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晶梅,丛旭文
(长春大学 行政学院, 长春 130022)
公共行政学说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黄晶梅,丛旭文
(长春大学 行政学院, 长春 130022)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省属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渐转向应用型。为此,省属本科院校的文科课程面临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挑战。公共行政学课程组尝试以话剧为载体,授课班级全员参与,以行政学家的核心思想为元点,探讨宪政中的某一政府行为。通过时空穿梭与行政学家对话的方式,以“会聚行政理论,演绎政府行为”为主题,创新公共行政学说史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公共行政学说史;实践教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明晰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渐趋向应用型转向,这就要求地方高校中的文科课程审视教学结构设计,使其教学教育过程达到最优化。为此,公共行政学课程组以公共行政学说史的教学目标为主轴,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形成教学层次,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共同探讨交流话剧——“会聚行政理论,演绎政府行为”为网络,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产生学习公共行政学说史的兴趣。话剧是由授课班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且全员参与,互动教学在话剧中得到了完美展现,同时也标志着文科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索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公共行政学说史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与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是一个课程群[1]。根据市场对地方高校人才实践能力需求的提高,学校进行了新一轮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由此,公共行政学课程组成员在讨论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时,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公共行政学课程组成员均知晓学生掌握此门课程内容的必要性,但更深知该门课程内容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如果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全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围绕以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接受知识更容易,内容掌握更扎实,且能用行政学家的思想与理论解释当下的政府行为,引起了热议。课程组成员有的建议,以任课教师讲授为主,课前10分钟留给学生围绕某一行政学家的某一思想展开小议为辅;有的建议,以学生阅读行政学家的著作或论文后,谈著作或论文的核心观点为主,教师点评为辅……公共行政学课程组经过5次教学研讨会,最后决定进行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尝试以话剧为载体:通过时空穿梭,与行政学家之间的对话来诠释政府行为[2]。目的是让学生有节奏地动起来,这样可以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公共行政学说史的开课学期是大二秋季学期,所以课程组成员对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忧心忡忡,如果前序的课程掌握得不理想,会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程理论与实践接轨的准确度。他们能否把理论与宪政紧密相联,没有辅助的专业课知识点支撑,他们能否深刻地理解理论,能否准确地运用相应的理论和思想去解释现今政府行为[3]。虽然上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课程组成员,但同时,课程组成员又深知:大二秋季学期是学生汲取填充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研读书籍意识和习惯的关键点。所以,课程组决定先确定创新公共行政学说史课程的教学方法——选用话剧为载体,责成承担课程的教师边论证边尝试调整授课方案,此门课程的教学日历可以在教学进程中调整。
开学初,授课教师带着渐进完成教学方法改革任务走上了讲堂。她在讲授第一堂课时,以导出本门课程的内容,接先导课程政治学原理和公共行政学的知识点,有目的性地提出了5个问题,授课班级同学的踊跃回答以及回答内容的开放性令授课教师眼前一亮,更加坚定了改革此门课程教学方法的决心。因为,以话剧的形式把公共行政学说史的各位学者的思想与理论串起来,找民生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设计与政府相关的几个维度,通过行政学家的思想和理论来诠释政府行为,这既是实践教学方法上的尝试,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点。
公共行政学说史实践教学方法名称:会聚行政理论 演绎政府行为。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展现知识架构,促进教学互动。教学目的: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增强架构知识的能力,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将理论学习融入业余生活,体会探求知识的快乐。教学特色:按课班级全员参与,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公共行政学理论,尽显学生才思,提高知识的审美性。教学安排:选书、看书、写体会—筹稿—审稿—审稿总结—编剧本—排练—演出。时间安排:第1—13周读书,写读书心得(由学生自主选择某一行政学家的书籍),第14周阅稿,提炼主要观点(由话剧小组成员完成),第15周编剧本及排练(由话剧小组与演员完成),第16周上演整幕话剧。话剧工作小组是由指导老师、总策划、总导演、剧组工作成员组成。第一堂课结束后,授课教师按公共行政学说史教学方法改革的计划书内容下达了研读书籍任务。要求每位同学选择公共行政学说中提及的其中一名行政学家的作品阅读,然后写出读后感,周期为3个月。通过课下与同学的沟通,结合学生自身的优长,以自荐和学生推荐的方式,在第4次课,推出话剧的学生总策划,由学生总策划建议提名组成了话剧工作小组,话剧工作小组共7-9名学生,这些学生的才艺各不相同,有曾经参加学生大学生话剧表演的学生,有文采极佳的学生,有理论功底深厚的学生,有逻辑思维缜密的学生,有擅长灯光控制的学生……其他的学生全部作为演员参演话剧。
