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亚玲 努尔比亚·阿不来提 童玲
【中图分类号】R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2--01
高血压组作为终身性控制病症之一,其病因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不过多项研究指出生活饮食的不良,高压力心理状态以及遗传因素均可造成高血压;临床中对本病的治疗多采取药物降压控制及饮食限制调整为主[1];对于病情延展限制而言更需科学的预防与血压控制。为提高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本文回顾本院2016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资料,在用药期辅助綜合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得到患者认可。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本院本院2016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3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4.36±5.24岁,女性42例,男性51例,患者经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高血压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82±0.85年。依据患者治疗护理差异化分组观察,对照组46例,经开展常规降压用药治疗,观察组47例,在用药期辅助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基础资料统计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全部高血压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常规血压监测,并针对患者机体状态做药物控制治疗,分发《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进行相关疾病知识自学教育;观察组患者则在用药期辅助综合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指导:结合患者自身需求进行个体化健康知识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让患者作为疾病基础知识,认识饮食、运动、生活的健康重要意义,正确认识血压监测知识。②生活干预护理:细致讲解饮食控制与血压水平的相关影响,显著饮酒,油脂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做好饮食营养监督指导,建议患者使用富含纤维素、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食物,控制食盐量和每餐进食量。③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全面证实心理因素对血压波动的不良影响,采取柔和、耐心的态度与言语进进行鼓励安慰,缓解负面心理情绪,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结合家庭、社会的支持来提高患者自身疾病控制信心;④运动护理:鼓励并尽量说服患者自主进行适当运动,并告知患者正确运动的方式及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血压指标控制情况,结合健康知识、行为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自身饮食控制合格率,高血压疾病知识,对血压测量及锻炼方式的知晓率,评估遵医行为。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压水平变化
观察组患者在经治疗护理之后收缩压为129.13±9.18mmHg,舒张压为82.58±9.54mmHg;对照组患者在经治疗护理之后收缩压为138.07±10.36mmHg,舒张压为88.91±9.72mmHg;观察组患者在血压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行为评估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合格率、高血压疾病知识、对血压测量及锻炼方式的知晓率、遵医行为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作为当前国内常见疾病,其病理因素复杂,多项研究认为高血压主要受心理因素、饮食因素、生活损害性因素以及遗传因素息息相关[2];现代医疗对此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多采取终身性控制为主,针对患者高危发病因素进行预防性控制,并结合降压药物来延缓病情的进展恶化[3]。不过在长期的血压控制中,药物的效用会不断弱化,且对机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反应,因此有学者推荐通过干预患高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护理控制,来达到减少血压波动病变发生率,预后高血压事件[4]。
而本院针对高血压患者病情特点,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达到合理控制血压水平,提升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掌握健康知识,尤其在患者自我血压监测方面以及遵医行为均得到明显提升,成为控制高血压病的最有效途径。通过个体化、科学的疾病知识及防护知识教育,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危害,认识各类高血压潜在风险,纠正自身行为,达到高质量血压控制,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开展护理干预进行高血压治疗效果确切,提升患者自身治疗依从性,改善血压水平,形成高质量的血压控制。
参考文献
[1]蔡中敏.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
[2]张月仙.护理干预在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51-52.
[3]刘艳客,何金爱,余健等.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9,30(12):1938-1939.
[4]韦柳丽,黄金姣,卢雪梅等.护理干预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505-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