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林根+肖运萍+汪瑞清+吕丰娟+杜金平
摘要:为了探索花生茬秋芝麻高产高效种植方式,从轻简化播种方式入手,研究了3种轻简化播种方式在表土墒情较高及较低的两个年份对芝麻(Sesamum indicum)出苗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收获后随即撒播芝麻种子和肥料,紧接着用旋耕机旋耕一遍的轻简化播种方式能较好地保证芝麻出苗,肥料利用率较高,芝麻生长较好,能获得较高的芝麻产量及效益,在农业生产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芝麻(Sesamum indicum);花生茬;轻简化播种;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S565.2;S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2-021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2.00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芝麻(Sesamum indicum)的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芝麻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随着中国社会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因此,有必要探索一条芝麻高产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1-3]。江西是中国芝麻主产区,也是花生主产区。江西花生一般在8月中下旬即可收获,收获花生后至播种油菜等冬作物之间还有65 d左右空闲时间,这段时间光热充足,也是伏秋干旱季节,因此,很多农田在收获花生后为空闲地。由于芝麻喜高温,耐干旱,而且芝麻开花节节高,先期结果的芝麻可以先期成熟,因此赣中南地区的农民可以充分利用空闲地抢种一季秋芝麻。由于花生茬秋芝麻生育期较短,产量较低,芝麻种植户大都在花生收获时随意撒播一些芝麻种子,完全靠天生长,广种薄收,甚至是颗粒无收[4,5]。因此,有必要探索花生茬秋芝麻高产高效的轻简化播种方式,为花生茬秋芝麻高产高效的轻简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品种为金黄麻,试验地点在江西省樟树市刘公庙镇,土壤类型为红壤旱地。试验时间为2年(2012和2013年)。试验在A、B、C 3块旱地进行,每块田667 m2以上。田块A土壤背景值为:pH 5.6,全N 0.91 g/kg;水解N 86.2 mg/kg;全P 0.71 g/kg;速效磷11 mg/kg;全K 18 g/kg;速效K 33.6 mg/kg。田块B土壤背景值为pH 5.5,全N 0.85 g/kg;水解N 91.5 mg/kg;全P 0.61 g/kg;速效磷13 mg/kg;全K 13 g/kg;速效K 30.1 mg/kg。田块C土壤背景值为pH 5.0,全N 0.70 g/kg;水解N 71.6 mg/kg;全P 0.52 g/kg;速效磷13 mg/kg;全K 11g/kg;速效K 28.4 mg/kg。2012年播种时间为8月5日,收获时间为10月30日。2013年播种时间为8月3日,收获时间为10月25日。两年度播种时ABC田块表层0~10 cm,土壤含水率分别为:A2012 20.3%,B2012 19.3%,C2012 18.9%,A2013 11.3%,B2013 9.9%,C2013 10.2%。
试验设3个播种方式处理,处理1(T1):拔花生前在花生行间撒播芝麻种子和肥料,拔花生时带出的泥土敲碎覆盖芝麻,同时秸秆覆盖在泥土上,1周后移去秸秆;处理2(T2):拔花生前在花生行间撒播芝麻種子和肥料,花生收获后用犁耙横向竖向各耙一遍;处理3(T3):花生收获后随即撒播芝麻种子和肥料,紧接着用旋耕机旋耕一遍。
试验在3块田间同时进行,作为3个重复。每块田设3个处理。3个处理在3块田分别按照“1-2-3”、“2-1-3”、“1-3-2”顺序排列。考虑到田块周边被机械设备反复碾压会影响试验效果,因此,每块田每个处理选取中间部位60 m2作为小区。考虑到旋耕机耕幅2 m,小区面积设计为4 m×15 m=60 m2,其余周边地块作为保护行。播种量为0.35 kg/667 m2,播种方式为撒播,为保证撒播的均匀性,撒播时做到少量多次。处理1和处理2往返各撒一次,处理3横向纵向各撒1次。肥料种类为[N(15%)-P2O5(15%)-K2O(15%)]45%的复合肥。施肥量为15 kg/667 m2。播种1周后调查芝麻出苗情况,调查方式采用样方调查,即每个小区对角及中间各选取3个样方,每个样方1 m2调查出苗数,通过平均求得每平方米出苗数量。芝麻长至2对真叶时定苗,根据田间出苗均匀度,定苗间距大于13 cm左右(即密度较大的地方间距为13 cm,密度较小的地方不间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轻简化播种方式对芝麻出苗的影响
