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家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7-03-26 06:30王正宇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家族思想

王正宇,王 毅

(四川外国语大学 社会科学部,重庆 400031)

“口述家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王正宇,王 毅

(四川外国语大学 社会科学部,重庆 400031)

分析“口述家史”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及意义,探讨组织实施“口述家史”活动的策略,提出要做好宣传动员、方法传授,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口述家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用

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是各级主管部门和广大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都渴望解决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与学生的相关性不强,是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务必真正与学生相关。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把“口述家史”作为课程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面向全校学生组织了两届“大学生口述家史征文比赛”。实践表明,把“口述家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能够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1 “口述家史”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1.1 具有可资借鉴的一般理论基础

尽管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较,我国口述历史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 80 年代后期或90 年代初期才出现[1],但30多年来,我国在口述历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还是取得了不少成果。近几年,除了学术界高度关注口述历史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媒体、大学生和社会上的志愿者加入到口述历史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的行列中。腾讯网文化频道和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于2014年9月启动了首届“家·春秋——大学生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面向全国大学生征集口述历史影像资料,并对拍摄提供资助[2]。这一活动经过腾讯网、新浪网等媒体的积极宣传,在全国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这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成果,为“口述家史”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奠定了可资借鉴的一般理论基础。

1.2 所写内容与学生真正相关,能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两年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把“口述家史”作为纲要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还是把它作为征文比赛的主题,学生对此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积极踊跃参与,而且态度严谨认真,完成质量也较好。与传统的实践教学相比,效果非常明显。如果说“口述家史”作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对此积极参与是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那么,学生踊跃参与面向全校的征文比赛,足以说明学生对此是真正感兴趣,因为这种比赛完全遵循自愿原则。

2014年,笔者所在学校组织了第一届征文比赛,组委会共收到2 000余份报名表,报名的学生中除了正学习纲要课的部分大一学生之外,还有众多其他年级的学生,特别是有很多研究生也报名参加了征文比赛。在征文比赛结束后进行的调查表明,学生已经不再把“口述家史”仅仅当作是老师布置的一项实践作业,更没有把它当作是负担,而是把它当作自己想要及时完成的对家庭、对后人的一份交待。

由此可以看出,凡是真正与学生相关,能让他们从中找到成就感的活动,学生是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并认真完成的。

1.3 简便易行,没有安全隐患和经费压力,学校家长都支持

从实践形式的分类来看,“口述家史”主要是由学生自主完成,属于自主实践的一种形式,但与其他自主实践形式,如分散进行的社会调查、参观体验等相比,“口述家史”的优势十分明显。首先,调研对象是家人或亲朋好友,调研地点通常是自己或亲朋好友的家中,故没有安全隐患。其次,与统一组织的参观考察相比较,它还具有简便易行、节省经费的明显优势,整个过程学生无需离校回家就可完成。虽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多次对口述人进行访谈甚至录音录像,但在通讯条件如此方便、快递业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都不是太大的障碍,学生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就可以完成。正因为如此,学校和家长都支持。

1.4 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灵活有效地进行指导,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讲座,集中进行知识普及和方法传授。其次,教师可制作较为详细的操作指南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这些资料,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体现“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一实践教学的初衷。最后,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就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普遍或个别的有效指导。通过这些途径,老师可以对学生灵活有效地进行指导,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2 把“口述家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2.1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把“口述家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引导大学生主动传承家庭(家族)记忆、传递家庭(家族)情感,培养大学生对家庭(家族)的责任意识,加深大学生对家人和家族的感情。

大学生通过深入了解家庭(家族)历史,感悟家庭(家族)兴衰,可感受到家庭(家族)中的长辈为家庭(家族)的发展与延续而付出的艰辛努力,能使其情感上受到较大的触动,从而增加对家中长辈的理解,加深对家人家族的情感。同时,懂得自己作为家庭(家族)中有知识有文化的成员,记录和整理家庭(家族)的历史并对家庭(家族)的发展和延续作出贡献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有助于培养其责任意识。

