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17-03-25 15:55李艳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脑外伤康复训练康复

李艳

【中图分类号】R6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2--01

受建筑施工、车祸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脑外伤在临床较为常见。虽然临床对于该症的治疗已较为完善,实现对死亡率的有效控制,但结合实际可以发现,该类患者恢复后均存在有不同程度功能损伤,影响到患者预后生活[1]。为实现对疗效的全面提升,我院将康复护理干预运用于该类患者恢复期间,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本院于2016年1月至12月所接诊的脑外伤患者中按照盲选原则选取96例,随机将其中48例分为观察组,在恢复期间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而另外48例患者,则按照常规方式护理。对照组中存在有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在27—56岁,中值在(43.25±1.87),已发生脑外伤5—11月,均值在(7.84±1.05)月。观察组中则存在有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在25—59岁,中值在(45.87±1.58),已发生脑外伤8—12月,均值在(7.84±1.05)月。在患病时间、性别等层面对比可以发现,两组患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康复过程中仅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指导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等。观察组在恢复期间则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一般康复护理。首先,需要做好对患侧肢体的保护工作,防止上肢出现过度弯曲,下肢出现伸展过度的情况。帮助患者采用伸腿、左右摆动、床上翻身等方式进行常规训练,3次/d,早、中、晚各进行一次。进行站立、坐位等康复训练时,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在护理人员或者家属陪同的情况下于平衡杠内训练,结合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量。在行走过程中,需防止出现膝反张的情况[2]。

(2)心理护理。受病症影响,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长时间受家属照顾,出于对自身恢复情况的担忧,不愿成为家人负担。在康复过程中,该类患者多数均存在有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在加上对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的担忧,患者心力压力更大。为此,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观察,针对存在有自我价值感降低、食欲不振、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严重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在未治疗期间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帮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3]。

(3)认知训练。认知功能损伤将对患者预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护理中需指导家属积极引导患者回想以前发生的事情,通过回忆的方式实现对记忆力的有效改善。与此同时,可以使用其他方式帮助患者提高记忆能力,比如定时器、日历等,病房设置应尽量简化,指导其使用醒目标志物寻找常用物品。合理利用电脑游戏,借助各游戏画面对患者视觉、听觉等感官进行刺激,同样可以起到促进患者恢复的作用。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侧重对日常生活行为进行锻炼,包括更衣、进食、上厕所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自主生活的能力。在穿衣服时,辅助患者完成患侧穿着,健侧则需要鼓励患者自行完成。衣物以纯棉、宽松类为主。在上下楼梯时,需在家属陪同下进行[4]。

(5)常见并发症护理。结合临床实际可以发现,关节痉挛在该类患者康复中极为常见。在日常活动中需多关节活动量加以控制,不得超过正常量60%,当关节出现不适感时,需马上停止活动。在对肩部并发症预防中,静脉输液时应尽量选择健侧。在进行翻身等活动时,更需要做好对肩部保护工作,禁止出现过度背伸等情况。另一方面,为防止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深静脉血栓,需要尽早对患者患侧肢体等进行康复训练,并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使使得静脉血液回流,实现对该类并发症的有效预防。

(6)饮食指导。在脑外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饮食护理同样需要加以重视。合理的饮食搭配能确保患者营养供应的充足性,对于增加康复训练效果同样具备重要作用。日常饮食中,需增加患者摄入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减少对以辛辣、油腻食物为代表的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量。同时需要对鼓励患者增加维生素丰富类食物的摄入量,可起到增加患者免疫力的作用,对于预防术后感染同样有积极意义。

1.3 观察指标[5]。借助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包括神经损伤情况、运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分析,采用(x±s)对计量数据进行表示,行t检测,若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可以发现,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三方面指标上均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为(10.21±1.58),对照组为(15.84±1.77),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为(60.68±1.25),对照组为(47.87±1.97),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6.57±1.76).对照组为(33.58±1.48),三项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外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一般要比脑卒中患者长。该类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会表现出部分自然恢复的能力,主要因受损部位水肿缓慢消失所致,在血肿消失后,部分侧支循环得到恢复,促使部分神经细胞恢复活性。中枢神经具备一定可塑性与重建性,但该恢复过程极为缓慢,必须要借助有效护理措施下,帮助脑外伤患者部分受损功能进行恢复,实现对生活质量的改善。结合临床研究可以发现,在康复训练中,围绕使患者学习、再学习的方式,可帮助受损部分脑细胞轴突在短时间内出现“芽生”,并促使健侧脑细胞功能代偿与重组,将脑细胞可塑性发挥到最大。结合杜远生等专家[6]的研究可以发现,在脑外伤发生后6个月左右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可帮助患者在病程12个月内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基本不影响到日常生活。由此可见,为全面确保该类患者健康,康复训练需要尽早进行。针对部分在伤后未及时接受康复护理治疗的患者,在恢复期间给予有效康复训练,同样能起到促使其各项功能恢复的作用。

因该类患者恢复期较长,多数患者因害怕成为家庭累赘,在治疗中多伴随有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导致其与康复训练的配合程度降低,更会对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在预后尽早接触社会,恢复正常生活。针对这一情况,在康复训练中,更需要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实现对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的有效环境,帮助患者认识到该训练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因脑外伤患者肢体恢复所需要时间较长,康复训练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多数患者在治疗中因未见到疗效,会产生一定抵触心理,甚至会放弃康复治療。护理中,家属以及护理人员需详细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并及时给予患者鼓励。

在本次治疗中,我院就将康复护理干预运用于48例患者治疗中,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各方面对比可以发现,康复护理干预能起到对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外伤患者恢复期间具备极强适用性与有效性,值得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谢家兴,张小年,魏娜等.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②[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8):780-782.

[2] 谢家兴,张红云,张小年等.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C].//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2012:108-111.

[3] 梁莉丹,陈翔,刘一苇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恢复期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C].//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2:390-390.

猜你喜欢
脑外伤康复训练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