不同轻简化播种方式对芝麻田间出苗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不同的轻简化播种方式对芝麻田间出苗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不同的年份之间也有差异。从2012年的试验结果来看,T3处理出苗最好,出苗数量为51~60棵/m2,其次是T2处理,出苗数量为41~51棵/m2,T1处理出苗最差,出苗数量为16~23棵/m2,与其他两个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2013年的试验结果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同样是T3处理出苗最好,出苗数量为36~52棵/m2,其次是T2处理,出苗数量为13~23棵/m2,T1处理出苗最差,出苗数量为6~12棵/m2,与T3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纵观两年的试验结果可知,3种播种方式,芝麻出苗表现趋势一致,即出苗数量T3>T2>T1,各处理均表现为2012年出苗数量大于2013年出苗数量。结合两年播种时的土壤墒情,并根据田间观察可知,3种播种方式对芝麻出苗的影响主要与盖土程度及土壤湿度有关。T3处理播种方式旋耕机旋耕使得芝麻种子埋入土壤中,并充分吸潮萌发,即使在较干旱的年份(2013年),由于旋耕机能将底部墒情较好的土壤提升至表土,满足芝麻吸潮萌发,因此该处理芝麻出苗最好。T2处理播种方式,在土壤水分较好的年份(2012年)由于表层土壤墒情较好,也能较好地保证芝麻出苗;但在较干旱的年份(2013年)由于表层土壤墒情较差,T2处理即使有一定的盖土,也无法满足芝麻吸潮萌发。T1处理播种方式如果在土壤水分较好的年份(2012年),能盖上土的芝麻种子加上秸秆覆盖能吸潮萌发,但该处理很大一部分芝麻种子没盖上土或盖土量太少,种子无法吸潮萌发。因此,在墒情较好的年份(2012年)T1处理播种方式芝麻种子出苗较少,仅为16~23棵/m2。在较干旱的年份(2013年)芝麻种子几乎无法吸潮萌发,出苗量相当少,仅为6~12棵/m2。由此可见,在表层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T3和T2播种都能较好地使芝麻出苗,T1处理虽然操作简便,但出苗相对较差。在表层土壤墒情较差的情况下,T3播种基本能够保证芝麻出苗,T1播种方式虽然最简便,但芝麻几乎无法出苗。
2.2 不同轻简化播种方式对芝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轻简化播种方式对芝麻株高、始蒴部位、主茎果轴长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在株高、始蒴果部位及主茎果轴长等方面总体趋势表现为T3>T2>T1,主要由于T1处理肥料撒于地表,T2处理肥料覆盖较浅,导致肥料损失大、利用率低,因此芝麻营养生长不足,过早开花结果,且植株相对矮小,果轴相对短。T3处理撒肥后通过旋耕机旋耕,使肥料施入土壤中不同层次,肥料利用率高,能较好地满足芝麻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2012年与2013年也存在差异,总体上表现为2012年芝麻株高、始蒴部位、主茎果轴长等主要农艺性状优于2013年,主要由于2013年芝麻生长期间雨水少,干旱较严重,芝麻生长受阻。
2.3 不同輕简化播种方式对芝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轻简化播种方式对田间芝麻株数、单株蒴果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T3处理的单株蒴果数和小区株数明显大于T1和T2处理,特别是在较干旱的年份(2013年),土壤墒情较低的情况下差异更加明显。2012年T3处理单株蒴果数为49(个/株),比T2和T1处理分别多8(个/株)和19(个/株)。2013年T3处理单株蒴果数为45(个/株),比T2和T1处理分别多9(个/株)和20(个/株)。这主要是由于T1处理播种方式肥料撒于地表,T2处理播种方式肥料盖土较浅,肥料利用率低,并且在土壤墒情较低的情况下,影响芝麻对养分的吸收,导致芝麻结果少。