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2017-03-25 04:12:25孟宪英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语言英语

孟宪英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辽宁 盘锦 124000)

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孟宪英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辽宁 盘锦 124000)

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以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为依据,摒弃了传统授课方式的弊端,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的协作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阐述了该模式给教与学带来的优势,以期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媒体;交互模式;创新实践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网络教学平台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尤其是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交互教学平台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和学的内容,更新了教和学的手段,完善了教和学的评价体系。从双向条件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以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一种多维度的链接和广泛的认知语言环境。

1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交互式语言教学是通过创造平等、课堂和谐气氛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向充分的自主信息交流,形成一个整体的、张显生命的、动态组合立体交叉的网络结构,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体现了学习主体的互动,即师生、生生互动等,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互动,如人机互动、人网互动等。

该模式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通过完成项目驱动的交际活动来学习语言。因此,交互式语言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的教学模式[2]。其理论依据如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是认知主义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具有交互性和合作性,学习是知识意义构建过程,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双向的,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有助于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自己的知识不足,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其三个基本要素分别体现了学习的协作性、学习的情境性和学习的参与性。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是以语言功能为纲, 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它的目的是提高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使语言学习中的四项技能“听、说、读、写”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习得不是一个被动的、模仿言语行为的过程, 而是主动地通过大量的语言交流从而提高掌握语言的过程。其核心就是教学过程交际化,使语言学习者最终能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

人本主义(Humanism)学习理论,重视各种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身心的发展,考虑他们的情感因素,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因此,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更加强调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学会适应变化和学会学习的思想。

2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课堂是实施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如何把课堂这一主要的学习场所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高效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与相应的技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创新,将教学内容分模块进行,以目标为导向,借助教学媒体分项实施。

2.1 词块教学

单词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我要求学生从多维度开展词汇学习,如利用构词法,增加了揣测生词的正确率。尽管词汇的数量很多,为了有效配合课堂教学,把握词与词之间的关联性反而会减少不必要的死记硬背。利用多媒体平台学习词汇,就是给单词加上声音、图像、动画等,让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减少了课堂教师听写单词的麻烦,记忆的效果会更好。并通过词入词块、词块入句、句入短篇的训练,完成认知—输入—储存—输出这一过程,帮助学生识别词块,避免生搬硬套,断章取义;通过阅读英文原著、观看英文电影或电视节目以及收听英文歌曲等具体途径,增加自然语言的输入。游戏是一种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娱乐方式,也是学生们认知学习和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和积累大量词块,增强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词块进行目的语交流的能力。

2.2 课堂讨论延伸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参与课上讨论的机会受限,爱发言的学生善于抓住每一次机会,可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往往保持沉默。除课堂讨论正常进行外,要求课堂上没有发言的学生,课后在网络平台上就课堂上提出的话题发表看法,也可以跟同学讨论,发言内容的多少视学生英语掌握的程度而定。通过这一做法,不爱发言的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一般在一学期内也会得到有效提高。笔者还不定期地对任教的医护分院15级3个班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能力与语块使用密切相关[3],通过教学平台发言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2.3 教师教学课件公开

教学课件简洁美观,图文并茂,教学线索清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弥补了课上短时知识的缺失,借助课件,他们学会重新梳理知识点,激发学习的兴趣。为此,笔者将每单元的教学课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学生根据教师上传的任务分组或独立收集资料,课上教师按照学生完成的任务给予客观评价,学生以情境再现式教学方式,及时查补课上的内容,重新梳理课上的重难点,阅读相关的背景材料。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集视觉、听觉于一体,呈现于多媒体课件中的生动视频、画面、影像及文字,给学生建立了一个形象生动的仿真语言应用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机会。教师设定浏览后的任务,让学生参与活动或进行内容补充,并给予评价,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

2.4 视听说输出训练

网络资源的视听说训练材料相当丰富,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说”是“输出”,是主动的行为;“听”是“输入”,是被动的行为。我们以朗文在线英语二级为教学内容,设定具体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采用课堂集中学习(2学时,网络教室),检验上次课完成情况,解决发现的问题(5min);布置本次课教学任务和要求,分析本次课的重难点(10min);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教师检查每个学生的作业(70min);课上重点总结和布置课后作业(5min)。课后自主学习(2学时,教室、宿舍、电子阅览室,APP),继续学习课上未完成的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随机网络监控管理(教室、办公室、家里、APP),需要对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进度、内容及质量进行随机的网络教学管理,并记录成绩。学生以完成任务作为学习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注重渗透听力预测策略的训练[4]。

2.5 教学情境设计外延

教师根据单元主题设计教学情境,选择适当的影像资料给学生播放,通过视频声音,教师将学生引入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真实情境和模拟情境两种,真实情境就是使学生身临其境,现场感知,如建立英语角。模拟情境就是使学生如临其境,凭借想象,展开联想,以获取言语直观的效果,如角色扮演。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过程,小组协作学习始终贯穿于课内外各个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设计的各项活动和任务,每一组组员各自分工负责,从搜集信息资料,到资料信息的整合、分析、交流、讨论、比较、评价,直至最后通过生动形象的模拟表演、运用游戏、讲故事、主题演示等都涉及到小组成员之间、各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交流。

