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释壁画审美视野下皖南皮影造型艺术的流变与保护探索

2017-03-25 10:30高春妍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皖南皮影戏

高春妍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道释壁画审美视野下皖南皮影造型艺术的流变与保护探索

高春妍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素有“东南邹鲁”之称的皖南地区,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根植于道释文化之中的皖南皮影造型艺术与徽剧联系紧密而深刻,较多地保留了中国传统艺术精髓,形成独特的造型意识和审美品格,地域艺术特色鲜明,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文章通过对道释壁画审美思想浸染下皖南皮影艺术发展脉络的了解,分析了这种造型艺术特点,阐述了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传承与保护提出了建议,试图让这种濒危的造型艺术重回人们的视野。

皖南皮影;造型艺术;传承;保护

【DOI】10.13867/j.cnki.1674-5442.2017.01.08

皮影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演进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得以有序传承。皖南山区地理位置相对闭塞,皮影艺术受外来影响较小,被原汁原味保存下来,地域特征明显。作为皮影艺术的道具,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吸纳古徽州道释壁画艺术造型手法和技术,其精湛的雕刻工艺在工艺美术领域独树一帜。皖南皮影造型艺术保存着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人文信息和原生民间生态,在非物质文化视野下对皖南皮影造型艺术的发掘,成为保护研究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皖南皮影造型艺术发展概况

皮影产生与原始巫术有一定关系,有关历史典籍中可以找到依据。据说汉武帝刘彻宠爱的妃子李夫人突然病故,武帝悲伤成疾,手下臣工于是想出一办法,请民间方士精心剪刻了李夫人的画像,夜晚利用烛光映出影子,武帝观之,李夫人栩栩如生,宛若再生。这个故事在《汉书》中可找到出处,民间野史也有记载,一般都认为皮影的起源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还有一种说法,张良利用影子兵退敌,至今在台湾地区和湖北一带一直视张良为皮影行当的祖师爷,每到演出前都要祭拜。皮影戏的表演有两大关键要素,一是光,二是雕刻技术和媒介的选用。中国先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现了光线沿直线行进的原理,汉代已懂得光影产生影像的现象,东汉时蔡伦发明造纸术,植物纤维纸的使用为皮影雕刻技艺发展创造了发展机遇。同时期发展迅速的民间剪纸造型艺术与皮影道具雕刻技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共享“艺术的活化石”之称。隋唐时期出现了照明工具——马灯,这一工具的使用被普遍认为与皮影的产生有直接关联,这种为挡风设计的马灯与皮影原理十分接近。另据敦煌文书记载佛教僧尼宣讲教义使用“影灯像”,通过投影佛教故事画卷辅助演讲,这可以认定是皮影戏出现的雏形。宋朝时期,皮影戏活跃在社会日常生活之中,民间称其为傀儡影子戏,在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就有这种游乐场面的描绘,宋朝都城建有专门的“瓦肆”,用来演出这类节目。这时候皮影道具在材料使用上也发生了变化,由用纸逐渐转变到用皮。影戏在当时社会民间聚会时扮演着重要角色,上至老人做寿,下至小孩过生日,一般殷实人家都要请有名的影戏班来表演。元朝时期,随着成吉思汗的铁骑开疆拓土,皮影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迎来了发展繁荣机遇。明代皮影完成两次重要历史性突破,一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艺术流派进入成熟期,皮影造型艺术的特色开始彰显。二是对外传播扩散力度进一步加强,辐射地域更加广泛。清代是皮影艺术发展高峰期,皮影造型艺术与徽剧脸谱艺术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徽班进京发展为京剧,其脸谱造型艺术在诸多方面深刻影响了皮影造型,这一时期,各种皮影流派已经形成。

皖南皮影戏相对于中国其它地方皮影戏,关注程度不高,由于山高路远等地理环境限制,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长期受到徽派文化浸染,更多地保留了民间原生文化形态。这种皮影戏起源于安徽宣城地区,通过向周边地区辐射,逐渐发展成为流行于皖南地区的地方戏剧种。当地人称它为“太平戏”,其最初目的与当地发展起来的傩戏类似,都是期盼来年风调雨顺,消灾去病。由于道具携带方便,不制约于场地,皖南皮影戏人经常是一根扁担挑着整个“剧院”四处表演。虽然皖南皮影能一担挑,但其蕴涵的中华传统文化却是丰富的,其承载的文化信息也是多元的。皖南皮影道具的造型风格具有南方文化气息,也有北方文化的影子,这种历史渊源与地域文化对于民间造型艺术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清朝中期,江南发生大瘟疫,千里无人烟,皇帝下诏从湖北、河南等地迁徙大批民众到皖南一带,荒芜多年的皖南小山村渐渐露出生机。人口增加的同时,移民也带来了当地皮影戏文化,后经过本土民间歌舞融合改良,道家、释家壁画造型艺术的长期熏陶,逐步发展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皖南皮影戏及皮影造型艺术。皮影戏表演对演出条件要求不高,田头屋场,随处可演,皮影艺人挑着一担皮影箱即可完成“巡回演出”。演出节目题材大多取材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深受百姓喜爱。皖南山区徽商豪绅,富裕望族一度纷纷重金请名师雕刻皮影影人,私养戏班,供家族娱乐消遣之用。

