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鹏雁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2--01
引言
近年来多种呼吸道传染疾病相继出现。且在早期, 其病理无法找到, 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特点及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咳嗽、流涕、头痛、全身无力等。其传染途径都是飞沫经呼吸道传染, 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传染。一旦发现, 就必须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以及消毒对其进行控制。所以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及技能,及时准确采取相应隔离防护及护理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防防治要点进行分析与讨论。4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从6~55岁;其住院时间为2~47d。
1.2 临床表现
以上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患者38例,其百分比为100%,体温波动是在37.8~41.2°C;其中咳嗽患者34例,其百分比为89.5%;呼吸急促患者9例,其百分比为23.7%;伴有腹泻或呕吐的患者有7例,其百分比为18.4%;其中还有1例患者为重症患者,伴有低氧血症。
1.3 感染控制措施
1.3.1 通风管理
1)通风方式: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
2)通风原理与要求
①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通过使用通风设备促使空气置换及引发空气流动。机械通风要求所有的门窗都关闭,每小时换气次数要保持至少12次。
②自然通风:在自然通风的预防空气传播病房,空气应该从患者医疗区域流向无人通道。自然通风要求:保持门窗开向带有开放窗户的通风良好的走廊;确保包括走廊在内的周围区域通风良好,以保证能迅速稀释从患者房间流出的空气。将病床放在靠近外部墙面和开放窗户的位置。
1.3.2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预防措施
1)人流管理
医院门诊入口处应在大门口设立一个前台专门为患者发放口罩,并引导患者进行指定发热诊断筛查区域进行就诊,以防在此过程中交叉传染给其他前来就诊的患者或工作人员。遇到那些需要住院观察的患者应由门诊护士专门护送至隔离病房。
2)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飞沫隔离适用于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冠状病毒相关的SARS等疾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隔离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①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单间隔离,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同一病房。
②应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
③可能的情况下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距离保持在1m以上,探视者戴外科口罩。
3)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空气隔离适用于已经确诊或可疑的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麻疹等。预防经空气传播的疾病需要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空气隔离措施。空气隔离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患者应安置在负压病房内,一间负压病房安排一个患者,无条件时可安排同种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于同一房间;诊疗工作应有计划,集中治疗护理,减少出入频率。
②没有负压病房时,应将患者安置在独立的、通风良好的隔离区域内,达到区域隔离预防的要求。单间隔离病房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米,不同种传染患者应分室安置,严格空气消毒;各区安装符合手卫生要求的手卫生设施。
③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④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1.4 护理措施
1.4.1 病情监护
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及生命特征,主要包括持续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监测以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等。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咳痰性质以及痰液的颜色,观察是否存在口唇发绀、水电解质紊乱等,及时对症治疗。如患者的体温在38℃以上,应立即进行物理降温,同时遵医嘱予以解热镇痛药物等。如患者存在呼吸衰竭或者低氧血症时,应立即予以吸氧、机械通气或者无创通气等,并实施通气相关护理。
1.4.2 稳定期护理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保证睡眠及休息时间,适量进行锻炼,多食新鲜蔬果以及富含营养的食物。同时,应针对并发症情况予以对症治疗及护理,并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解除其不良情绪,促进康复。
讨论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很复杂性,应该注重病人的护理和传染的控制,加强医院的隔离处理和消毒防护,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诊治和防护措施的培训,加强医院传染控制的监督和管理。
1)院内感染控制体现在落实流程,一方面是靠医务人员的自觉性,一方面是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識,但重要的还在于管理人员的督促和检查,有效地质量控制是保证消毒隔离到位的关键。
2)针对隔离病区收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病情轻的特点,医务人员易产生麻痹思想,及时纠正医务人员对防护不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发热筛查病人病原结果未回报前,有潜在确诊病人存在时,降低了院内感染的风险;所以做好院内感染控制也是保护医务人员和筛查者的安全,保证医务人员和筛查者治疗环境安全,也是社会稳定重要因素。
3)设立科室防护监督员,对个人防护起到了监督和指导作用;专职消毒员保证了各区域域的消毒到位;加强了院内感染的全面控制,使院内感染各环节的问题能够快速有效落实,保证了院内感染控制质量。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隆平 张晓均 张余,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40-542
[2]金伟斌,卢建华,吴建国,基于健康管理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社区防控策略[J],医学与社会,2011,24(2):49-51
[3]袁飞,姚敏芳,浅谈学校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控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11):57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