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专
摘 要 想要深入探讨贫困县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贫困县产业发展进程,就必须从根本出发,针对其贫困县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提出全面、有效的解决措施,帮助贫困县人员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克服身份定位及文化认知困境。
关键词 农民工 产业发展 身份定位 文化认知
一、贫困县产业发展的困境
(一)贫困县产业整体素质不高
因贫困县的教育资源有限,贫困县产业的整体素质不高,能够得到发展的行业也非常有限,基本局限于单一性、低端性行业,难以融入高端文化产业,从而导致贫困县产业的就业前景不佳,这也成为贫困县产业难以充分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因素。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多年来,贫困县产业二元结构衍生出教育产业差别、地域差别、重点贫困县人员和薄弱贫困县人员的差别,条件愈优的贫困县人员得到的扶持力度越大,条件愈差的贫困县人员得到的帮扶却越少。要解决教育资源不均,唯有加大对薄弱地区、贫困县人员的扶持力度。
(二)贫困县产业缺乏职业技能
虽然城市群体对于继续教育的重视度非常高,但是贫困县人员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继续教育机制的制定与选择上,都相对比较落后。贫困县的继续教育不仅缺乏系统性、规划性,而且机制流程不通畅,造成贫困县人员在继续教育過程中,常常会出现很多漏洞与问题。据调查,贫困县人员并不会对继续教育进行预期计划以及书面规划,即使对继续教育进行书面规划,也并没有很好地实行规划。贫困县人员对继续教育报以随意的态度,并且贫困县产业都是在人才流失之后,在仓促的工作环境下,才会进行人才继续教育。而在这种紧急的继续教育环境下,贫困县人员并不了解自身的技能优势,从而造成人员最终离岗,对贫困县产业效益也没有帮助。而依照继续教育规划应该严格执行继续教育过程,并且定期进行有规划性、系统性的继续教育。但对于贫困县产业而言,继续教育成了一种应急措施,而不是真正培养适合贫困县产业发展的人才,所以这也成为当代贫困县人员继续教育的问题之一。
(三)城市化进程缓慢的阻碍作用
城市化进程作为全国各地主推的重点工作,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走向。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化发展进程明显减慢,对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这也成为贫困县产业难以快速融入城市生活、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化进程缓慢对贫困县的产业发展造成了阻碍,这不仅仅对其市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有所影响,对整体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严峻影响。因此,城市化进程缓慢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并且全方位剖析其存在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有效解决其城市化进程缓慢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确保贫困县产业能够快速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当中,与其他市民群众相互融合,并且认同自身城市身份,抓准社会定位,共同参与到文化传播活动当中。
二、贫困县产业发展困境的破解路径
(一)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解决目前贫困县产业存在的继续教育需求与供给不均衡的问题,就需要鼓励发展快的贫困县人员在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带动水平不高、暂时落后的贫困县人员,加快继续教育;鼓励暂时落后的贫困县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缩小与发展快的贫困县人员的差距。社会各界群体对贫困县人员的教育要加大投入,加强对贫困县人员的专业化继续教育,缩小城市群体与贫困县人员之间的差距,重视贫困县产业的继续教育问题,扶持薄弱贫困县人员继续教育。加强继续教育是提高继续教育队伍素质,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职能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贫困县人员整体能力。
(二)提高贫困县产业的综合素质
确立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和原则,选择合理的继续教育模型,可以有效帮助贫困县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机制的自我修复与优化,从而很好地弥补传统的继续教育漏洞。而继续教育模式提供相对比较客观的信息,并且在继续教育机制的问题上有非常不错的修复作用,在继续教育模式基础上的贫困县人员的继续教育机制有非常不错的完善与优化的效果。
(三)提高贫困县产业的社会认同
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要形成层级式城镇体系,增强城市体系间的连通性,推进全域规划和多规融合,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注重在贫困县新型社区培育产业,加快完善相关法规体系。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普法教育,也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事。“贫困县产业司令”张全收将松散的贫困县产业组织起来进行继续教育,为他们找到用工单位,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合理配置继续教育资源实现贫困县人员管理水平以及继续教育队伍的均衡发展。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技能继续教育,从知识技能、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加立足社会的砝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必须控制优质继续教育资源的无序流动,以某种程度说,就是防止优质继续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流动,实现教育力量的均衡,这是继续教育均衡的真实体现。职能部门需要制定恰当的政策,对优质继续教育资源的无序、单向流动进行一程度的调控和制约,从而促进继续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优秀继续教育的合理流动,从而全面促进贫困县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升贫困县产业整体素质,切实解决贫困县产业发展身份定位及文化认知问题,明确自己的发展道路。
三、结语
近几年,贫困县产业相关问题备受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因其群体的特殊性及重要性,贫困县产业的发展走向对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受户籍管理、文化差异、教育差异、就业困难等相关问题的影响,造成贫困县产业难以充分融入城市生活,从而出现身份定位及文化认知的偏差,难以真正做到产业发展,反而与城市群体出现隔阂,形成两极化现象,造成身份认同的困境出现,对其整体城乡经济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贫困县产业目前占据农民务工群体的一半数量,如果不能合理、有效解决贫困县产业的身份认同相关问题,真正促进贫困县产业的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状态。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国贫困县产业身份认同困难问题的研究,来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根据这些问题与成因对社会内部建构与外部市场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且针对各个方面的效益因素作出全面性、系统性的考虑,从而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此次对中国贫困县产业身份认同困难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为贫困县产业身份认同问题提供一份有价值的理论
依据。
(作者单位为永胜县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与造价管理所)
参考文献
[1] 张举钢.破解矿产资源产业链发展困境的路径探索——《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产业链技术发展路径研究》书评 [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04):141.
[2] 段富贵,冯文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破解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5(17):7-8.
[3] 俞燕.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机理、效应及提升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
[4] 王晓乐.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延安大学,2015.
[5] 冯铁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长春市郊区化现状、机制及趋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