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2017-03-25 11:50郭长兰
甘肃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美术教学校本

郭长兰

【关键词】 农村;美术教学;资源;民间艺术;校本

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3—0069—01

新课改进行到今天,仍有一些农村初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地注重学生文化课成绩,且不按课时开美术课,美术课教师缺乏专业基础,学生除了照着课本临摹,就是自己随便画一画。课堂上没有示范,没有互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都受到了严重的约束。我们全力倡导素质教育,因此,越是农村的孩子,就越要通过美术教育让他们学会发现美、识别美、体验美,学会用美好的心态面对人生,学会用美好的行为创造人生。那么,作为农村初中美术教师,该如何利用农村独特的优势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术教育呢?

一、利用民间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熟悉农村的人都知道,那些田野里的稻草人、炕头上的绣花枕头、中秋节的大锅盔、窗户上的剪纸画、有趣的彩绘鹅卵石、生动的小面人、罕见的九曲黄河灯、欢腾的舞狮表演、新媳妇的红盖头和绣花鞋,每一样都是美术教育的有用资源。生活是最有效的学习。淳朴的民间艺术带给我们独特的艺术氛围,这是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足够用心,还怕上不好美术课吗?比如,我们在上《色彩的对比》一课时,教材中列举出了荷花色彩渐变的图片。我们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到农户家的果园里仔细地观察桃花花瓣,甚至采回桃花花瓣,在上课时和教材内容作比较。

二、利用独特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智慧的美术课不在于孩子会不会画画或有其他特长,而在于孩子在学习中是否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从自己做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愉悦、学习的乐趣。我们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对农村美景的欣赏、体验中拥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有些美术教师常犯的错误就是身在美中不知美。我们应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来到天地间,用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开阔他们眼界,丰富他们的生活,让孩子们用愉快的心情去欣赏农村美景,从而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景物入手展开美术体验。孩子们喜欢哪处美景我们就到哪处欣赏。孩子们对哪处景色有兴趣,我们就到哪处景色中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这样,孩子们画出来的画就会具体、生动、有个性、有生命力。让学生把生活中的风景带进美术课,就是美术教学的重大收获,这样的收获里饱含孩子们品尝生活的愉快和乐趣。

三、装扮田园情趣,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农村老师的美术课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农村学生的美术课堂也不应仅限于学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我们何不把美术课搬进农民家中,和学生一起装扮田园情趣呢?春风吹拂着鸢尾,夏阳普照着紫苏,秋天盛开的菊花,冬日惹人的一品红,我们何不按不同四季的更替,将他们摆放在厨房周围呢?我们何不选用一些木质、藤艺的家具,用简单的造型和圆滑的曲线营造出质朴的田园气息呢?我们何不在居室墙角摆放一个铁艺屏风并以绿树、海棠、月季掩映,让厨房多一分花园般的景致呢?

还有,妈妈绣的十字绣,奶奶珍藏的绣花鞋,湿地里摇曳的芦苇花,孩子的豆画、玉米叶子画、毛线画、牙刷印画,还有谷穗、苞谷棒子、吊葫芦、陶罐和手工灯笼等等,散发天然的亲和力和农村气息,体现珍贵的美术教学价值,这些都是农村孩子最熟悉、最喜爱、最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只要教师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用于家居装扮中,让活动充满探索与快乐,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四、开发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形成特有的美术课程形式

根据本校的特点,结合农村的实际,学校可尝试开发乡土美术校本课程,让美术教师深入到农村采风,对民间美术进行搜集和挖掘,把适合教学的内容作为校本教材引进课堂。让农村孩子在熟悉的生活中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他们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之情,这是农村美术教育的另一途径。

农村教师特别需要通过编写乡土美术校本教材让独具特色的乡土艺术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校的美术课堂,使学生从熟知的乡土文化中感受家乡的美。运用乡土美术校本教材可以以自然环境为创作引导,开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鼓勵学生们就地取材,培养学生有效开发、利用家乡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美术教学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