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儿化现象的当代流变

2017-03-25 22:00张金秋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流失变异

张金秋

摘要:儿化现象是北京方言的特点之一,不仅是一种语音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词汇、语法现象。儿化现象形成于近代,是由北京地区的口语发展成为民族共同语之后自然形成的一种语音语法习惯,被北京地区的人们所熟知并广泛使用。建国之后,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以及社会生活等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北京话的儿化现象不断流变,无论是从语音角度还是词汇语法的角度都在逐渐消失和变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受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影响,同时也是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对于语言发展影响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北京话;儿化词;流失;变异

一、儿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

北京话的儿化现象产生于近代,是由北京地区人们的口语习惯语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语音方面表现为词汇末尾的卷舌儿化韵,在词汇、语法方面表现为词汇末尾的儿化語素“儿”,具有区别词汇意义等作用。儿化现象最初形成之时,仅存在于人们的口语之中,通过语音表达一种亲切之感,通过是否增加末尾儿化来区别不同的词汇意义。随着儿化现象的不断发展和书面语的广泛运用,儿化现象被收录到普通话规范当中,既作为一种普通话音变现象同时也具有语法构词意义的特殊用法。随着建国之后普通话的规范和20世纪80年代推广普通话的活动,儿化现象逐渐被接受并得到推广和发展,但同时也是因为普通话的广泛使用,儿化现象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着流变。这既是由于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其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对其造成的巨大冲击。

二、当代北京话儿化现象的分析

以双音节词词尾儿化为例,调查当今社会当中北京地区人们对于儿化现象的使用情况。笔者由于自身所处地域环境限制,只能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部分北京地区人员进行调研,故调查结果只能反映部分情况。参与调研的人群主要是20-50岁的北京群众。调查问卷分为三类词语:分别是《现代汉语词典》要求儿化的词语,如半道儿、门洞儿等;《普通话实施纲要》要求儿化的词语,如墨水儿、冒牌儿等;北京话儿化词语,如磕绊儿、打杂儿、橱柜儿等。此次调查中,20-30岁的年轻人中“老北京人”占46.43%,“新北京人”占39.29%;30岁以上的“老北京人”占82.35%,“新北京人”占11.76%。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儿化词的使用上,无论年龄还是新老差异,对于儿化词的使用都在83%-86%左右,而对于第三类北京话儿化词的使用,年龄和新老北京人的差异则明显的显现出来。20-30岁的青年人儿化词的使用率使67.5%,其中橱柜儿、磕绊儿的儿化词使用率均低于50%,只有39.29%和21.43%;30岁以上的中年人儿化词的总体使用率是81.19%,其中橱柜儿的使用率虽然排在最低,但也达到70.59%。

根据以上数据可见,对于北京话儿化词的使用率,正在随着出生年份的不断延后而逐渐降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1985年以后出生的人,无论是“老北京人”还是“新北京人”,对于儿化词的使用都远不如以前,北京话儿化现象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而产生当代流变。

三、儿化现象的流变

(一)流失的原因

1.社会因素

21世纪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网络语体的兴盛让人猝不及防,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更乐于接受这种能够快速准确表达心情和感受的语言风格,具有特殊使用情境的北京话儿化的现象没有了使用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许多词汇和语法情况因为时代的不同逐渐消失于人们的使用范围之中。

2.心理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30岁以上的中年人,无论是新老北京人,都更乐于使用儿化词;而30岁以下的青年人,无论是老北京人还是新北京人,都不习惯在口语中使用北京话儿化词,有些词即使知道北京话应该是读成儿化,也会在使用的时候念成非儿化词。这是由于人们的心理观念造成的。对于30岁以上的中年人来说,儿化是有着京味儿的、有着特殊怀旧意义的、有着那个年代情感和记忆的现象,他们从小就是听着这样的北京方言长大的。儿化现象是一种有着年代的特殊语言现象,对于有历史阅历的北京人来讲使用起来也相对顺畅,没有任何不适之感。而对于30岁以下的青年,特别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来说,儿化词之于他们是没有任何情感和意义的,他们从小没有耳濡目染,没有传统北京家庭的熏陶和影响,这些带有北京记忆和北京情感的词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值得留恋和怀念的地方,甚至有时候用起来会觉得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儿化现象成为了北京老人们才会用的北京方言,是一种跟不上时代和潮流的表达形式。即使有时候会学一点,也是因为觉得有复古气息,存着一点好玩的心思。这种北京人心理上的差异也是导致北京话儿化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3.儿化现象自身的原因

随着普通话的繁荣而繁荣。但北京话作为一种方言,是在人们的习惯用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共同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受语言发展客观规律的影响,流失是其发展的必经过程和必然现象。