创新公共行政学说史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研究的成果——话剧,选用时空穿梭的方式,以历史中行政学家的思想来对话今天的政府行为。话剧题裁以近期社会民生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由4个篇章组成,每个篇章的主线是政府运用了什么理论支撑了其行政行为。通过借用行政学说史中某一行政学大师的思想和观点作为台词来演绎政府行为,阐释政府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行政行为的主体和客体由学生扮演,各角色是由学生对行政学家思想把握的程度,竞争获得。幕与幕间加入旁白,推进学生理论——实践——理论的认知。
从最初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的构思、话剧策划书的撰写、剧本的出炉到话剧的成功演出,这其中涵盖了学生对公共行政学说史这门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公共行政学课程组摸索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的历程。
(1)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话剧的特色是授课班级全员参与。由于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话剧演排中,因此,从客观上推动学生学习此门课程;鉴于对政府行为蓝本选择是社会热点焦点,从主观上调动学生好奇心理,引导他们欲了解现象本貌的元点——亟需理论知识作支撑。由此,号召所有学生凭借自己对蓝本的兴趣,浏览此门课程教材的目录,自觉主动地去找寻书籍,拓宽书上已有的理论,研读大师的其他著作,以便更好地对大师的思想体系的把握,为自己能深入其理论精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实证检验,学生的读书观后感和对话剧中角色的扮演台词的把握,学生研读书籍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授课教师感到学生求取知识的迫切性;话剧演员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剧本剧情的设定而决定。当剧本敲定后,找其与剧本相关的阅读此学者观点的同学时,他们都表现出积极主动,并且能很好地配合话剧小组认真修改自己的话剧台词,修改台词的过程,对原有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钻研。例如,某同学对巴纳德的权威接受论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2)挖掘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潜力性。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理论感兴趣,因此,存在部分学生参与热情度不高。如有些同学的想法就是考试低空飞过,不愿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这样需要总策划与指导教师沟通,擅于发现这部分学生的特长,把他们的特长与课程改革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有的学生特长是懂得如何演话剧,那么就由这些同学担任话剧的导演,由他们导演话剧。要想导演好整幕话剧,作为导演,就需要对理论有全面的掌握,客观上迫使他们不得不抓紧时间充电来填充理论知识。授课教师发现,当他们肩负导演之职后,上课听课的认真程度已是超乎想像,且在期末考试中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剧本的初审是由话剧小组中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同学负责,复审是由课程组教师负责。往往是初审后的剧本仍存在很大问题,如剧本偏离主线,只顾生活化,缺少理论性,理论与生活脱节。出现此类现象,通常是由课程组教师组织召开剧本讨论会,在充分听取剧组创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后,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剧组创作人员在修改剧本的过程中,对理论与实践的把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他们能快速找准理论与实践的契点,这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潜力是无限的。
话剧工作小组成立后,实行了岗位责任制。授课教师把权力授予担任总策划的同学。在整个话剧编排的过程中,担任总策划的同学在剧本的初稿形成、审稿修订、演员选择、排练演出学习环节,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且取得了娇人的成绩。同时,总策划也是接受课程组老师批评最多、成长最快的,最为明显的是挖掘了其驾驭全局的能力。
(3)提供了理论知识掌握的便捷方式。选择话剧这一轻松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知识掌握的便捷方式,由同学们自选自己感兴趣的理论和所欲诠释的人物思想,激发了其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剧本的编写,提升了学生对行政学理论的认知以及理论与实践契点的把握;话剧实践观感和切身体会强,使同学们从感观上更易领悟到政府与社会、市场、民众间的关系。欲厘清这些关系,需探寻其中指导政府行为的理论是什么,它的理论溯源在哪,由哪个行政学家的理论能纠偏,以避免政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话剧从学生扮演角色需求出发,推进他们更为理想地理解和掌握行政学家的观点,促使他们形成了推理明晰的逻辑方式。
(4)探索了学生架构理论知识的潜质。话剧要求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行政学家的一本书籍,写出读后感,话剧工作小组成员分成两个小组,对全班同学的读后感进行审稿。审稿要求:从读后感中提炼出行政学家理论的核心观点,其观点必须与现今政府的行为相关。每一份读后感都经过话剧小组全部成员的审阅。同时,课程组教师分工认真审阅话剧创作小组的审稿建议。首先是立论,找其共同性或其相似性;当立论不成立,遇有歧义的地方,再找回学生读后感的原稿阅读,然后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课程组老师发现话剧创作小组同学已具备架构理论知识的能力,其中个别同学的架构理论知识的潜质表现尤为突出,能较为准确地找到理论与宪政的结点。
(5)增强了学生提升团体协作的意识。鉴于话剧的时间和情境的设定,以及同学们选择行政学家书籍有个别的重叠,所以,话剧在设定时,会有角色的竞争和不同角色的承担。同学们都能服从话剧小组安排,准时参加排练,而且在其过程中为彼此提出良好的建议和协助,话剧仅用两次的排练就可以进行正式演出,这期间,让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班级的团体凝聚力,协同打造理论剧作[4]。
话剧演出后,学生的感语:在最初的最初,我们埋藏了一个信念,以我们的方式去演绎公共行政的理念,用话剧去留存珍贵大学岁月中的最美一段;一段日子过去就过去了,日子里的收获却成了时间上的永恒,留存那段与众不同的日子,直到永远;回首,一幕幕重现,徘徊于众多大师间,都想去谈,深思后,执着于自己的选择,于是,在大师的智慧与自己的混沌中纠结,挣扎着探索,慢慢地,与大师有了交流后的共鸣,才思泉涌地记下那时实实在在的收获,每一句都满载汗水和智慧;一份一份,一句一句,体味那用心写的感受,几个周末是值得的,台灯下的劳累是值得的,用心对用心,你无悔,我也无悔;忘记了有多少次的讨论,忘记了有多少次的修改,忘记了有多少次的争论,也忘记了剧本经历的怎样的命运,思路日渐明晰,剧本在艰难中问世,不敢懈怠,继续慢慢地改进;排练时的一起努力,排练时的最佳凝聚,排练时的全心投入,融洽的氛围,你感动,我也感动;那日的累,那夜的疲惫,那不知不觉就到来的天黑;这话剧带给你的,这话剧带给我的,也许是彻夜的未眠,也许是静默良久的沉思;但走过后,印在心底的,是一次攀升,是一次超越,也是一次成长。这是此门课程教改后的真实写照。
