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
【中图分类号】R656.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2--01
一、胃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
好发育胃窦部、胃小弯以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比较少。早期胃癌,不论范围大小,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以及粘膜下层,可分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三型。中晚期胃癌也称进展型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或者全层,经常有转移。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病人在胃切除后,胃容量明显减少,胃的存储和消化功能明显降低,病人可能出现食量小,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等一系列小胃综合症。因此外科术后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饮食护理在胃切除后是一项极重要的护理内容,大多数胃癌病人病人早期为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部胀痛,食欲减退或有上腹部不适感等。营养不良是癌症病人恶液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胃癌病人加强营养以及饮食护理治疗非常必要。饮食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饮食可调节患者的心情,增进饮食,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使患者在治疗的前,中,后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完成治疗周期。
二、术后的饮食护理
少食多餐,胃大部切除的病人宜少食多餐,每天进餐6—7次,定时定量进餐可以使胃内不空不用,也可以逐步适应残胃的消化功能。少食多餐应是胃癌切除后病人的重要饮食制度。
干稀分食,为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进餐时只吃较干食物,不喝水,可以在进餐30分钟以后喝水,从而避免食物被快速冲入小肠,并能缓慢通过小肠,并促进食物的进一步吸收。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预防倾倒综合症。逐步增加食量和食物种类,病人应从术后的流食、半流食逐步转为软食或普通膳食,并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增多花样,提高病人的食欲,有助于病人的康复。营养均衡化:食品宜多样化,避免偏食,平日里荤素搭配为好,饮食以细、软、易于消化为主,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对于低血糖患者:患者必须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宜用石斛茶、米仁粥、茯苓饼,饭后宜平卧休息。对于腹泻患者:应该选用海蛾、鲨鱼、多次海盘车、扁豆、栗子、石榴、莲子、芡实、青鱼等食物为好。对于出血黑患者:应该选用淡菜、橡皮鱼、海鱼、金针菜、蜂蜜、荠菜、香蕉、橄榄、乌梅。对于胃窦癌,尤其是溃疡型的一定要给予软食或半流食,食物不易过冷过热,温度是变化容易引起胃粘膜血管的变化而造成出血。必须禁忌烟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可能刺激胃部蠕动和痉挛,增加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感等。 对于贲门癌或幽门癌引起梗阻的病人,尽可能的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果汁加糖维生素,可以参考食管癌病人的饮食配膳。由于胃癌恶性生长消耗体内大量营养素,同进影响正常的消化系统功能,很容易造成病人营养不良。所以胃癌病人膳食中要尽量补充大量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热能,使病人能有较好的体质接受手术治疗和术后的其它辅助治疗。对于手术病人的饮食已另有所述,这里仅对胃癌切除后的病人饮食给予具体指导:病人在胃肿瘤切除后,胃的容积大大减少,胃的贮存和消化功能大大降低,病人可能引起良量小、营养不忍受和缺铁性贫血等一系列小胃综合症。一些病人甚至引起生。紊乱,严重影响消化功能。
胃癌患者有饮食禁忌1、禁食霉变或腐烂变质的食物。2、禁高盐饮食。3、禁食过度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4、禁忌烟酒。5、手术以后的病人忌进牛奶、糖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以防发生倾倒综合征。6、少吃或不吃熏烤的食品及过度腌制的蔬菜。7、忌食辛香走窜的食品,如香菜、孜然、胡椒、辣椒、葱、芥末、蒜等。 8、肥腻生痰食品:如肥肉、肥鸡、肥鸭、各种甜食(含糖量较高的)、奶油、奶酪等。 9、中医传统认为的“发”物:如羊肉、無鳞鱼、猪头肉、动物内脏、虾蟹等海产品、公鸡、狗肉、蚕蛹等。10、忌吸烟和喝酒,烟酒只能使疾病进展得更快,有百害而无一利。胃癌病人术后体内可能还是会存在一定的残余癌细胞,所以术后也不可以马虎大意,术后更应该积极护理和治疗,不让其复发。术后进行中医中药辅助治疗
能有效促进康复,并预防疾病的复发及转移。
小结:
合理饮食与胃癌术后病人的康复有密切的关系,机体组织从创伤哦组织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胃癌病人确诊后除了确定治疗方案外,术后的饮食调节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饮食调节改变病人的食欲,从而增强病人身体的抵抗能力,使胃癌术后的饮食调整从根本帮助到治疗效果。合理的饮食护理可以明显改善癌症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增强免疫力每减少继发感染,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术后的合理饮食指导,让病人顺利康复,并不发生其他并发症是术后的饮食护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
参考文献
[1]马小兰、胃部分切除术的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9,6(22)
[2]兰秀芳、胃癌术后的饮食护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2)
[3]郝云霞、癌症化疗病人的消化系统症状以及饮食护理对策[J],职业与健康 2006
[4]刘俊、唐进华、老年肿瘤病人化疗的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