首先,北京话作为一种方言,是由口语发展而来的,能够区别意义的儿化词本就占少数,大多数都是非功能性的儿化词。没有实际作用的儿化词非常容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逐渐失去其在方言口语中的地位,导致其流失。

其次,语言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形式,书面语的出现是为了让口语得以保存和流传,但北京话儿化现象中的很多词汇和语法因为本身不具有功能意义,在书写的时候并不会把儿化词缀书写出来,仅保留词根本身。这也不利于儿化现象的推广和流传。

再次,北京话儿化现象的语音卷舌儿化韵并不是一种利于推广的语音形式,对于南方人来说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并广泛使用。客观语音条件的限制阻碍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因为语音的特殊性不能够被多数人所接受并广泛使用流传也是其流失的重要愿意之一。

最后,儿化词形成于近代,有些儿化词是属于当时那个时代的记忆,有些词汇和语法形式只适用于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在现代社会没有其使用价值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流失和消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变异的形式

“作为一种方言中最突出的特征,北京话儿化现象不会、也不可能轻易消亡,而自身的调节与变异,正是其生存手段之一。”虽然受语言发展客观规律的影响,儿化现象的流变无法避免,但儿化作为北京方言的特征之一,即使不再具有当初产生之时的地位和价值,也不可能轻易的消亡,其自身的变异与调节会改变其发展的轨道,让其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

“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出发,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并非泾渭分明,毫无联系。地域方言一旦形成之后,在一定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其分布和功能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换句话说,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有时可能变为,或者说表现为一种功能变体……在调查研究北京话儿化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儿化词已然不完全是词汇层面能够说清楚的现象,它缺乏一般词汇所具有的持久性、稳固性特征……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与其说它是北京话词汇里一个词语聚集群,毋宁说它在许多场合带出来一种语体变化的信息,正逐步演变为一种语体标记。”彭宗平教授在《北京话儿化词研究》一书中分析了儿化词的消失和隐现情况,认为北京话儿化现象正在逐步演变为一种语体标记。可以说,这是一部分方言特点最终必然走向的道路。随着儿化现象使用率的越来越低,它已经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形式,而只能变成一种语法现象,不再具有特定的意义,而只具有一种语用的功能。

首先,北京话儿化现象的语音方面在不断融合,许多不同的卷舌儿化韵正在逐渐合并,成为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最简单的形式,这种分化与融合能够促进其语音的推广和保留。

其次,北京话儿化词虽然在最初产生之时是一类特定的词汇,但本身词汇的语义作用就不明显,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更是在逐渐失去其语义价值而逐渐变为一种标记符号。社会动荡、人口流动、共同语的发展等情况都导致儿化词正在逐渐失去它承载语义的作用和价值,当其这种价值和意义消失的时候,儿化词只能以另一種语言标记符号的形式继续存在于北京话中。

再次,北京话儿化现象本就具有语法功能,具有重要的构词意义。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预见普通话将有可能吸收更多的北京话儿化现象作为一种语义语法现象加入到普通话标准当中。虽然简化了其形成初期的存在意义,但能够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现代汉语当中也应当是正在流失的方言现象的最好结果。

最后,因为社会和时代环境的不同,地域方言中语音、词汇意义的逐渐减少是无法避免的,语音形式的合并、词汇的语义色彩的淡化都是无法阻止的客观发展规律,但北京话儿化现象由于不仅具有语音词汇意义,更具有语法构词的重要功能,因此其变异并继续流传发展也是未来儿化现象发展的必然形式。

四、结语

北京话作为一类地域方言,形成于人们习惯的民族共同语,受语言发展客观规律影响。儿化现象作为北京话最主要的特点也必然会随着这样的规律继续发展下去。既然最初形成之时便也是民族语言的集合,是社会和时代成就了当时的北京方言,其未来发展也必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影响。既然不必对过去的“老北京话”过于执着,那么对于北京话儿化现象的流变也应当正视,既然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其流失和逐渐演变为语义符号的过程中尽量的保存其有益于北京话和普通话发展的部分,让其留存的部分能够在现代汉语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那样,对于方言的保护才真正有其意义和价值。

北京话的儿化现象形成于传统口语,随着语言的不断演变和发展,通过书面语的形式得以保存。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其流失和变异也是无法阻挡的形势。但正是因为其不仅具有的语音、词汇用法,更具有重要的构词语法意义,才能使其在语言现象的流变过程中得以保存和发展。也许在多少年之后北京话的儿化现象与现在的发展状态又会有巨大的变化,但也必然是语言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进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能够被时代和社会所保留下来的语言现象必然都是能够经得住历史的考验的,相信北京话的儿化现象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汪大昌.北京方言与文化[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5.1.

[2]彭宗平.北京话儿化词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张世方.北京官话语音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流失变异
新型冠状病毒关切变异株的研究进展
变异危机
变异
在华日企现地管理人才现状及对策研究
病毒的变异
形的变异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