2.6 实施分层教学

我们选择财经系15级新生不同专业的6个班级进行分层教学试点,通过组织英语摸底考试,按成绩从高到低把学生预编入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分别为三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A层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扎实,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外,着重在英语知识讲授和实用技能训练方面进行拓展和加深,引导学生对用词、句法、篇章的理解和运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对各学习小组(4~6人)提出任务,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答疑”;课外完成网络平台学习任务,第一学期可以参加A级考试。B层学生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工夫,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在第二学期参加A级考试。对C层学生要降低教学难度,主要补充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应付简单的交际场合,鼓励在第三学期参加A级考试。期末均进行“无纸化”考试,分别命题:A层试卷设计为量大、面广且有一定的难度,B层试卷以分层题测试为主,C层次为基本达标题,满分为100分。最后对各层次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评价,这样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通过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师生间的互动增强了。

2.7 个性化学习管理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有着明显的个性化特点,不同的学生在教学平台内容的选择和学习进度的表现上都有所不同。而学习是一种自律的行为,网络资源十分丰富,为规范管理,也为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笔者一般采用课堂集中学习(2学时,网络教室,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教师检查);课后自主学习(2学时,教室,宿舍,电子阅览室;APP);网络监控管理(随机,教室,办公室,家里,APP),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内容及质量进行随机的监管。因此,笔者会告知学生,老师会每周不定期登陆教学平台,通过电脑端和手机端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记录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每一名学生的学习信息。

2.8 考核评价方式

评价就是评定教与学的教学质量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以及学习的积极性[6]。积极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果,获得信心,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模块和终结性评价模块,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多元评价,主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手机APP或BBS功能,通过不同的反馈方式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平时测试成绩,完成作业情况,课后自主学习时长和课后自主学习单元成绩,等等。这不仅可以提高评价效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终结性评价的不足;终结性评价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高低。

我们对2015级入学的新生施行了 “无纸化”考试体制改革,建立网上试题库,施行“教考分离”制度,摒弃了以往单一考试的弊端,真正检验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9 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对接

基础英语教学是行业英语教学的选修课程,基础英语注重的是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提高,行业英语却面向社会就业岗位群,将英语技能充分融入到工作过程中。为此,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寻找行业英语的切入点,将基础英语和职场英语内容进行有效融合,训练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课堂上,教师结合切入点,就话题如打招呼、互相介绍、就医场景、健康方面等以小组进行对话,组间进行评价,未完成的小组,课后继续收集资料编对话,下次课表演或把对话录屏放到网络平台上,供其他小组和老师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对今后进入职场的认识和自身素养的提高。

3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3.1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

现代英语教学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该模式变更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支配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主动权,学会与他人分工协作,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网上讨论区、BBS、Q群、微信等手段,选择最佳的学习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作为主体的学生对学习的认知不再是过多地依赖于教师教学,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他们可以随时向同学发帖子求助,也可以通过Q群、微信或邮箱把问题发给任课教师。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一的接受者,而是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对学习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提取,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做使得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得到了发展。

3.2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互动模式的英语课上,利用各种多媒体途径,创设形式各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可能,学生对语言的使用机会大大增加,模拟的、类似母语学习的自然语言学习环境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运用“脑、眼、口、手”四动,在交流中展示自我,增强自信,体验成功,激发学好语言的动力,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由“不想学”到“我要学”,积极发言,不断提高语言使用的能力,主动合作探究学习。

3.3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创新力是一个人思维方式的改变和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新奇想法的心理过程。这一心理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同时,应注重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优点以及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时鼓励,使他们的主动学习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允许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再创造欲望。该模式推动了教师角色的改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促进者”,从“严格的管理者”到“灵活的组织者”,从“经验积累者”到“行动研究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和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说“不”,从而让学生学会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4 结语

总之,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其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教师采取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群体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纠正、互相促进、互相创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体验学习乐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把传统的传授知识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施行时空外延的教学实践,实现了教与学的交互性、互动性、多向性、变通性和独立性,共享网络资源,优势互补,构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机立体交叉式的互动学习环境,从而达到实现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1] 曾梅芳.双向互动教学法[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2):35-36.

[2] 张雪梅.有利于学习者会话的因素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8): 22-23.

[3] 彭雪梅.“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J].职业技术,2009(11): 41-42.

[4] 李新利.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英语测试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2):100-103.

[5] 张鑫.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6] 陈静.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建构[J].海外英语,2014(4):33-34.

[7]李丹丹,张志伟,韩伟.软件仿真平台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545-247.

责任编辑:刘 琳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Network Platform

MENG Xianying

(Basic Department, Panj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anjin 124010, China)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is a new mode based on the network platform.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this mode is implanted by abandon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ways.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of this mode stimulates the students’ desire to study on their ow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training of their thought and the ability of their self-stud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periority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hoping to truly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language abilit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dia; interactive mode; innovative practice

2016-12-20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重点立项课题(WYZD150089)

孟宪英(196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应用学和英语教学研究。

G642

A

1009-3907(2017)04-0076-04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语言英语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读英语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我有我语言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