2.2 培养大学生的中国情怀

把“口述家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

把“口述家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可使大学生在记录和整理家庭(家族)历史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家训、家规,家谱、族谱等家庭(家族)文献,更深入地了解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国史、国情,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品悟家国变迁,从而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培养中国情怀。

2.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在阅读家族文献和采访家中长辈的过程中,长辈会借此机会对他们进行家风、家训、家规、族规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作为中国家族文化的构成部分,大多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中提炼出来的,比如诚信、友善、勤劳、敬业等,这些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具有一致性。因此,把“口述家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有助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实践育人之目的。

2.4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口述家史”要求学生必须根据采访对象的口述来记录和整理家庭(家族)的真实历史。要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工作,就必须对如何进行采访,如何辨别采访对象口述的内容是否准确,通过什么方式查证疑点,如何将采访对象零乱的口述内容整理成既条理清晰又忠实于口述者本意的历史档案等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这些工作有助于大学生将各门课程中学到的书本知识,如历史知识、管理知识、写作知识等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组织策划能力、沟通能力、走访调研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新一轮乡建热潮,无论是政府号召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还是建筑界更爱使用的“乡建”,抑或是更接地气的“上山下乡”,都反映了当前国人对乡村问题的高度关注,农村发展确实迎来了最好的机遇。但同时,由于此轮乡建的参与主体、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出极为复杂多元的局面,在各类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下显示度高、示范性强,更需要学界从专业角度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理性判断,否则会误导乡村实践和乡村研究的方向。论文正是基于此目的,从乡村实际需求出发评析我国乡建发展状况,以期为我国乡村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3 组织实施“口述家史”活动的策略探讨

3.1 做好动员工作

这里的动员工作,不只是简单的鼓励宣传,而是特指要精心组织讲座,通过讲座向学生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讲清楚“口述家史”对学生及其家庭的重要意义,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根据心理学常识可知,凡是学生认为真正与自己相关的活动,他们是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并努力做好的。相反,凡是学生认为并非真正与自己相关的事情,即使采取强迫措施,他们也可能是应付了事。因此,要想把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的“口述家史”开展好,取得预期效果,基本的前提是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此事对他们以及他们家庭(家族)有重大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方法上,可以先播放《客从何处来》当中的任何一段视频。视频里面讲的都是当今的名人,如易中天、马未都等人的家族传奇历史,大学生虽然知道他们的一些情况,但并不了解这些名人的传奇家史,因此看完视频后学生一定会有许多感慨。在此基础上,可以向学生提问:是否清楚自己的家史,能否讲一讲自己的家史。根据笔者两年的实践发现,现在的青年学生,多数人对自己的家史不太了解,有少数学生对自己的家史略微知道一点,而相当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家史完全不了解,也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因此,从“我从何处来”这一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发现自己还有一个应知而未知的重要问题,就可以使学生在浓厚的好奇心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参加此项活动的热情。

2)要让学生明白,普通人家的家史也是社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值得记录的,以此打消部分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的顾虑。

从笔者所在学校两年的实践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于“口述家史”的第一反应是:“我们家是普通人家,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人和事,这怎么办?”针对这种反应,老师必须讲清楚两个观点,以消除学生的顾虑。第一个观点是:未作充分了解之前先不要急于说没有内容可写。《客从何处来》当中的这些名人的传奇家史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些名人包括历史学家易中天,他未充分了解之前也是不知道自己家族还有这么多他不知道的传奇历史。要让学生先去认真了解,也许认真跟家族中的长辈聊一聊,说不定他们会讲出一些以前因各种原因不愿意给年青人讲的家族故事。第二个观点是:即使经过了解后,确定没有轰轰烈烈的传奇故事,就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家,也有值得记录的家庭(家族)故事。因为任何一个家庭(家族)都有喜怒哀乐,有兴衰曲折。只要把这些喜怒哀乐、兴衰曲折的前因后果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记录下来,就是非常好的口述历史资料,对于全面研究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社会大众特别是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对于推动我国口述史学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2 传授操作方法

1)讲解整个过程的基本步骤。

这是学生能否真正挖掘到家史素材的关键。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过程至少包括这样三个基本步骤:拟订访谈提纲、访谈(同时录音录像)、文字整理编辑。如果要提高质量,整个过程最好重复进行2~3遍。当然,重复的时候,应该在整理上次访谈内容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访谈提纲。