针对公共行政学说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课程组围绕理论——实践——理论升华的过程,提高理论的应用性,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教学改革的研究方法。其一,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结合。对于公共行政学说史理论的探讨,离不开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只有做到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统一,才能达到全面地了解客观事物的本貌。话剧首先对政府行为实然状态——基本表现作了如实的描述和模拟,通过政府工作人员的会议模拟,从中发现和总结政府行为的现状;然后用规范方法,结合行政学家的观点对政府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解决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对策。其二,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初始阶段,让同学们通读行政学说史书籍,找出自身感兴趣的学者及其观点,然后就感兴趣的学者,阅读大量与他有关的文献,加深对他的了解,达到对他思想的完全把握,以便更好地能运用其思想解释政府的现象。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解决民生问题,通过对热点问题的梳理与探讨,通过对热点问题的探究,究其根源,探讨政府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其三,系统分析与因素分析结合。把研究对象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去审视,即政府内部与政府外部、政府与其各组成部门间、政府与政府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对政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政府行为进行理论的探讨。话剧的场景布局是由政府组成部门间的协调会议、政府工作人员与公民间的处理事情,政府因受其外部环境影响作出决策,通过对行政学说史中人物思想的把握,借以来阐释政府各要素间的关系,力求通过学生的演绎,能更好地把握政府各因素在政府系统中作用[5]。
(2)教学改革方法的创新。其一,方法新颖。对于公共行政学说史这门课采用话剧的方式还属首创,它主要是借用学生对台词的记忆和学者角色的扮演,从而达到对公共行政学理论的掌握,因为台词的主体来自于某一行政学家的观点。其二,视角独特。对于整部话剧的布局,开场是以旁白陈述中国政府的发展历程,以民生问题为契点,托出指导政府行为的依据是行政学理论,为穿越时空与行政学大师们对话揭开政府神秘面纱作到了承接。其三,对象具体。公共行政学说史所探讨和研究的对象就是政府,为政府行为寻求理论支撑。话剧是以呈现政府的现状即政府内部成员间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社会间的关系、政府各组织部门间的关系,通过穿越时空以行政学大师的某一理论解释政府现象。其四,全员参与。班级同学全部参与到话剧的创作中,行政学者的角色都是由竞争择优选出,授课班级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演出中。此次演出的效果作为学生这门课的平时考核成绩。
(3)教学改革方法的推广。公共行政学说史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成果——话剧,给公共行政学课程组的教学思路带来了极大的思考空间。推广至公共政策学课程,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如公共政策学课程可以以国家发改委出台的阶梯性电价这一公共政策为蓝本,再现政策的流程。授课班级学生共分成4个小组,以几个家庭的用电情况为契点,从政策问题的提出、政策的制定、政策的执行以及政策的评估,把公共政策的4个环节串连起来。使学生们真切掌握了什么样的问题是公共政策问题,通过何种渠道政策才可制定出台,政策执行中所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以及运用何种方式进行政策的评估。因此,公共行政说史的实践教学方法在文科课程已得到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7.
[2] 丁煌.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0.
[3] 薛媛,顾建民.美国大学人文学科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J].高教探索,2016(4):43-46.
[4] 苑芳江,王选章.基于协同创新的教师教育改革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4):1-4.
[5] 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8):60-64.
责任编辑:刘 琳
Study on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 for Histo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urse
HUANG Jingmei, CONG Xuwen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alents training goal of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has turned to application-oriented one. Liberal curriculums are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he curriculum group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full participation of all classes, tries to use the drama as a carrier and the core thought of administrative scientists as the basis to discuss a government behavior in constitutionalism. Through time and space shuttle and dialogue with administrative scientists, with the "convergence of administration theory and interpretation of government behavior " as the theme, this paper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history course, having a good teaching effect.
liberal courses; teaching method reform; histo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2016-10-30
长春大学校级教研课题
黄晶梅(1973-),女,吉林白山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G642
A
1009-3907(2017)04-0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