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珍
近年来,“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师面临的共同话题。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终于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有效有力的抓手。
一、建立、培养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我们平时见到的部分课堂上,老师宣布小组讨论时,前后排的学生临时组成小组,有的学生高谈阔论,有的学生无所事事。汇报时学生也不知如何展示汇报。这样“匆匆上阵、走走过场、草草收尾”是形式化的小组合作。究其原因:一是组内同学搭配不合理,临时组合;二是组内成员分工不明确,没有掌握“合作策略”。
因此,建立、培养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学习小组一定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整体差异最小化”的原则建立,并且要分阶段培养学生。首先要培养小组长,让小组长学会分工、组织、管理,保证小组合作有序有效进行;其次培训组员,让组员学会如何倾听、表达、补充,真正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二、问题导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斯卡纳金说的:“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化为灰烬,都变成木乃伊。”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备课从问题入手,巧妙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问题的设计,既是教师教材驾驭能力的体现,更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起点。在教学《称象》一课中,老师出示大象图片,让孩子们说说大象的样子后,引出课题《称象》,引导孩子根据课题质疑,“谁在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为什么要称象,是怎样称象的?结果如何?”问题的提出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了孩子们探索问题的欲望,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
三、组织有序的合作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学生在自学感悟、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有话可说、有了迫切交流的欲望后,接下来自然进入关键的一环——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同时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和开发者。在教学《松鼠》三、四自然段时,我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时,从写松鼠搭窝的句子找出表示次序的词,叫学生做小松鼠介绍自己搭窝的过程,并学习运用这些表示次序的词有条理地说说自己做事的过程,学生在介绍搭窝过程和说自己做事的过程中又一次地学习了表达。小组汇报松鼠食物内容时,我设计了个小表演,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朗读中表演松鼠吃食的样子,孩子们在快乐的表演中体会到了用好动词,文章更生动。在充满童趣的表演中,我们不仅看到学生对松鼠机灵的感悟,也让我们看到儿童灵性的迸发。
四、当堂检测与运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力保障
曾经有专家做过学生学习24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的调查,叫学习金字塔效应。调查表明,满堂灌学习效果只有5%;分组讨论交流点拨后学习效果上升到50%,再加上实践练习学习效果可达到75%;而向其他人讲授,并对所学内容立即运用的学习效果达到90%。由此可见,小组合作交流后当堂检测与运用的教学效果多么显著。
在教学《称象》一课中,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明确称象的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称象过程中表示先后次序的词语,然后用这些词语复述称象的过程。有了关键词语的引领,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看似复杂的称象过程变得清晰明了。再让学生用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语叙述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植树、种花等。通过这样有层次性的检测与运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五、多元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不竭动力
一堂课中,老师恰如其分的评价会让学生兴趣迭生,信心倍增。课堂评价方式丰富多彩,可以是精彩的语言激励,可以是别具匠心的小制作奖励,也可以是直观明了的表格评比,给课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教学一年级《我喜欢的水果》口语交际中,老师让孩子说水果类的食物时,有的孩子竟一口气说出了香蕉、苹果等好几种水果。于是教师说:“你真是一个水果专家!”只见这孩子自豪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整个课堂沸腾了。
另外,我校实施的捆绑式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我们从课堂学习、阳光运动等方面进行积分,每周进行统计。个人,以在条形统计图上粘贴星星的方式评价。小组,以在成长树上粘贴树叶、花朵、果实的方式进行评价,激励小组成员共同努力。
总之,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将从问题入手,让讲堂变成学堂;让合作交流撬开知识的大门,让当堂检测与运用成为学海之舟,为生命保驾护航,承载学生到达胜利的彼岸;让评价成为学海之舟的不竭动力,从而使小组合作真正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
注:課题类型: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969号。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