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显,刘懿,严志慧
做强做大汉中茶产业的对策
张星显,刘懿,严志慧
(汉中市茶产业办公室,陕西汉中 723000)
近年来,汉中市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汉中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就加快转型升级提出意见和建议。
茶产业;升级;发展
茶产业是汉中市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业主导产业,为汉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如何立足汉中市茶产业实际,做优做强汉中茶产业,推动汉中市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1.1 基地规模稳步扩大,产业化发展逐步形成
2015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70702hm2,其中投产园44689hm2,无性系良种茶园26413hm2,占茶园总面积的37.3%,茶叶产量4.67万t。茶园面积在6670hm2以上的县6个。面积在667hm2以上的镇41个,其中1334hm2以上的镇17个。全市一县一业、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
1.2 龙头带动明显增强,销售市场得到拓展
全市现有茶叶产销企业1872家,其中,加工企业917家,经营企业80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4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66家,其中:年产值1~2千万元企业23家,年产值2~5千万元企业20家,年产值5000万元~1亿元企业21家,年产值过亿企业2家。年加工量150t以上的清洁连续化生产企业40家,生产线80条。目前,汉中市茶企在市内开店694家,市外开店256家。建立省市级茶叶园区29个,其中省级茶叶园区6个,市级茶叶园区23个。
1.3 品牌整合卓有成效,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
汉中仙毫在国内外举办的茶博会上获得多项金奖, 2013年,汉中仙毫荣获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汉山红”牌“汉中红”连续两年蝉联北京国际茶博会红茶类特别金奖。2011年,“汉中仙毫”被评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发展力品牌”,2016年,汉中仙毫以18.99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二十强。
1.4 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
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汉中仙毫茶》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汉中仙毫茶加工技术规程》、《汉中红茶加工技术规范》、《汉中茶叶生产技术规范》,作为陕西地方标准颁布实施,使汉中市茶叶标准化生产步伐进一步加快。
1.5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效益得到提升
在抓好名优茶生产的同时,扩大中低档茶和夏秋茶的合理开发。在保持汉中绿茶为主导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市场前景看好的红茶等其他茶类,形成了绿茶、红茶、黑毛茶、砖茶和功能性茶等产品齐头并进的格局,产品结构朝着优质、有机、特色的方向发展。
1.6 茶叶增收效果显著,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全市茶叶从业人员达80多万,茶产业已成为汉中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经。2015年,全市茶农仅种茶一项,人均收入9600多元,户均收入 3.8万余元。投产茶园均收入9253元/667㎡。近几年来,茶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协调发展,与之相关的茶园观光、度假休闲、茶文化展示、茶叶采制及茶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村劳动力奇缺,茶叶采摘难,企业生产成本高。高产优质茶园、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较小,茶园基础设施差,机械化管理没有得到很好推广,茶园管理标准化程度较低。
茶叶加工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加工技术水平较低,清洁化加工发展缓慢,茶叶深加工及综合开发滞后,产业链短。龙头企业较少,整体实力和示范带动力不强。茶叶机械化应用水平不高。茶叶采摘、修剪、茶园耕作等基本靠人工,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茶叶加工机械化应用推广不高,茶叶清洁化连续化企业占比小。
汉中市产业宣传力度不够,汉茶知名度还有待提升。虽然汉中市茶叶品牌在近年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发展势头较好,但是和全国知名茶叶品牌还有一定差距,宣传力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3.1 以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为重点,建设现代茶叶基地
一是按照省市制定的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倍增计划,认准目标不动摇,进一步扩张规模,使无性系良种茶园总面积达到66700hm2以上。二是以茶叶示范园区为载体,逐步提升产业水平。以省级园区为引领,积极做好省市级现代茶叶园区建设,使省市级茶叶园区达到50个以上。三是推行标准化管理。全力做好茶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行茶叶生产加工、茶园管理、营销等标准化等技术研究及推广。
3.2 以推广茶叶全面机械化为目标,提高全市茶叶机械化水平
茶叶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栽培到采摘,从加工到贮藏、包装等都需耗费较多的劳动力,生产成本高。推行茶叶机械化,一是茶园管理机械化,重点推广茶园深耕、施肥、除草机械、茶园修剪、浇灌机械等,提高茶园管理的机械化水平。二是茶叶采摘机械化,逐渐改变茶叶采摘基本靠人工的局面,全面提高汉中市鲜叶采摘的机械应用水平。三是茶叶加工机械化,以茶叶清洁化加工厂建设和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汉中市茶叶机械化生产加工的转型升级。
3.3 以培育壮大龙头为抓手,全力提升带动能力
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竞争促发展,通过投资兴办、整体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进入汉中茶产业。加大现有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促进园区聚集和产业集群发展。今后我们的重点是择优扶持一批创新型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集中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对企业基地建设、品牌创建、设备更新等方面给予扶持,提高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
3.4 以培育公用品牌为核心,努力打造知名品牌
坚持不懈抓好茶叶品牌整合工作,加快汉中仙毫产销企业资格认定,帮助企业申报使用汉中仙毫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积极开展茶叶市场专项检查,强化汉中仙毫公用品牌的宣传推介。持续举办、参加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茶博会、推介会、论坛会,提升品牌影响力。鼓励茶叶企业在省外大中城市开设汉中仙毫品牌专营店,力争把“汉中仙毫”打造成国内驰名、国际知名的品牌。
3.5 以优化产品结构为突破口,推广“一园三季三茶”生产模式
“一园三季三茶”生产模式就是“一片茶园春夏秋三季采茶,春季重点生产绿茶、夏季重点生产红茶、秋季重点生产黑毛茶,改变以往只生产绿茶和少量红茶的生产模式”。在保持绿茶为主导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红茶、黑茶等新产品,做到茶叶资源充分有效利用。
3.6 挖掘潜力,积极开拓国内外茶叶市场
以北京马连道茶城为窗口,积极融入北京市场,稳步开拓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茶叶市场。推动茶叶企业立足本省,逐步打入西北市场,积极开拓全国茶叶市场,全面提升汉中茶叶品牌知名度。三是鼓励汉中企业茶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3.7 以开展技术培训为支撑,提升茶农科技水平
一方面,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积极引进茶叶专业人才,壮大茶叶科技队伍。深入基地、企业广泛开展茶叶专题技术培训。以汉中茶叶职业培训学校为基地,开设《茶艺师》、《茶叶加工》、《评茶员》三项专业技能培训,培训乡镇领导、村组干部、茶企员工、广大茶叶爱好者学习茶知识、普及茶文化,推动汉中市形成一个良好的茶文化氛围。 另一方面,加强与省内外茶叶学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系与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努力提高茶农科技应用水平 。
3.8 制定保障措施,加大产业投入力度
围绕汉中市茶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制定保障措施,积极争取各级项目,并整合其他涉农资金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实现产业多元化投入。重点扶持一批创新型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集中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打造茶产业新亮点,提高辐射带动力。在产业投入方面,建议省级财政每年投入全省茶产业专项资金1亿元以上。市财政每年投入茶产业专项资金500~700万元以上。各县每年也拿出200~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茶产业发展。
3.9 整合特色优势资源,推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茶叶深加工开发。积极搞好各类茶产品的研究开发,使茶产品向食品、饮品、保健品、药品等方向延伸。积极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茶旅游相融合,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和茶乡旅游业协调发展。形成一批以茶叶采制、茶园观光、茶文化展示、休闲度假为特色的茶园休闲观光示范基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
(责任编辑:蒋文倩)
S571.1
B
1006-5768(2017)01-006-03
2016-08-25
张星显,男,农业推广研究员,长期从事茶产业技术推广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