在讲解操作步骤时,必须强调“拟订访谈提纲”这一步是不可省略的。之所以特别提出此点,是因为很多学生的通常做法是未拟订访谈提纲就直接进行访谈,提问也非常笼统和突然,比如“×××,我们老师布置了写家史的任务,你知道我们家的家史么?请给我讲一下。”这样的访谈,让受访人感觉太突然,一时不知从何讲起,也不知道要重点讲些什么,因此,很难收集到需要的详细素材。

制订访谈提纲时,最重要的是确定主题并围绕主题设计相关问题。只有事先确定了主题,设计了提纲和问题,才能避免访谈时的漫无边际,保证口述访谈取得实际效果。[3]

2)传授访谈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家史的访谈对象一般都是家中亲人,受访者一般都能敞开心扉,所以多数情况下可以根据访谈提纲直接提问,不用讲究特别的技巧。但也有性格比较内向、观念比较传统或者不善言谈的受访者,为取得理想的访谈效果,也需要注意一些技巧。比如选择谁作为访谈对象?是单独与受访人谈话好还是亲朋好友多一些更好?什么样的谈话时机、谈话地点更为合适?是直奔主题还是从轻松愉快的家常话题开始?怎样巧妙地把谈话引到访谈主题上来?如何让受访人真实地谈出有些难为情的重要话题?

3)传授“口述家史”的文字整理写作技巧。

通过访谈收集了众多的素材之后,如何将这些素材在忠实于口述人原意的前提下整理成为主题集中、亮点突出、逻辑清晰的作品,这就涉及“口述家史”的写作技巧问题了。首先,“口述家史”的文体应该是记叙文。很多学生常常在初次写作“口述家史”作品时,将其写成了议论文或夹叙夹议,在作品中常常从整理人的角度大发感慨。作为历史资料,这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其次,应该以口述人的语气行文,即要以口述人的语气来讲故事而不是以整理人的语气来讲故事。最后,要根据一定的逻辑对采访记录重新进行整理。有的家史内容非常丰富,或者时间跨度很长,或者涉及的人物众多,或者事件曲折复杂,或者受访者讲得颠三倒四。因此,必须根据某种逻辑(要么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要么以人物关系为线索)重新进行整理,才能使作品紧扣主题,突出亮点,逻辑清晰,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整理时必须要忠实于口述人的原意。

这是口述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对于因为时间久远记忆模糊使得受访者的陈述确有错误的地方,可通过加注释的方式给以纠正,但在行文时仍然应该忠实于口述人的原意。

3.3 进行有效指导

寄希望于通过一两次大规模的讲座就让所有学生都高质量地顺利完成此项工作是不现实的,大规模的讲座只能解决比较普遍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指导数以百计的学生,这就决定了必定有学生会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或困难。所以,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特殊问题时,通过各种恰当的渠道和形式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是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若此时指导教师不能给学生有效的帮助,必定使学生失去信心和热情,最终要么放弃,要么应付了事。

4 结束语

将“口述家史”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笔者通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初步验证了这一形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初步总结了组织实施“口述家史”活动的基本步骤和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希望能有更多同行加入到这一探索中来,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好这种新的形式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作更深入系统的探讨。

[1] 陈墨.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实践与理论[J].当代电影,2010(3):51-58.

[2] 廖书曼.首届“家春秋”大学生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在京启动[EB/OL].(2014-10-23)[2016-12-20]. http://news.youth.cn/gn/201410/t20141023_5897806.htm.

[3] 李锦伟.简述高校口述历史教学过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6):43-45.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Oral Family History”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Zhengyu,WANG Yi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1,P.R.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oral family history”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probing into relevant strategie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such as the propaganda and mobilization,the instruction of methods and timely and effective guidance.

oral family history;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practical teaching;application

2017-01-10

2015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Y155644);2015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5SKS022);2015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153098)。

王正宇(1969-),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及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08- 8032(2017)01- 0001- 04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家族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HK家族崛起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小偷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