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艳
【中图分类号】R7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2-0-01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是指在目标肌肉的对应皮肤表面放置电极,采集患者肌电信号,再通过一定渠道反馈给患者,患者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对肌肉活动进行控制[1]。为了探讨分析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选取的患者均符合相关脑梗死的临床指标,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未有精神病患者,病程范围均为1到12个月。26例实验组患者中22例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41到72岁,平均年龄为(56.5±14.1)岁;26例对照组患者中21例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42到73岁,平均年龄为(57.8±13.8)岁。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例如吞咽训练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以及食管上段括约肌开放情况。
常规训练内容主要有口颜面功能的训练、感觉刺激、电刺激、导管球囊扩张术以及吞咽功能训练等[2]。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方法为使患者端坐,处于放松状态,保持平静呼吸,放松颌下,使患者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吞咽唾液,连续五次,观察记录患者的波形和波峰值,取平均值为目标值,之后使患者用力吞咽唾液,从低目标值开始,逐渐提高,最后使患者用力吞咽并屏住呼吸2到3秒。
1.3 评价方法
1.3.1 通过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的总体评价。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量表主要分为7个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分别对应1到7分,分数越高代表吞咽功能越好。
1.3.2 通过吞咽造影检查对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食管上段的开放情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利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以及食管上段括约肌开放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相应训练后,实验组吞咽障碍患者食管上段完全开放例数为21例,5例患者未完全开放,对照组食管上段完全开放例数为18例,8例患者未完全开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后,对照组吞咽障碍患者的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分数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患者发生脑梗死后,出现神经性的吞咽障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但这种由脑梗死引起的吞咽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患者出现脱水以及吸入性肺炎等众多并发症,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神经性吞咽障碍主要体现在患者咽部肌肉活动的延迟,食管上段括约肌无法完全开放,导致出现机体内有食物滞留现象,吞咽活动与机体气道之间失去了平衡等。常规的治疗内容主要有口颜面功能的训练、感觉刺激、电刺激以及吞咽训练等。
将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与吞咽训练结合运用在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能够更加直接准确的了解患者的吞咽活动情况,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过程中运用多种吞咽动作方式,设定了的合理目标值,循序渐进,逐渐递增,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适应训练。另外,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能讲患者进行吞咽的波形图进行记录,更加直接和形象化,也利于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治疗。
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治疗前两组患者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以及食管上段括约肌开放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相应训练后,实验组吞咽障碍患者食管上段完全开放例数为21例,5例患者未完全开放,对照组食管上段完全开放例数为18例,8例患者未完全开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后,对照组吞咽障碍患者的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分数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管上段括约肌开放情况,恢复吞咽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志明,黄茂雄,李建延等.生物反馈治疗理论与吞咽障碍生物反馈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796-798.
[2]窦祖林,兰月,万桂芳.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及其进展.中华物理医学与杂志,2006;28;78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