前,美国马铃薯农场面积在200公顷左右,欧洲在100公顷左右,而中国每个农户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不到0.5公頃,与耕地的分布一样,北方较高省份单一农户种植面积稍大一些的也就在2-3公顷,而南方有的地方一家农户种植面积还不足1/15公顷。

二、技术要点的掌握

1.选用良好品种。选种是马铃薯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选用优良马铃薯品种是好栽培的基础。适宜品种应早熟、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好。【案例】在秋天,秋马铃薯的生育期短,生长的时间不长,一定要选择适宜秋季种植的早熟、休眠期较短的品种,如中薯三号、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郑薯六号等早熟品种。

2.播前催芽。催芽处理,是马铃薯生产成败的关键。秋播马铃薯用种,最好是采用小整薯(50克左右)播种为好,这样可以避免播种时遇高温多雨天气大薯切块后消毒不严造成大量烂薯。催芽也可在播种前一个月进行,开始将种薯由种薯库中取出放置在闭光的20,25摄氏度的环境催芽,这样芽子出的齐。当芽长到黄豆大小,几小时将种薯放置光线充足温度在13,15摄氏度的环境晒芽,这样可使种芽变得短壮结实,这时就可以切块种植了。

3.注意播期和密度。在高温、多雨,田间积水时易引起烂薯,影响出苗及植株生长,所以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并进行中耕,以利出苗。【案例】秋马铃薯地块一定要能排能灌,播种后如遇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可用稻草或麦草等覆盖畦面,以降低土温,及时灌水,促进发芽;如遇暴雨要及时排水,避免烂种、烂苗。同时合理设置种植密度,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优质高产,合理密植是使茁壮的植株均匀合理的布满田间,形成为具有最适的叶面积指数的高产群体。【案例】丽江市马铃薯生产的最适密度为3500株左右。

4.科学增施肥料。马铃薯生育期短,需肥集中,应以腐熟农家肥为主,故在马铃薯生产中采用以下施肥措施:每亩施用1500千克优质农家肥;每亩施用1000千克火土;苗期每亩追施50千克复合肥。如钾肥有利于马铃薯产量的增加,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的有利影响。对马铃薯适量追肥,出苗后结合中耕松土,亩施尿素10,15公斤,以促进幼苗快长;中后期用磷酸二氢钾加块根膨大素进行叶面喷施1,2次。做到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料为主,无机肥料为辅。

5.选用优良土质。马铃薯适于微酸性的土壤,在碱性土壤中,块茎易生病害,土壤粘重最不适宜。故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地块,作栽培马铃薯之用。沙质壤土质地疏松、透气、保肥、排水、保水等性能均好,适于马铃薯的栽培。

6.防治虫害。对马铃薯而言,一般在冷凉山区,不会发生大的病虫害,但马铃薯生产中后期雨水集中,应搞好排涝措施,以防涝害导致烂薯。但是如果是虫害的话,可以结合春、秋耕地,人工跟犁拾虫;改春天翻地为秋、冬季翻地并尽量深翻,可把越冬幼虫翻到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防效明显;清洁田园 清除田间、田埂、地头、地边和水沟边等处的杂草和杂物,并带出地外处理,以减少幼虫和虫卵数量;严禁使用未腐熟的畜粪如生鸡粪、生猪粪、生鸭粪等有机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虫产卵;蛴螬、蝼蛄、金针虫都能通过诱杀成虫,减少虫源。在成虫盛发期,用灯光诱捕成虫,集中杀灭。

马铃薯是地下结块茎的作物,为了使植株生长茁壮,易于多结薯,结大薯,必须使土壤中有水、肥、气、热等有效措施,所以广大农民中也流传有“深耕细耙、旱涝不怕”的说法,故在整地时深耕25cm以上,这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表土层深厚疏松,为根系的发展和块茎的膨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能促使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加速分解有机质,故能促使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增加;可以减轻甚至消灭借土壤传播的病、虫、杂草为害;使土壤疏松,土温提高,给植株创造了良好的生育条件。

可使用化学药剂,用毒土和颗粒剂:播种时每亩用1%敌百虫粉剂3—4公斤,加细土10公斤掺匀,或用3%呋喃丹颗粒剂1.5—2公斤等,顺垄撒于沟内,毒杀苗期危害的地下害虫。或在中耕时把上述农药撒于苗根部,毒杀害虫;灌根:每亩用毒死蜱300毫升对水50公斤或用40%的辛硫磷1500—2000倍液,在苗期灌根;毒饵:用上述农药,掺在炒熟的麦麸、玉米或糠中,做成毒饵,在晚上撒于田间。

三、结语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148个生产国中我国是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种植面积7000多万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是重要国策。所以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形成育、种、储、加、销一体的产业体系,提高马铃薯种植、加工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强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和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抵御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经营能力,把马铃薯产业培育成优势特色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余显荣,李艳,余梦铷.冬马铃薯经济收益分析及栽培技术要点[J],西昌农业科技报.2010,1,12-13.

[2]戴亨仁,吴建军,韦禄春.江西红壤区马铃薯高产、高效、优质综合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74-76.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马铃薯要点
“三根”学习要点
健康烹调的要点
马铃薯有功劳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定边马铃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胖胖的马铃薯
2015年报道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