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谢英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把握音乐节奏、介绍背景知识、鼓励个性创造、融入生活元素、丰富文艺活动、小组竞争表演等教学策略,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进而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学生 舞蹈 表现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164-02
以往的高中学习以高考文化课为主,舞蹈教学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塑造学生积极的舞蹈情感,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舞蹈教师必须加大对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这样才能使舞蹈教学更有意义,塑造学生积极良好的舞蹈艺术情感。
一、高中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缺乏专业性。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始终未能在文化教学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很多高中学校所开设的舞蹈教学课时十分有限,所配备的师资力量、设备等无法满足舞蹈教学的需要,这就使得舞蹈教学不能深入、全面地开展,缺少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学生不能接受到正规、系统的舞蹈训练,无法掌握基本的舞蹈技能。
(二)情感教育匮乏,缺乏感染力。学生学习舞蹈的一大动力就是热爱,学生只有拥有激情才能在舞蹈中真正融入情感,演绎出独具特色、独具表现力的舞蹈。然而,目前高中学生对舞蹈的学习不仅缺少认识,而且也缺少积极的情感。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因为缺少热情、缺乏情感注入而使得舞蹈教学比较乏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可接受性。没有情感与激情的舞蹈表演将失去活力,也意味着无表现力,势必也会影响到舞蹈学科的持续发展。
(三)教学模式单一,无创造性。舞蹈教学应该不拘一格,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创造、主动创新。然而,当前高中舞蹈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多数局限于简单的课堂灌输,教师演示、学生跟随,这种没有创造性、创新性的舞蹈教学势必缺少表现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激发,甚至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学生无心配合学习,舞蹈教学课堂一片沉闷。
二、基于表现力培养的高中舞蹈教学策略
(一)强化节拍,把握节奏。舞蹈之所以具有一定的表现力,首先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节奏性。最能表现舞蹈节奏性的方法就是将其同音乐相配合,让学习者通过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来感受蕴藏在舞蹈中的节奏和节拍,以此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因此,应以音乐教学为基础,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与认知能力,再伴随音乐来起舞,最大限度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节拍训练中关键的是音乐旋律与舞蹈旋律之间的配合,应该根据舞蹈的节奏快慢来对应选择音乐,让音乐发挥辅助性作用。音乐与舞蹈的完美融合才能体现出一致的节拍,也才能有利于节拍训练,从而深化学生对舞蹈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二)了解背景,流露真情。舞蹈教学并非局限于对学生肢体的训练,而是要让学生在理解舞蹈作品、领悟舞蹈艺术背后文化的基础上来全身心投入去演绎,这就意味着高中舞蹈教学必须注重背景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舞蹈艺术创作的背景、舞蹈所依托的文化素材,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舞蹈作品,也才能自然而然地投入感情来诠释作品。
对此,每一个舞蹈在舞姿培训前,教师都应该积极组织学生集中学习蕴含于舞蹈背后的文化知识、素材资料等。开设专门的舞蹈理论知识文化课,让学生通过上课来培养自身的舞蹈文化素养,理解舞蹈背景文化知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作品,以便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融入真情,使其表现力自然流露。
(三)鼓励创造,舞出个性。舞蹈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艺术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拘一格。不同的人由于具有不同的艺术理解能力,因此对舞蹈也必然会有不同的表现力,也正是这种不拘一格的表现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舞蹈之美,体现出一名学生的艺术天赋。因此,高中舞蹈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展示舞台,提倡学生自行表演、自我发挥。主动创新,根据自身对舞蹈的理解来创造出独特的舞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自主创造教学法,将舞蹈与音乐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来感受舞蹈中的节奏,并自行编排舞蹈,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出对舞蹈、音乐的理解,形成个性化的舞蹈表演,从而通过自我表现与自我展示的有效配合来塑造良好的舞蹈表现力。学生个性化舞姿创造与表演是学生创新能力、创造力的体现,教师要对学生出色的表现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评价,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化展示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舞蹈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
例如,高中阶段学生正值青春的热血沸腾时期,通常对街舞有着独到的热情。街舞是一种相对自由、轻松却又富有节奏感的舞蹈。为了能借助街舞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创造街舞。这样为学生播放热情奔放的音乐,让学生踏着音乐清晰的节奏和节拍來起舞,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舞蹈功底,以及对音乐的理解等自行创造街舞,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形成个性化的街舞。
(四)观察生活,融入艺术元素。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其产生并非源自人们的凭空想象,而是源于生活,是人们通过对真实的生活的观察、理解,融入艺术元素,在大胆想象创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舞姿动作。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加深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截取片段,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性加工与创造,让舞蹈表演与现实生活完美结合,以此来彰显舞蹈的表现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全身心投入到现实生活中,认真去体会生活中的小细节,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查找更多的生活化素材和资料,为学生的舞蹈提供丰富的素材背景,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舞蹈中的节奏,从而更好地融入舞蹈学习中。例如,在舞蹈《天鹅湖》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搜索网络图片、视频等或者引导学生深入实地观察天鹅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动作特点等,使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来培养自身的舞蹈表现力,以此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丰富活动,创新教法。高中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有限的课堂,而是要积极地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开办多种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让学生通过参加多种课外艺术活动,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舞蹈风格。例如,每逢元旦、中秋节等,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文化艺术活动,鼓励学生自行编排舞蹈,为活动助阵。学生可以结合节日的文化特点,并根据自身已有的舞蹈基础等来进行大胆的创造,用自己的表演来诠释舞蹈,开发自身的舞蹈表现力,通过丰富化、多元化的舞蹈表演来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
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舞蹈表现热情,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参与到文化艺术活动中。
(六)小组竞演,激励引导。舞蹈表现力是一名舞蹈者良好艺术能力、艺术表现力的体现,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有必要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为各个小组分配舞蹈编排任务,小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编出属于自己的舞蹈,通过舞蹈来充分发挥自身的表现力、表演能力,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小组竞演是一种激励式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总之,在高中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中,教师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将舞蹈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加以重视。从舞蹈艺术性学科的特点出发,不断开创全新的教学方法,采取新的教学思路,积极培养学生对舞蹈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让学生能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融入情感,投入激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展示属于自身的舞蹈舞姿,塑造他们积极的舞蹈情感。
【参考文献】
[1]易云巧.基于意境赏析的中职舞蹈教学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
[2]陈蓉.舞之以心,动之以情——浅谈舞蹈教学中舞蹈情感的培养[J].教育界,2012(20)
[3]齐福华.谈中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4)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