其后的几百年间,皖南皮影造型艺术经过吸收融合其他本土民间艺术元素,在皖南大地广为流传,兴衰沉浮,发展为中国南方特色鲜明的皮影艺术。

二、皖南皮影的造型艺术特征

皖南皮影戏表演道具承载着皖南徽派民间原生态艺术精髓,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造型风格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基因,并吸收了徽州道释画、汉画像石、佛教壁画的造型元素,造型方式洗练、夸张,色彩搭配单纯强烈,洋溢着浓郁的地域艺术魅力。

1.雕刻技艺中强调用线与轮廓式造型手法

皖南皮影注重雕刻技艺,民间艺人自制了合手的多种形状刻刀,能刻制出丰富的画面效果。雕刻有阳刻与阴刻两种,脸部雕刻一般使用阳刻,画稿只留有线条,衬以影窗,可以通过对比产生强烈视觉效果。服装和图案一般用阴刻来处理,画稿留有大片面积。两种手法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另外还有被称为“暗刻”,在皮上只刻线不透雕。人物面部造型多用实线,在处理衣服图案装饰纹样时多用虚线。线的曲折、长短、方圆等用来体现人物造型性格特征,在线的运用上力求简练,以少胜多,以虚代实。在影人形象塑造上采取平面为主的表现形式,人物造型以侧面轮廓造型为主,外轮廓呈流线型,通常只用几根线条,就把剧中生、旦、净、丑的人物性格刻画的形神兼备。夸张、变形手法巧妙运用,增强了影戏的生动性与艺术性,这些都是通过线条的变化运用来实现的,以刀代笔,将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与力有效结合,弥补了中国绘画上笔墨表现的不足,拓宽了各种人物丰富个性的表现力。

2.民间色彩搭配处理

色彩运用上,更是彰显了民间色彩搭配的大胆活泼。皖南皮影戏道具着色明快单纯,平涂着色,对比强烈,色彩的纯度与透明度较高,注重色彩构成。主要使用红、黄、绿、黑四种简单颜色排列组合及其象征表达来喻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忠诚人物以红色为主,勇敢人物以黑色为主调,白色被用来表达奸诈,狡猾人物一般使用黄色调,用色简洁但不失张扬,强烈不失和谐,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用色理念,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民间色彩。

3.皮影造型的整体性与典型性

皮影道具角色种类齐全,人物造型与徽派戏剧脸谱有很多相通之处,每个人物造型按照戏曲人物的分类模式进行设计,继承了徽州戏剧脸谱和行头的典型化造型设计理念。人物造型主要以侧面曲线表现为主,吸收借鉴其它艺术表现技巧,采取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人物造型设计一般采用侧身五分面或七分面,造型平面卡通化处理,简洁夸张,生动幽默。大胆突破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形态,在整体统一外轮廓中强化造型元素间的和谐与对比,突显人物鲜明个性。脸部造型上眼睛所占比重较大,嘴的造型较小,鼻子挺直,这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民间艺人将审美诉求与雕刻技艺完美结合的典型模式。人物整体结构造型上头大身子小,头部有意识放大,能最大限度发挥艺人雕刻技艺,丰富人物个性塑造。人物身体比例下部比上部要宽很多,这种造型便于表演操作,重心下移,给人视觉上以稳定感。人物的头、四肢与躯干分别雕刻,互不相连,用线串成一体,这种分解组合,表演起来十分自由灵巧,充分展现皮影艺术的豪放艺术品格。另外一个皮影造型表现重点是头饰,中国古代头饰是身份与地位重要标志,通过对头饰刻画渲染人物个性,映衬头部,达到审美与表现有机结合。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技艺深刻影响着皖南皮影造型艺术发展,许多皮影道具造型吸收了剪纸艺术影像造型特征,采用整体的平面二维造型。每个人物造型比例、服饰图案处理与外轮廓流线造型相得益彰,统一在整体审美的范畴里。

三、皖南皮影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皖南皮影造型艺术发展进入辉煌时期,当时从事皮影演出人员多达300余人,皮影戏箱有60多担,民间演出事业蒸蒸日上,成长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文革时期受到一定冲击,改革开放后,重新焕发生机,又开始活跃在田间地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席卷之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现代文明脚步明显加速。但同时在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领域也暴露很多问题,文化生态面临威胁,民间传统文化日渐势微,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况不容乐观,一些口授心传的文化遗传正面临失传危险,农村文化演出市场急剧萎缩,许多传统民间技艺更是陷入无法传承境地,皮影演出难以维持生计,年轻一代不愿学,存世老艺人的离世使得传承数百年的民间艺术面临消亡。皖南皮影造型艺术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以表演道具形式物化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也正遭到前所未有的毁损,因此,加强对其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迫在眉睫。

