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瑞乐
老年社区室外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措施分析
◎谢瑞乐
现阶段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随着时间推移,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但老年社区室外环境建设与老龄化程度不匹配,依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造成室外环境设计效果不理想。
老年社区 室外环境 人性化设计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转变,老年群体的情况也发生较大的改变。大部分老年人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存在对丰富价值取向与兴趣爱好和较高环境品质的要求。老年社区设计者应该将这些因素融入到设计方案中,充分满足新时代老年人的各项需求。
设计规划上,老年社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老年社区平面组合的基本单元是老人家庭套型,具有温馨的家庭氛围,可以充分保障与尊重老年人的健康心理;其次,老年人住宅套型与公共设施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满足其生理与心理的需求,如无障碍设计、防滑设计及防撞设计等;最后,老年社区室外公共环境设施满足老年人需求,方便其交往,营造良好的室外环境。同时应具备餐饮、医疗等设施,有各类应急措施。老年社区中生活的老人,在保留家庭温馨的基础上照料其生活,保证其生命安全,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救护与医治措施。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加重,老年人数量一直呈快速上升状态发展,使得我们周围因为人口老龄化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考虑到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其在饮食、住宿、交通、医疗和娱乐方面都需要特殊照顾。特别是住宿方面,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其体力状态逐渐下降,导致其活动范围减小,只能在居所附近转悠。所以在设计老年建筑时,还要考虑到老年人社交、锻炼和出行等实际问题。虽然目前我国关于老年建筑的研究已经颁布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大多是偏向于室内设计的,对于社区功能和室外环境的研究和规划相对较少。而社区功能的划分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其对生活的要求,有助于区分养老产品的同质化,达到精细化养老;而对于室外环境来说,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过小,老年人一半时间都停留在其中,却没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环境和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对生活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老年社区室外环境与普通住宅区室外环境的功能分区类似,大致可以分成以下部分:健身区、游览区、休闲区等,但老年社区设置这些功能区时大多采用普通住宅设计方法,并未针对老年人特点展开设计。接下来以老年社区交流空间人性化设计为例进行分析。
交流空间可以分成偶然与约定两种类型:第一,偶然交流空间就是人们在室外环境巧遇后随机交流的场所,这类场所具有不确定性,但设计时可以通过巧妙使用设计手法让老人不期而遇,强化老人间交流,重点在于组织与设计社区道路。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小区内部道路像树的枝干,小区入口为主干,所有人都要经过,随着深入小区人流逐渐分散,彼此相遇的概率逐渐减少。因此可以在小区入口处设置具有一定面积的小空间,方便老人彼此交流且不阻挡其他出行者。这种偶然的交流空间既能是社区入口的小广场,也能使道路旁的小空地等;第二,约定交流空间就是数个老人不约而同地前往并进行交流、游戏等活动的场所。这类场所位置固定,人流量较大,使用存在规律性,利用率较高,因此设计时应该重点关注。此处空间需要设置遮阴避雨的场所,将其与外界隔离开来。
同样环境要素内容较多,这里以道路系统为例展开人性化设计的分析。
相比于普通住宅小区的道路,老年社区道路承担着更多的功能,如安全、识别等。人性化的道路设计既能保证基本出行需求与安全,又能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户外活动。
1.车行道
老年社区内部路网结构为了减少外部车辆的干扰,应该尽量采用相对封闭式的形式。基于老年人很少使用汽车的情况,车行道可以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基础上适当收窄,将更多的土地用到老年人活动场所与绿化面积上。
2.步行道
大部分老人都喜欢散步,但老人本身存在跌倒与滑倒的风险。因此基于人性化考虑,要将大多数步行道设置在视线清楚的地方,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以及时获得帮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步行道设置成环路,通过一定的引导将老人引向目的地。此外,增加必要的辅助设施,如扶手、标志设施等。
总之,我国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对社会各层面产生影响。老年社区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与需求进行建设,在满足居住需求的基础上,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帮助与服务。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一线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1]裴刚.老龄化背景下新型老年公寓设计探索[J].建筑知识,2013(02).
[2]刘东卫,秦姗,张婧.新型老年公寓建设与设计思考[J].住宅产业,2013(11).
本文系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项目编号:16wsk137)温州老年人宜居社区环境研究。
谢瑞乐,男,硕士研究生,温州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