从小区株数来看,经过定苗和部分死苗后,2012年T3处理小区株数为1 629株,比T2和T1处理分别多392和998株。2013年T3处理小区株数为1 335株,比T2和T1处理分别多606株和1 034株。这主要是受盖土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干旱年份土壤墒情较低的情况下,T2和T1处理播种方式芝麻种子很难吸潮萌发。在每蒴粒数和千粒重方面,各处理差异不明显。因此,单株蒴果数及小区株数最终决定了产量的差异。由于T3处理播种方式有利于芝麻出苗,而且肥料被旋耕施入土壤不同的深度,有利于芝麻生长对养分的吸收,因此获得了最高的芝麻产量,2012年度T3处理产量为555 kg/hm2,与其他两个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013年度T3处理产量为530 kg/hm2,与其他两个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T2处理播种方式在土壤墒情较好年份(2012年)由于芝麻出苗相对较好,而且肥料利用率相对较高,因此产量也相对较高,为448 kg/hm2,但在土壤墒情较差的年份(2013年),芝麻出苗较差,而且肥料利用率相对较低,因此产量也相对较低,为335 kg/hm2。T1处理播种方式由于芝麻出苗较差,且肥料利用率低,特别是在土壤墒情较低的年份表现更差,2012年和2013年芝麻产量分别为296和163 kg/hm2。因此T1处理播种方式虽然简便,但不利于芝麻出苗和生长,特别是在干旱年份对芝麻出苗和生长影响更大,因此产量低而不稳。T2处理播种方式在表土墒情较好的年份能较好地保证芝麻出苗和生长,但表土墒情较差的年份,无法保证芝麻出苗和生长,因此产量不稳定。T3处理播种方式受表土墒情影响较小,能较好地保证芝麻出苗和生长,产量较高且稳定。
2.4 不同轻简化播种方式的效益比较分析
不同轻简化播种方式带来的经济效益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3种播种方式经济效益表现为T3>T2>T1。在雨水较多,表土墒情较好的年份(2012年),T3与T2处理播种方式经济效益比较接近,每公顷净收益分别为4 285元和2 896元,明显大于T1处理播种方式1 192元的净收益。在雨水较少,表土墒情较差的年份(2013年),T3处理播种方式经济效益明显大于T2和T1两个处理,T3每公顷净收益比T2和T1分别多2 885元和4 929元,特别是T1处理由于播种时表土墒情较低,因此出苗较差导致计入劳动力成本后入不敷出,在不计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每公顷收益为1 971元,属于广种薄收,效益很差。纵观2年的试验结果,T1与T2处理播种方式种植风险较大,收益不稳定,T3处理播种方式收益较稳且收益较大。
3 小结
纵观上面的试验结果可知:①花生收获后随即撒播芝麻种子和肥料,紧接着用旋耕机旋耕一遍的轻简化播种方式能较好地保证芝麻出苗,肥料利用率较高,芝麻生长较好,能获得较高的芝麻产量及收益;②拔花生前在花生行间撒播芝麻种子和肥料,花生收获后横向竖向各耙一遍的轻简化播种方式在雨水相对较多,表土墒情较好的情况下芝麻出苗较好,肥料利用率相对较高,也能获得较高的芝麻产量和收益,但低于旋耕机旋耕的播种方式。在较干旱年份,表土墒情较低的情况下,芝麻出苗差,产量及效益较低;③拔花生前在花生行间撒播芝麻种子和肥料,拔花生时带出的泥土敲碎覆盖芝麻,同时秸秆覆盖在泥土上,1周后移去秸秆的轻简化播种方式,虽然很省工,但芝麻出苗及生长较差,产量及效益低,特别是干旱年份,表土墒情较低的情况下表现更差,产量很低,在计入劳动力成本后入不敷出。
参考文献:
[1] 汪瑞清,肖运萍,魏林根,等.江西秋芝麻(早稻茬)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4):43-44.
[2] 汪 强,史 敏,王本超,等.芝麻增效栽培[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何水得,付华亮,肖国涪,等.红壤旱地不同密度和施肥配方对芝麻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2):39-40.
[4] 魏林根,肖运萍,汪瑞清.芝麻高产高效轻简化耕作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5):20-21.
[5] 魏林根,肖运萍,汪瑞清,等.红壤旱地肥料配施对秋芝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