皖南皮影造型艺术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吸收其它民间艺术造型因素,锤炼了丰富的雕刻技艺,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密码,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情感,堪称民间工艺美术杰出代表。皖南皮影造型充分体现了皖南人民的审美向度,是生活与艺术的结晶。每一件皮影作品都蕴藏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基因,研究皮影造型就是要体会作品中文化艺术内涵,为传承与保护寻找有效的方法。

1.做好普查工作,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数字皮影博物馆,加大政府投入

深入皖南及周边地区,普查散落民间的皮影造型道具,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现存作品进行图像采集工作,整体录制,分类编目,建立档案,有序进行抢救性挖掘与保护。民间皖南皮影推广人何泽华在这方面已迈出重要一步,2008年仲秋,组建了皖南皮影戏曲艺术团,奔走在各乡镇之间,极力在农村推广皮影艺术。2010年开春,他利用自己平日收藏和打工收入在宣州区水东镇建立了皖南皮影艺术博物馆,收藏了自清代到建国期间皮影道具一万多件,成为持有原生态皮影道具最多的非专业机构。当然,仅靠个人努力想要传承与保护皮影传统艺术是难以实现的,政府应加大投入,一是以有效方式帮助拓展皮影戏生存空间,政府“送戏下乡”可以皮影戏方式来演出。另一方面就是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建立民办政府资助的皮影博物馆,让更多人能走进博物馆,了解皖南皮影艺术与文化,努力把皖南皮影打造成安徽本土文化的又一张名片。

2.建立有效传承机制,拓展新思路

卫星电视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将皮影艺术从演出市场逐渐逼退到收藏市场。传统皮影技艺传承走到存亡的重要关口,演出收益低,年青一辈不愿意留下来认真学习传统,宁愿选择外出打工,这对于皮影艺术的有序传承无异于雪上加霜。工作关键是建立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机制,有效多途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提高皮影艺人待遇。在制定每年政府工作计划时将皮影艺术发展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将皖南皮影保护工作纳入当地政府政绩考核,明确各级政府保护范围与任务目标。利用官方渠道宣传非遗法规,提高全体民众保护传统文化意识。积极学习与借鉴国外在非遗领域成功经验,培养一批专业的非遗保护工作队伍。

与时代同步,拓展新思路。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皮影新作品,借鉴当下流行的小品与脱口秀节目表演形式,用现代社会元素改编传统艺术,努力拓展传统皮影存在空间。走进校园,开展精彩一课——皮影艺术活动,将传承与保护的星星之火洒向孩子们心中。

3.利用现代传媒,做好推广工作

定期举办皖南皮影造型艺术展,以直观形式展现皮影文化。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功能,建立开放性皮影造型资料库。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在互联网上定期举办皮影知识讲座与造型艺术展览,在广大农村地区通过广播电视途径对非物质文化皮影造型艺术遗产进行保护宣传,让更多的人接触皮影,了解皮影,创造良好的保护非遗氛围,努力形成全社会共识。政府大力资助民间皮影戏班,在节假日进行公益性演出与研讨会,让皖南皮影传统造型艺术进入公众视野,逐渐自觉接受和保护。文化企业牵头,深入挖掘皖南皮影造型艺术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打造品牌产品,结合旅游休闲,进入流通市场创造经济效益,达到以艺养艺的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结语

皖南皮影造型艺术作为中国皮影南方流派最具特色一支,在皖南大地传承了四百多年,作为农耕文明的精神积淀,这一物化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蕴含着多种传统民族艺术元素,在丰富点缀人们生活同时,积极传播着民族精神。折射着徽州人文精神的皖南皮影艺术独具魅力,更有许多丰富内涵待挖掘整理,对于传统民族审美理念的坚守,这些浸染着道释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一脉相承,安徽金寨将军文化的优秀思想对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进行了升华与转化,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相辉映对于迫切需要这种造型艺术重新回归我们的视野有着特殊的感召与启示。

[1]朱万曙.论徽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2]魏力群.皮影之旅[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4]倪建林.装饰之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On the Evolu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Shadow Play Art in Southern Anhu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esthe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Buddhist-Taoist Mural

GAO Chun-yan
(Western Anhui University, Lu'an 237012, China)

The southern Anhui region, known as the "southeast Zoulu", has a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The shadow art in Southern Anhui rooted in Buddhism and Taoism culture closely relates to Anhui opera, which retain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form and takes unique style consciousness and aesthetic character with distinctive regional art characteristic, being a treasure of Chinese national ar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shadow art affected by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Buddhist-Taoist mur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rt characteristic, expound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heritance,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bout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and tries to make this endangered art back to people's vision.

shadow play in Southern Anhui; plastic arts; inheritance; protection

J827

A

CN22-1285(2017)053-057-05

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徽州道释壁画宗教审美及其保护研究》(2013SQRW060ZD);安徽省皖西学院2016年度教学研究项目《金寨将军文化资源转化为艺术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研究》(2016wxxy60)成果。

高春妍(1982-),女,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

(责任编辑:姜 通)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皖南皮影戏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皮影戏
“莲花壶”的造型艺术和文化蕴含
《皖南印象》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皮影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